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结合当前地形处理技术及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了观台以上集水区域的数字流域.在此基础上,在子流域内分别建立新安江模型,并构建观台以上数字水文模型.应用此数字水文模型完成对流域内的5次历史洪水的模拟,将模拟结果与传统水文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此数字水文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为建立完全的数字水文模型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流域水系的原理和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市遂川江流域为研究区域进行河网生成试验,提取流域水文特征信息.经分析,应用DEM划分的流域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是多任务和多目标的,既需要掌握整个长江上游的水、雨和工情,也不能忽视三峡区间洪水信息。本论文以三峡水库入库洪水预报为例,依据入库洪水特性,在整个长江上游和三峡区间分别构建了大小两种尺度网格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与一维和二维非恒定流的库区水动力学模型相结合,初步实现了这两种尺度水文模型的空间嵌套,以此探讨适合于大型流域数字水文模拟的空间嵌套式流域水文模型结构与构建方法。研究初步表明,嵌套模式构建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能够解决大流域水文模拟中多尺度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4.
秦淮河流域数字水文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群  张显扬  卢志华 《水利学报》2004,35(4):0042-0047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数字技术,获取流域空间分布的下垫面信息和中间状态信息,刻画了流域内的水文过程,建立了秦淮河流域基于 PCRaster软件的数字水文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数字水文模型,对定义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反映各种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系统尤其是对水量平衡和防洪情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河道分级与节点编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河网自动提取是流域水系网络结构研究、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计算流域水系结构特征指数,而且作为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输入信息,为分布式河道汇流演算提供了依据。详细研究了一种由brecht和Martz提出的比较系统的数字河道网络提取和结构特征描述方法。采用该方法来从汉江流域上游的旬河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中进行数字河网提取、河道分级和河段节点编码。结果表明,所提取的数字河网和实际情况相符,而且河段节点编码非常科学,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河道网络拓扑关系结构非常有助于分布式汇流计算。  相似文献   

6.
以自然物理机制为基础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是当今水文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基于GIS的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模块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应用(产生流向、划分子流域、河网分级等)、数字化地理信息数据获得方法、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结构及其成功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回顾新安江模型产生的历史背景,缅怀以赵人俊教授为代表的中国水文学界的先辈们对模型的创建所做的杰出贡献。深入剖析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流域水文模型的特点。从模型发展的世界趋势、模型发展中必须引起注意的一些问题和重视数字流域技术开发三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娜娜  宁芊 《人民长江》2011,42(24):50-53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水文和地形参数是水文模型与GIS应用集成的基础。运用生成河网所使用的洼地填平方法、高程增加法、D8算法,结合流域高程模型自动提取河网水系集水面积的方法,选取多个阈值进行分析比较,完成了岷江、沱江流域的数字河网提取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方法提取的河网与实际河流接近,自动化提取程度较高,在分析流域的河网水系结构特征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提取结果也可以作为三维GIS应用中数字河网建模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三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ASTER GDEM数据为基础数据,探讨了运用ArcGIS软件中的Hydrology工具集进行流域水文特征提取的过程,阐述了Hydrology工具集中各水文工具提取河网水系、划分流域及子流域方法的关键步骤.提取出的三水河流域特征信息与标准流域特征对比表明:基于DEM的流域水文特征自动提取的河网信息及子流域、河段、汇流点等水文要素信息可直接作为水文建模的输入数据,大大提高了水文模型的效率,并且可以方便地利用遥感等数据源,数据获取速度快、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M栅格的水文模型在沂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结合GIS技术和数字高程模型,运用基于DEM栅格流域信息提取技术,对传统的新安江模型及TOPMODEL进行改进,构建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基于栅格的TOPMODEL水文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沂河临沂以上流域。通过流域信息提取、模型参数率定和流域典型洪水模拟,以探讨GIS技术与数字高程技术的应用和水文模型的适应性。应用结果表明,4个水文模型在该流域上的水文过程模拟效果良好,其中,基于栅格的新安江模型与基于栅格的TOPMODEL的模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数字水利是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与水利技术的新结合。其核心技术有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等。通过对数字水利技术在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运用的介绍,反映数字水利在深圳水利中的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12.
