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我国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RBF、GRNN、BP、Elman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分别构建RBF等4种神经网络湖库富营养化等级评价模型,采用内插法构造网络训练样本,把我国湖库富营养化评价等级临界值作为评价样本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作为湖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对全国24个主要湖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RBF、GRNN、BP、Elman神经网络模型对全国24个主要湖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基本相同,表明研究建立的RBF等4种神经网络湖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均是合理可行的,其评价精度高,可为湖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同BP和Elman网络算法相比,RBF与GRNN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对湖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结果完全相同,且模型具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调整参数少(只有SPREAD参数),不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优点,可以更快地预测评价网络,具有较大的计算优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物操纵的富营养化湖库蓝藻控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复旦大学研究团队负责实施的基于生物操纵的3个湖库蓝藻控制成功案例,总结了取得成功的共性理念和关键技术,重点涉及"内外共生源"的概念及其放大作用、控制蓝藻水华对治理湖库富营养化的作用、经典和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的协同作用、从冬季开始的生物持续控藻在富营养化湖库水华控制中的作用、食藻动物的科学投放,以及滤食鱼类粪便二次污染控制的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形成,富营养化的危害和影响基础上,结合长江流域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现状,提出了长江流域防治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加快点源治理,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减少氮磷入湖量;加大内源污染治理力度,改善湖库水体理化条件;推进生态修复技术,合理制定调度及管理方案;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监测与预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杜勇  沈乐  王文辉 《人民长江》2012,(Z2):167-170
根据南京市主要湖库水体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期间的逐月监测资料,对南京市主要湖库富营养化程度,对湖库总磷、总氮含量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以及湖库富营养化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监测的9个湖库中6个处于富营养状态,其余3个为中营养状态;总磷、总氮含量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总磷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更加显著;富营养化程度在盛夏和初秋形成高峰,冬季、春季富营养化程度为全年最低。针对南京市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许秀贞  李斐  刘扬扬 《人民长江》2013,44(10):101-104
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等使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了新的变化,流域水资源存在局部污染、湖库水质富营养化以及生态用水不足等问题。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大污染控制力度、保证河湖生态需水、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及严格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使其利用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  相似文献   

6.
施文卿  秦伯强 《水利学报》2023,54(8):987-996
气候变化影响下,湖库蓝藻水华呈现全球性扩张。本文利用CiteSpace系统梳理了2006—2021年期间相关研究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总结了气候变化下湖库蓝藻水华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湖库蓝藻水华的影响及其机制,提出了新形势下蓝藻水华的防控对策。随着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湖库蓝藻水华研究主题已成为了国际前沿热点之一,年发文量递增。气温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与日照延长直接促进了蓝藻水华,而极端降雨频率升高通过增加营养盐入湖库负荷,风速下降通过促进藻类在湖库表层水体聚集,间接促进了蓝藻水华。适度严格营养盐控制标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提升蓝藻水华预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对未来气候变化下湖库蓝藻水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库间隔性蓝藻暴发或长期藻密度过高,对城市供水及湖库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同程度威胁。通过综述国内外常见的蓝藻暴发应急处理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等;从持续控制藻类削减量大于其自然增长量的角度出发,针对藻华暴发前期、藻华暴发期和藻华暴发后期等不同阶段,提出了针对性的应急防控对策,以期为蓝藻暴发的长效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浅谈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库富营养化因其污染物来源分散、复杂,危害性较大,具有难以处理和管理等特点,因此富营养化是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问题之后的又一重大水污染问题。对工农业生产,特别是饮用水源地水质影响较大。文章从环境角度对湖、库富营养化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湖、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两湖(库)的氮循环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测资料的分析,指出两湖(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及氮是起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因子,季节性的藻类繁殖是促成两湖(库)水质污染突变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具有热力学分层特征的受污染湖库的深水曝气技术在欧洲已有超过25年的研发、设计和建造运营经验,其技术的实现载体为一体化装配式深水曝气平台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大型分层水体,在富营养化水质提升、底泥内源污染物释放抑制和湖库生态修复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和成功经验,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已有众多的工程应用案例。对相关代表案例进行了介绍,在Steinbrunn湖体工程中,深水曝气的任务是降低盐度,并建立含氧量充足的深水层。Rundstedt湖体底部有大量固废填埋带来的污染物,深水曝气平台在运行后有效的抑制了铵在底层的释放。应用了深水曝气平台并经过20年监测的K-Teich湖工程,有力地证实了深水曝气平台在提升水质和生态修复方面的显著效果。最后对该技术在受污染的湖泊水库修复类工程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南北盘江中上游重点防治区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综合开发治理水土流失、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发展南北盘江中上游地区山区经济的重大意义,同时提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顺利实施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建设和采矿对土壤侵蚀及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着重研究了城市化建设与采矿业占地对土壤侵蚀 和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涠酝寥狼质闯潭鹊挠跋臁W髡呤占 了北美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的不同历史阶段产沙速度资料加以整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计算了可能的土地产出损失率。清楚地说明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引起产沙的巨大变化。讨论了土地利用变化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民生水利的转变,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体系逐渐完善了传统的规划、勘测、设计等专业类技术标准,优化、整合了施工组织设计、机电与金属结构等专业类技术标准,补充了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安全评价、节能减排等专业类技术标准,使设计标准体系更加完善。针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设计标准体系还应继续完善,解决目前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现象,适时增加生态环境工程设计、景观设计、水利信息化设计等内容,以使设计标准体系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图们市水资源做了综述,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如何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实现全员监控和全程监控。就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评估结果的运用和完善监控网络,提高监控技术,探索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完善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城区阵雨径流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有机物含量、营养物质含量等较重要的化学指标进行分析,降雨与各种不同下垫面径流水质污染程度差异较大,天然降雨、绿地径流与屋顶径流水质相对较好;但是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污染物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  相似文献   

