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云  周俊 《人民珠江》2015,36(3):51-55
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探讨磨子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并进行堵江机理分析.研究探明:磨子沟流域内具有泥石流发育的良好条件;磨子沟泥石流属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且暴雨是泥石流的主要诱发因素;当磨子沟发生堵溃,泥石流大于5年一遇频率时,会堵塞岷江;当磨子沟不发生堵渍,泥石流大于20年一遇频率时会堵塞岷江.  相似文献   

2.
龙王沟是威胁天水市区的一条重要泥石流沟,历史上曾多次暴发泥石流,对下游居民造成了严重威胁。在对龙王沟实地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划分了龙王沟泥石流4区的特征,从物源储量、降雨等多个因素方面分析了龙王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计算了不同频率下龙王沟泥石流的容重、流量、流速及冲出量等动力学参数,可为龙王沟泥石流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地震对磨子沟的影响及震后泥石流活动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磨子沟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银杏乡,属岷江上游右岸支流,5·12汶川地震对其造成了严重影响。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其中8处大型崩塌和滑坡对沟道造成了严重堵塞,并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震后磨子沟泥石流十分活跃,仅2008年7-9月就暴发了75阵阵流,3次堵断岷江并形成堰塞湖,淹没了岷江左岸村庄;2009-2011年又多次暴发泥石流并堵塞岷江。持续的降雨监测数据表明,震后初期磨子沟发生泥石流的日雨量条件急剧降低,目前有逐步回升的趋势。通过对比磨子沟流域震前(2005年6月)、震后(2008年6月)及泥石流事件后(2010年12月)等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和震后高分辨率航空影像的解译,分析了地震对磨子沟的影响,估算出地震形成的崩塌和滑坡方量超过3 000×104m3;根据不同暴雨频率下的泥石流流量计算,得出2008年7月14日最大一场堵江泥石流的规模为2.57×105m3,其峰值流量为541 m3/s,为50年一遇的规模;已发生的泥石流仅从沟道内带走约2.5×106m3的固体松散物质,沟内剩余的巨量固体松散物质将使磨子沟的泥石流活动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并具有再次堵断岷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1年7月3日的茂县棉簇沟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物源、地形和水源条件入手,分析了灾害特征与形成演化过程.强降雨是本次泥石流的诱发因素,沟道内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为泥石流提供了演化和规模放大条件:(1)泥石流导致堰塞湖溃决,为泥石流提供了近1×104m3的水源,增强了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增加了沿途冲刷量;(2)沟道内多处基岩卡口和跌水放大了本次泥石流的规模和速度;(3)沿途固体物质补给使泥石流容重逐步增大.此次泥石流造成沟道微地貌改变,今后泥石流暴发的可能性和频率将会大大增加,高频率、中小规模泥石流将是今后该沟泥石流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FLO-2D的溃决型泥石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7月10日华溪沟引发降雨量为100年一遇的溃决型泥石流("7.10"泥石流),造成岷江堵塞并形成堰塞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研究溃决型泥石流危险性,探讨不同降雨频率下暴发泥石流的结果,利用FLO-2D软件对华溪沟在不同降雨频率下溃决与非溃决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把100年一遇的模拟结果与实际野外调查情况做出对比。结果显示溃决条件下冲出量、堆积范围面积、平均堆积深度比非溃决条件下超出1倍;溃决时冲出量比实际调查值少5.58万m3。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模拟结果与原型相比准确度为88.61%,模拟效果较好。溃决型泥石流规模比非溃决时相比甚大,因此在进行灾害防治设计和危险性评价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6.
选取地震区典型泥石流沟银洞子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LO-2D软件再现该沟2013年泥石流发生过程,验证了通过研究区雨量数据获取泥石流流量线方法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模拟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泥石流发生频率和暴雨爆发频率相同的假设,对不同爆发频率下的泥石流工程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治理后,当爆发频率为30,50 a时,工程治理效果显著;当爆发频率为100 a时,工程治理效果不显著。因此,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极端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的预警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以北川县坝底乡白沙沟泥石流为例,探讨RAMMS在泥石流模拟中的运用。2013年7月9日,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携带大量碎块石及泥沙在白沙沟形成泥石流,在现场调查和泥石流形成机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RAMMMS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白沙沟泥石流属暴雨沟谷型泥石流,沟域内相对高差大,地形陡峻,沟谷纵坡大,多迭水,短时集中降雨激发泥石流。根据现场调查所得数据和20年一遇泥石流流量,RAMMS数值模拟得出的最终冲出量为35 965.76 m3,与雨洪法计算结果对比误差不超过6%,可信度较高。运用RAMMS可预测泥石流在不同洪水频率下的运动状况,对于研究白沙沟流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跨过沟野外调查及地质背景等资料 ,论述了跨过沟泥石流的流域特征、发生条件以及动力学特征 ,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跨过沟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得出如下结论:跨过沟泥石流为暴雨沟谷型泥石流,正处于发展期 ,表现为中度易发、中度危险 ,在强降雨影响下暴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是山区高频率发生的地质灾害,九寨沟熊猫海左岸泥石流的发生给景区造成巨大的损失。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实验及理论公式计算了泥石流的容重、峰值流量、平均流速,并对九寨沟熊猫海左岸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Massflow软件对九寨沟熊猫海左岸泥石流的运动特征进行了模拟计算,结合目前沟道物源、水源、地形地貌等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出:该沟道再次发生更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极大,并提出针对该沟道泥石流的两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月10日汶川县绵虒镇持续性暴雨引发岷江小流域内的泥石流群事件,使得岷江堵塞、公路摧毁和居民受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经过野外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及地形数据处理,首先对流域内8条重点泥石流沟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流域内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得出研究区8条泥石流的危险性结果为:瓦窑沟、新店沟、苏村沟3条泥石流沟为低危险,安家沟、草坡磨子沟、华溪沟3条泥石流沟为中危险,大溪沟、簇头沟2条泥石流沟为高危险。其次,选择危险性较高的簇头沟在与实际降雨频率相同的条件下运用FLO-2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重现泥石流暴发现状,得出其堆积扇危险特征,最后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作出危险性评价,得到危险性分区图。经统计计算得出簇头沟堆积扇中,高危险性面积占61%,中危险性面积占19%,低危险性面积占20%。该危险性评价对泥石流风险评估、预警预报、工程治理工作和危险范围分区可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