简要论述了数字水文站的基本功能需求和技术基础,在分析国内外水文站建设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数字水文站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数字化水文站”建设应该以提高水文行业的整体支撑能力和全面实现水文现代化为核心,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水文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超  王威 《人民长江》2018,49(5):31-35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水文行业在水情采集、分析、业务处理等方面产生的数据量急剧膨胀,突发性汛灾情的频发使得各水文领域应用系统对调用数据的时效性和并发性要求越发严苛,现代高效的水文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随之变得更加迫切。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在海量异构数据的高效存储、处理、数据挖掘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气象、国土等行业已落地应用,但水文行业目前尚未有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先例。综合水文大数据的特点和目前浙江省水文中心私有云建设现状,创造性提出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混合云水文数据中心架构设计,以满足海量水文数据高效分布式采集、融合与分发,同时为水文数据的挖掘分析提供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流域变动等流时线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康玲  王学立  姜铁兵  郭艺歌 《水利学报》2006,37(1):0040-0044
本文探讨了降雨的空间分布和地形对流域等流时线的影响,提出了变动等流时线的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等流时线假设流速在全流域均匀分布的缺陷,并且同时考虑了地形和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流速的影响。本文利用数字地形分析技术从DEM数据中提取流域数字水系以及地形地貌等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降雨进行空间插值,获得降雨的空间分布,综合考虑地形和降雨因素,推求流域变动等流时线,更进一步真实反映流域的产汇流机制。该方法应用于缺乏实测资料的小流域,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数字水系推求的变动等流时线体现了地形和降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流域径流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水文实验客观上的局限性及进一步发展的困难,论述了提升水文观测技术和方法的重要性及重点发展的若干方面。在分析科学研究数据密集范式产生背景及其强大生命力的基础上,指出水文学研究适合应用数据密集范式的理由,并提出了初步设想。呼吁水文学家应抓住机遇,在大力、深入发展水文遥感的同时,将发展数据水文学提上议事日程,摆到重要位置。展望未来,水文学将是在数据密集范式驱动下,物理水文学、随机水文学、仿真水文学和数据水文学相互补充、融合发展的水文学。  相似文献   

16.
西南岩溶灌区水文特性及其模拟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岩溶水文和灌区水文两方面分析了西南岩溶灌区水文的特殊性和脆弱性。针对西南岩溶灌区水文特点,在对自然流域水文模型SWAT改进的基础上,构建岩溶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建立的岩溶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主要添加了表层岩溶带水循环模块、岩溶地下河汇流过程,改进浅层岩溶水计算方法、稻田水分循环模块、渠系渗漏计算模块,增加塘堰的灌溉功能等,并介绍了模型的流域离散方法和水循环结构。岩溶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可为西南岩溶灌区水文特性及其对变化环境的响应等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芮孝芳 《水利学报》2019,50(1):145-154
17世纪前,中国先祖对水文现象的观察和对水文循环的理解都处于同时代的世界领先水平。在定量水文学时期,由于未能及时注重并吸取促使科学快速发展的实验范式和理论范式,水文学在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会。1949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大规模水利建设和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支撑下,中国水文学不仅基本上实现了与世界同步发展,而且在流域水文模型、设计洪水理论和方法等领域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当今正值深度信息化、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仿真范式和数据密集范式正在引发新的科技革命,水文学的发展也进入佳境。未来水文学将是物理水文学、随机水文学、仿真水文学和数据水文学互相补充、融合发展的水文学,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会更加凸现。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水文现代化和数字水文的要求,水文信息应向全面自动测记和基本自动采集的方向发展,扩大自动监测领域,发展自动观测仪器与设备,加强行业管理,支持科研工作,体现水文事业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