17.
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三种基本形态,水既是农业文明产生的动因,也是工业文明产生的重要机制,以水电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先驱.水在工业文明中的双重变奏,使人类反省自身的生存环境,关注人与水的和谐相处.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革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使水资源既能满足我们人类科技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其重要方面就是规避财务风险,即在确保资产安全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针对我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探讨提出适应我院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规范制度、严格监管、提高效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土高塬多沙粗沙区涉及较多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几条典型小流域和现有治理模式的调查分析,初步确定了多少粗沙区两个主要侵蚀类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和第2副区各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占总措施面积的百分比:水平梯田18%-25%,人工造林45%-55%,人工种草20%-25%,坝地5.5%-7.5%,水地0.5%-2.7%,黄土高塬沟壑区北部和南部则分别为基本农田38%-50%、25%-38%,水保林43%-53%、33%-43%,经济林4%-15%、15%-25%,种草2%-6%、6%-20%.  相似文献   

20.
郑珊  吴保生  侯素珍  吕宜卫 《水利学报》2019,50(12):1433-1445
基于三门峡水库1960—2016年水沙和冲淤资料,本文分析了水库纵向与横向、年内与年际、时间与空间上的冲淤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的冲淤过程可大致分为1960—1969年快速淤积、1970—1973年快速冲刷、1974—2002年缓慢淤积和2003—2016缓慢冲刷4个阶段;库区冲淤是上游来水来沙与下游水库运用协同作用的结果,1974年水库蓄清排浑运用前,主要受水库运用引起的溯源冲淤的影响,之后水沙作用增强。溯源冲淤向上游传播过程中冲淤幅度逐渐减小,溯源冲刷的影响时间相对较短,而溯源淤积的影响时长向上游不断延长,上游回水区河道溯源淤积累计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明显滞后于库区河道,当库水位开始下降及库区河道开始冲刷时,上游回水区仍可处于溯源淤积的影响之下。改进了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模型,得到了权重归一化的滞后响应模型,克服了原有模型中特征量平衡值的权重之和小于1而可能对平衡值进行偏大估计的缺点。采用改进后的模型建立了三门峡水库累计淤积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较好模拟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的冲淤演变过程,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