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是建设中的一个难题。为了分析某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变形,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典型的高填方路基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FLAC3D数值分析阐述了路基在直接填筑和地基处理后填筑两种不同情况下,位移场和潜在滑动面的特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较好的体现了路基应力变形特征。通过比较可知,地基处理后,沿基覆界面的剪应变增量集中区域消散,填方体的变形控制,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构建渠道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拟渠道填筑、蓄水和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过程,测算地基湿陷区域、范围及深度的不同对渠道变形影响,进而完成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估设计。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云县至临沧高速公路选择将青树塘3号中桥变更设计为路基方案跨越沟谷,由此带来的路堑边坡开挖和下部填方路堤的稳定性成为桥改路基方案能否得以实施的关键。依托该工程背景,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别设计了不同施工步下的极限平衡和有限元计算工况,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所得结论如下:左幅为路堑开挖地形主要产生卸荷回弹变形,右幅为填筑路堤主要产生工后固结变形和沉降变形,需要控制两者之间的沉降差。通过初始和开挖填筑地形下,考虑加固措施和路面荷载的坡体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该边坡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均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通过考虑施工过程的桥改路基段数值仿真计算分析,路堑边坡开挖和加固完成后,地基应力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坡体变形稳定,变形和应力计算支撑桥改路基方案。  相似文献   

4.
南沟门水库大坝位于西北黄土地区,现已开始大坝主体填筑,为了保证枢纽整体的沉降稳定,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南沟门大坝进行三维有限元沉降计算。按大坝坝体填筑完成后所经历不同时间段的沉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大坝的整体沉降值在一般工程正常经验值范围内,可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某大型堆山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地基土体的压缩模量随应力增长的关系,提出了基于Janbu公式改进的地基沉降计算模型,并通过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对整个施工过程结束后的地基沉降进行了计算,经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后,验证了该模型计算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类似工程中,可以先通过室内试验确定计算模型中的参数,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地基在分级荷载工况中任意应力水平下的地基沉降量,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尔塔什水电站厂址所在位置阶地较为狭窄,而厂房尺寸较大,机组段和尾水闸墩分别置于岩、土地基上。机组段地基为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尾水闸墩地基为冲积砂砾石层。岩、土地层地质特性差异大,使尾水闸墩和机组段之间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厂房安全运行。面对不良的地基条件,采用何种地基处理方案是设计亟待解决的难题。本工程地基设计首先运用三维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厂房地基沉降和地基应力进行计算分析,为厂房基础处理设计提供依据;其次针对特殊的地基条件,在机组段与尾水闸墩之间设结构缝,并对尾水闸墩土质地基采用桩基础的加固处理方案。不良岩、土地基设计攻克了技术难题,保证了厂房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厚软土地基上进行海堤固结排水填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堤身的沉降与稳定、施工期间及长期的稳定安全系数和工后沉降等的问题,利用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分析。七姓涂围涂工程数值模拟分析表明,PLAXIS程序计算沉降成果较好,与实测结果比较相符,可用于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优化施工方案,达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在经处理的淤泥、淤泥质地基上填筑后的堤防沉降规律,文章以细陂河河道治理工程为背景,选取该项目中有代表性的水闸堤防及其结合处,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分析得到的沉降规律,可为堤防填筑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类地基上的堤防工程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应用于不同软土路基加固方案中,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程序建立了复合地基分析模型,并根据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其合理性;对比分析了不加固处理、仅加筋垫层处理、复合地基、加筋垫层联合复合地基4种不同加固方案作用下地基的潜在滑移面、稳定安全系数、水平位移、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不同的加固方案,加筋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和筋土之间的摩擦作用,能够限制地基土的侧向变形,有效提高路堤的整体稳定性,减小路基的沉降和桩土差异沉降,充分发挥桩的强度和刚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水库土石坝地基沉降分析,引入地基沉降理论计算方法与有限元分析,对比有限元计算方法与沉降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地基分层沉降求和理论可与有限元分析结合,计算出坝体地基沉降值。获得了有限元计算下坝基沉降值为1.09m,最大沉降差为0.212m,位于坝身心墙软土区域处;分层沉降总和计算值相比前者方法降低了3.7%;两种方法沉降计算值均超过规范设计要求,坝基处于危险失稳状态。研究利用挤密砂桩作为地基处理手段,获得了地基处理后沉降值为0.124m,下降了88.6%,最大沉降差为0.07m,符合规范设计要求。论文为水库坝基沉陷失稳评价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某围堤穿越深厚软土区大桥群桩基础为工程实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手段,分析工程实施过程中附加荷载施加对既有桩基工作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大面积堆载对桩基产生不利影响,并显著受控于桩-土摩擦系数,鉴于工程中取值较困难,通过对比数值计算桩周负摩擦力与原位试验地基土侧摩阻力标准值,确定本工程桩-土摩擦系数在0.2~0.3;(2)填筑会对邻近桩基产生负摩擦力,进而增加基桩轴力,但不引起桩身破坏;(3)对称而均匀的填筑可最大程度降低桩基不均匀沉降及附加荷载向地基深部水平向的扩散,基桩弯矩影响可控;(4)群桩中各基桩空间分布不同,附加荷载引起同一承台下基桩-土变形协调存在差异,对桥桩安全监测应具有针对性。该研究成果可有效克服规范法的一些局限,对于指导实际工程方案的制定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布置监测措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土体固结理论,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某跨越软土地区的新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及差异沉降进行分析,并对该工程中采用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处治效果进行了验算。数值模拟计算表明:未经处治的软土地基,随着路堤与路面结构逐渐修筑完成,路基的沉降量随着填土的增加逐渐增加,且初始沉降速率大于后期沉降速率,该路面竣工15 a后,路面表面的差异沉降达到2.2 cm,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处治以满足道路后期使用性能;在软土地基中采用竖向粉喷桩进行地基加固后,路表面各点的沉降量显著降低,各点处的差异沉降量极小,几乎可忽略不计,表明增设粉喷桩群后,软土地基的强度与刚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有效控制了路基的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3.
深厚软基抛石挤淤加固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石挤淤法在沿海高等级公路地基处理中广泛应用,但对加固机理研究较少,通过建立弹塑性有限元力学模型,对抛石挤淤处理的路基应力变形性状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①抛石挤淤处理后的地基能有效提高地基的模量,减小路基沉降和地基浅部水平位移,加速地基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因此抛石挤淤的加固机理在于人工硬壳层效应和加速排水固结效应;②抛石挤淤体厚度越大,路基沉降越小,而抛石挤淤体模量和宽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小,因此施工时应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增大抛石的沉底深度;③填筑速率越大,路基工后沉降越大,预压期越短,路基沉降越大,因此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施工速度,并保证足够的预压期使路基沉降满足工程要求。深入了解抛石挤淤的加固机理、应力变形性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建设初期的水闸工程设计经验有限,未充分考虑到闸室抗震的实际需要,设计标准偏低,需要进行抗震安全复核。以某水闸为例,由于其初设时未考虑抗震因素,但水闸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区,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模拟水闸基础及上部结构的三维模型,采用模态分析反应谱法进行了地震动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闸室最大沉降为31.43 mm,闸底板平均沉降26.18 mm,处于安全范围之内;地基土层最大沉降变形集中发生于闸室地板边缘向下、土层Ⅰ、土层Ⅱ、土层Ⅲ上部,土层Ⅱ部分沉降变形30 mm左右,在8级地震下有可能发生液化。闸室最大压应力为0.465 MPa,最大拉应力为-76.76 k Pa,满足规范要求。闸室抗滑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地震条件下闸室带阻滑板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0.944,不带阻滑板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0.708,均小于允许抗滑稳定安全系数1.05的要求,建议闸室拆除重建。  相似文献   

