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在流域生态补偿中,补偿量的确定是一个关键因素。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确定受益区应分担的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比例来计算。本文则从福祉经济学角度,借助边际价值的概念,分析了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存在外部性,导致流域经济、环境不能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对保护区进行补偿。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计算出上游地区的最优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水平为10.35亿元。而为使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水平达到这个最优点,需要至少对上游地区补贴5.20亿元。上、下游双方可通过谈判在补偿方式和补偿额度上达成一致,使全流域经济、环境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2.
从福祉经济学角度给出了外部性的定义,通过分析河流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破坏或保护活动的边际价值,指出外部性如何阻挠全社会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形成,得出了最优状态时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破坏或保护活动的合理水平.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社会总福祉最大的目标,提出了单边税收与补贴、双边税收与补贴、谈判以及政府管制4种消除流域生态环境外部性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跨界水冲突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摘要:基于博弈论和最优化方法,考虑冲突参与人的非合作与合作行为、水资源的量与质、以及河道最小生态需 水要求,建立了二人博弈分析模型。以官厅水库流域张家口市和北京市跨界的水量和水质冲突为例,探讨冲突过 程中参与人决策的相互影响以及达到合作所需要的利益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和北京跨界水冲突的均 衡结果是 (非合作, 非合作) 的劣解,为改进到 (合作,合作) 的帕累托最优解,可对合作增加利益的公平分配实现:P=50%水文年型下,均衡结果的上游盈利为8.03亿元/a,下游为0元/a,通过下游给上游的旁支  相似文献   

4.
新安江模型适用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根据北方特有的气候条件,以穆棱河上游和下游不同流域断面为例,应用新安江模型模拟汛期日径流过程。预报结果上、下游均达到乙级标准,下游模拟效果好于上游。  相似文献   

5.
晋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晋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有必要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依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确定了晋江上游地区为补偿对象,晋江下游地区为补偿主体。依据上游地区的湿地和水体生态系统提供的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服务总价值,核算补偿标准为8 327万元/a,出资方式为泉州市政府出资1/4,其余部分由晋江下游各县市区按所分配水量的比例分摊。资金在上游地区依据对下游下泄水量贡献比例进行分配。生态补偿资金主要用于上游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将上游地区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和水质作为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安排补偿资金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益相关者的水资源配置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外部性使河流自然流态受到严重的扰动,本文基于非合作博弈博弈论,建立主从关系的用户博弈模型分析河流水资源分配,基于个体效益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采用合作博弈方法,建立水资源用户合作博弈模型。合作博弈增加了总效益,但使得上游用户的效益比非合作时减少,有必要对上游用户进行效益补偿:引入微观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与合作联盟形成的条件构建合作效益分配的可行解集,并提出基于边际贡献的效益分配方法在可行解集中挑选唯一的效益分配解。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博弈总效益大于非合作博弈的总效益,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通过合作效益分配,处于先动优势的上游用户的分配效益大于非合作的效益,有利于行动占先者加入合作联盟。  相似文献   

7.
付湘  陆帆  胡铁松 《水利学报》2016,47(1):38-43
水资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外部性使河流自然流态受到严重的扰动,本文基于非合作博弈博弈论,建立主从关系的用户博弈模型分析河流水资源分配,基于个体效益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采用合作博弈方法,建立水资源用户合作博弈模型。合作博弈增加了总效益,但使得上游用户的效益比非合作时减少,有必要对上游用户进行效益补偿:引入微观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与合作联盟形成的条件构建合作效益分配的可行解集,并提出基于边际贡献的效益分配方法在可行解集中挑选唯一的效益分配解。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博弈总效益大于非合作博弈的总效益,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通过合作效益分配,处于先动优势的上游用户的分配效益大于非合作的效益,有利于行动占先者加入合作联盟。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16,(9):56-58
生态补偿的目的是调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保证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在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过程中,补偿标准应建立在充分考虑流域上游生态保护方所承担的机会成本以及流域下游生态受益方支付意愿的基础上,再通过政府财政状况和相关生态补偿资金进行核定。运用支付意愿法和机会成本法对汾河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区水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确定了补偿标准的范围为5.0亿~14.8亿元,并根据汾河水库上游娄烦县、岚县、宁武县、静乐县的常住人口数量和植被恢复面积对补偿资金进行了分配。  相似文献   

