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研究西北江三角洲河床变化及其与咸潮上溯关系,收集整理以往研究成果资料与水文气象、河道地形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维非恒定流含氯度数学模型,水动力和含氯度验证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以用于计算分析河床变化对咸潮上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1999—2016年,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河床处于不均匀下切状态,河道容积持续增大,导致河口涨落潮阻力减小,高盐水团沿河口上溯更为简单,咸潮上溯情势日益严峻;②各口门站的涨潮量增加,咸界上移取淡机率降低,思贤滘不同来流条件下,磨刀门水道咸界平均上移3 735 m,平岗泵站的取淡机率平均减少5.33%,沙湾水道咸界平均上移2 369 m,沙湾第一水厂取淡机率平均减少5.14%,严重影响河口地区的生态系统以及正常取水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西北江三角洲及河口地区的供水安全保障措施研究及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3.
珠江骨干水库调度对遏制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珠江三角洲网河及河口区一、二维联解潮流、含氯度数学模型,对2006~2007年度珠江骨干水库调度压成进行数学模拟和计算,评价水库调度对抵御成潮入侵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珠江三角洲网河及河口区一、二维联解潮流、含氯度数学模型,对2006~2007年度珠江骨干水库调度压成进行数学模拟和计算,评价水库调度对抵御成潮入侵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MIKE3软件建立了磨刀门水道三维潮流盐度数学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对其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开展了北风作用下磨刀门咸潮上溯的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结合盐通量分解方法,分析北风对磨刀门咸潮上溯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北风风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磨刀门水道盐分输运途径,风力较小时,磨刀门水道分汊口以上的盐分主要来自于横洲水道,而洪湾水道则表现为磨刀门主干往外海排盐的通道;但在强北风作用下,洪湾水道成了磨刀门水道盐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7.
为保障咸潮上溯情况下闽江下游水源地供水安全,建立基于EFDC的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利用2013年12月同步监测资料进行参数率定,模拟不同流量条件下咸潮上溯的距离以及对水源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潮上溯距离与下泄流量成负相关关系;咸潮上溯距离的增加将延长下游水源地的不宜取水时间。为减缓咸潮上溯对闽江下游水源地的影响,建议优化水口水库调度方式,加大下泄流量。 相似文献
8.
咸潮影响河段取水水源可靠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咸潮河段取水水源可靠性,通过建立潭江一维河网水质数学模型和实测资料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银洲湖纸业基地潭江取水口布置进行探讨。一维河网水质数学模型采用上游设计枯水流量遭遇下游典型潮的计算方案,并在枯水期对取水口上下游河段氯离子质量浓度进行了同步实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潭江取水口取水流量可靠,满足设计保证率取水要求,取水水质也基本满足要求,但在P=97%特枯年份受咸潮影响情况下会出现短时段氯离子超标现象。在采取一定取水风险的规避措施情况下,该取水口取水水源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水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年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所在海区(工程海区)的水文泥沙特征进行了分析;使用TK-2D软件建立了工程海区的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潮流数学模型,在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三期工程进行了潮流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深水航道工程造成的潮流场变化;对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实施后的泥沙淤积强度和淤积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从潮流泥沙角度讲,广州港南沙港区深水航道三期工程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广州港出海航道疏浚工程对珠江口水动力及河势稳定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港出海航道是指黄埔至桂山岛、榕树头锚地的深水航道(地理位置见图1),其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为了配合广州市城市南拓发展战略的需要,实现将广州港发展为世界大港的目标,深水航道目前的规模已不能满足大泊位的要求,需进行扩宽疏浚。航道的扩宽疏浚必然引起潮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