15.
李玉岐  周健  谢康和 《水利学报》2006,37(6):694-698
基于比奥固结理论,推导了考虑卸载和坑内外水头差影响的三维固结有限元方程,编制了考虑地下水渗流与土骨架变形耦合效应的有限元程序,研究了基坑变形以及坑内外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土水势的时间效应。与不考虑坑内外水头差的情况对比表明,由于坑内外水头差的影响,基坑的围护结构变形、坑后地表沉降以及坑底隆起变形都增大,不考虑坑内外水头差影响的计算是偏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淤泥质土中打入桩负摩阻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采用锤击法沉桩,根据试桩和工程桩的静载试验结果,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现场情况进行分析,认定位于淤泥中的打入桩桩侧存在负摩阻力.在设计中计算负摩阻力时,一般经验是将中心点以上的侧阻力作为零来计算基桩的承载力,或将下曳荷载作为外荷载来验算承载力.施工时要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减少沉降,减少负摩阻力.  相似文献   

17.
郑武客专沿线广泛分布有深厚的粉质土,客运专线对工后沉降控制非常严格,根据沉降监测数据控制填土速率,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与稳定,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渣轨道的施工期,控制工后沉降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是路堤填筑的关键。对路基沉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沉降数据的预处理以及沉降观测异常数据判别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叙述,尝试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沉降数据进行预处理;讨论了各种预测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基于沉降资料可靠性和沉降预测方法两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粉质土地基沉降系统预测方法,并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预测过程。预测结果显示郑武粉质土地基沉降已基本趋于稳定,运行期不会发生较大的工后沉降,郑武客专地基处理及施工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为了减少软土地基上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等病害的发生,通常采用复合地基进行软基处理。通过灰关联熵法分析了各因素对路基填筑期沉降的影响程度,对复合地基处理下软土路基沉降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复合地基处理下软土路基填筑期沉降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表硬层厚度、路堤填筑高度、地表压缩模量、软土层压缩模量和路堤顶处理宽度、软土深度、填筑时间、软土层厚度。路基填筑期沉降是高速公路最终沉降量的重要组成,其影响因素很多,研究各因素对复合地基处理下软土路基沉降的敏感性,对于软基处理施工设计和施工期的监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弹性地基反力法,推导出复合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并以承载力和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为约束条件,根据SQP优化理论对基础进行体型优化。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复合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特性,分析了基础桩侧土体抗力的分布形式。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桩基础的结构设计以及实际运行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强夯置换法是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存在置换墩不着底、工后沉降大、施工效率低等缺点。针对强夯置换法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预成孔置换强夯法。该方法通过将高能级强夯法与预先成孔填料相结合,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通过开展试验区(24 m×24 m)试验,在夯后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充水预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最终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整个软土地基场地。试验结果表明:夯后动力触探击数提高了260%以上,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280 kPa,储罐基础沉降最大值、相邻测点沉降差均远小于规范要求。该方法的成功应用对于今后类似地基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