9.
2012年,新安江流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新安江模式”应运而生。经过十年实践,成功探索出一条上游强化生态保护提供一泓清水、下游履职尽责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文章从水利视角总结“新安江模式”的经验做法,剖析下一步提档升级面临的水问题制约,研究提出完善补偿标准评价体系、丰富补偿主体和方式、调整流域区域水量分配、探索流域区域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安江上游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模拟新安江上游下垫面水分存储因素对其实际供水能力的影响,采用降雨和潜在蒸散发及下垫面特征参数,结合耗水量模拟2010年新安江上游实际供水量及水资源的能值价值。结果表明:流域为下游贡献汇流量71.1×108m3,总价值达到29.9亿元。率水、街源河子流域供水能力较强。中部河谷平原区由于人为耗水过程,原本产水高值区成为实际供水的低值区。模拟产水量精度达97.0%,适用性较好,但下垫面参数仍需结合实测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分析生态补偿理论及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基础,探讨生态建设区的总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上游水资源特点与水资源保护的投入,建立了陕南汉江流域受益区对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总成本补偿计算模型,提出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并对修正因素中的水量分摊系数、水质修正系数和效益修正系数的赋值方法进行了说明。最后,以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服务区补偿标准的计算为例,得出受益区年补偿额为71.13亿元。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太湖流域跨界水环境治理中不同区域利益失衡的问题,采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确定流域水流生态补偿主客体,通过流域重要河湖和跨省(市)水环境治理投入测算补偿标准,提出了以废水排放量、用水量和人均GDP共3项指标测算各省(市)筹措资金,从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补偿两个方面确定资金分配量。以2017年为基准年,进行了流域水流生态补尝方案资金筹措和拨付测算。补偿标准为30亿元,除中央引导性资金15亿元外,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筹措资金分别为7.09亿、3.00亿、5.91亿元,资金拨付量分别为12.43亿、8.13亿、9.45亿元。各省(市)出资比例基本与其在流域内所占面积和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各省(市)资金拨付量与其在流域上下游空间布局和水环境治理任务也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长江大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实施长江大保护重要机制。在总结流域生态补偿科学研究现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对策。分析表明:流域各地方及上下游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时空关系及互馈机制、自然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动态核算与时空转换关系、市场化多元利益补偿模式等是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针对我国及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科学问题与管理问题结合,才能有效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长江大保护和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中忽略水质功效、生态价值计算方法缺少系统性的不足,本文给出基于水量水质模拟、水生态价值核算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框架,并以水量水质功效的不可分割性为基础,给出永定河跨界断面补偿标准。上游山西省、河北省在下泄水量不足、入河污染物浓度及总量超标的情况下,应向下游北京给予水量、水质赔偿10762、19055万元。借鉴永定河流域生境及物种的多元化、不同水域相关功能属性的差异性,本文从河流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层面考虑,借助投入产出对应关系确定受益补偿标准为150亿元。以限制发展机会成本、水源涵养损失机会成本为依据,给出流域生态受损补偿标准为16亿元。结合应用成果,探讨了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从"谁保护,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谁污染,谁负责"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总成本法、水资源价值法和水质补偿赔偿法的优点,确立了基于水量、水质修正系数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并以杨木水库为例估算了用水地区对杨木水库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地的生态补偿额度:16 746.06万元/年,即用水地区每年向水源保护区所在地支付16 746.06万元作为生态补偿资金。所建核算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仅考虑单一因素的计算,较为全面的反映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实际情况,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实际情况,从工业与生活供水、农业灌溉供水及生态环境供水等方面分析了1999~2004年水量统一调度的经济效果。结果表明,工业与生活增加供水量23.79亿m3,效益为183.73亿元;农业灌溉减少供水总量58.20亿m3,减少灌溉效益82.01亿元;生态环境供水增加量35.03亿m3,效益为70.19亿元。产生的总经济效益为171.91亿元,对黄河流域及供水区GDP的贡献累计增加1 470亿元。  相似文献   

17.
摘要:通过分析沭河流域的污染情况并根据国外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对沭河流域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目前,国内尚未有较为明确或关于生态补偿概念的统一定义,厘清对其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在实践中准确地把握政策方向以及更好地进行设计和选择。生态补偿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其作用为缓和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受到的干扰,并针对干扰调节自身的状态以维持生存,也可把该调节机制看作符合生态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8.
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水土保持建设者的积极性,而且对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水土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珠江流域水系发达,流域内各省水土保持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以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相关重要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一定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完善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刘丹  赵亮  张锐  张挺东 《人民长江》2019,50(1):35-38
流域生态补偿是一项以经济手段来调动各方治水积极性、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创新水环境管理方式,在全省实行跨界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全省水环境改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梳理、总结山西省2009年以来实施的地表水跨界断面生态补偿政策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中对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面的要求,同时借鉴辽宁、江苏等省份的先进经验,坚持"区际公平、权责对等"的原则,进一步围绕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标准、方式等关键要素开展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全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方向和实施要求,优化建立了"上下游双向"横向生态补偿的山西省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提升山西省水环境管理水平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