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准确核算和评估黄河生态流量,以黄河干流吉迈、唐乃亥、贵德、兰州、石嘴山、龙门、花园口和利津为研究对象,运用6种水文学方法分析生态流量过程,评估1956-2013年各断面生态流量赤字及其成因。研究表明:生态流量核算对方法选择较为敏感,其中Q90_Q50法的计算结果远高于其他5种方法;黄河干流8个断面的生态流量为(47±9)、(273±59)、(273±53)、(456±103)、(433±94)、(473±124)、(639±172)和(727±160)m~3/s,占天然径流量的36%~43%,其中5-11月占全年生态流量的70%~77%;在过去近60年,1985-2003年是黄河干流存在生态流量赤字最为严重的时期,吉迈、唐乃亥、贵德和兰州断面的生态流量赤字主要发生在枯水期,而石嘴山、龙门和花园口断面主要发生在丰水期,利津断面集中在上半年;人类耗水是造成生态流量赤字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为气候变化。未来要加强用不同方法全面评估黄河干流、支流的生态流量,推动"精准"节水,完善水量调度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生态流量赤字风险。  相似文献   

2.
侯怀仁 《人民黄河》2005,27(12):51-52
通过对2004年河南省温县、原阳县和长垣县境内水质取样点的样本进行水质污染评价,指出:河南境内黄河水在2004年多数月份均发生污染,污染级别为轻微一中等级;主要污染离子有NH4^+、NO3^-、NO2^-;受蟒河、沁河、天然文岩渠的影响,污染离子发生频率从上游到下游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长春南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南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湖沉积物中Cu、Pb、Zn和Ni的有效态含量都很大,对水体环境存在潜在的污染,而且沉积物中各金属赋存形态也不相同,Pb主要存在于铁锰氧化物态,有机物态和残渣态中,Cu主要赋存于有机物结合态中,Zn、Ni以铁锰氧化物态为主。通过地累积指数分析,南湖沉积物中局部地区受到Zn、Ni的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4.
程进豪  谷源泽 《人民黄河》1996,18(11):21-24
本文在系统分析了黄河山东段各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年际,年内各时期变化规律的基础地影响水位--流量关系的主要因素。各站年不位-流量关系线经历了4交佐移、3次右移的中过程,年内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因各站所处的断面位置不同而异,且逆时针绳套走向者居多。影响各站位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断面冲淤、洪水涨落、断耍弄矿下回水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河流流量变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利用黄河下游河南段河道整治工程出险资料,统计分析了工程出险与河流流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引入了正则化分析方法,使能在同样发生概率条件下比较不同流量的河道整治工程出险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有近32%的险情发生在1 000~2000m3/s流量级;有近70%的险情发生在500~3000m3/s流量级。表面上看,流量大于3000m3/s时,发生险情的比率反而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黄河下游发生大流量的概率较低的缘故。采用正则化处理,即在同样发生概率的条件下比较发现,随河流流量的增大,整治工程出险次数和出险级别均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在黄河中游输送和迁移的水质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进行了有毒物重金属铅等在黄河中游天然河道中的输送和迁移的水质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大量泥沙对其运动和归宿影响及水质模型的率定和检验方法,完成了重金属在不同水情期,不同含沙量,泥沙不同冲,淤格局,不同流量下的水质模拟,模拟结果与水体实际监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主要污染河段底质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广东省部分江河水质明显恶化,底质污染随之加重,其中,底质中重金属污染危害很大。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对广东省主要污染河段底质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测验,该文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底质重金属污染的污染机理、测验方法和评价方法,并评价了广东省主要污染河段底质的重金属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黄河南岸引黄灌区水文资料,分析了取水口水位流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砷含量及形态分布特征,采集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柱状沉积物,采用HNO4-H2SO4-HCl O4法消解沉积物样品,提取沉积物中吸附型砷(A-As)、铝型砷(Al-As)、铁型砷(Fe-As)、钙型砷(CaAs)、包蔽型砷(O-As)5种形态砷,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柱状沉积物中砷含量为7.123~16.661 mg/kg,平均为9.292 mg/kg;从整体上看,左岸沉积物砷含量高于右岸,随深度增加砷含量呈下降趋势,从上游至下游砷含量在黑柳子段出现高值;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砷以Ca-As为主,O-As次之;随着深度的增加,总体上,Ca-As含量略有升高,A-As和O-As含量有所下降,Al-As和Fe-As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黄河是包头市的主要水源,而黄河水源总厂又是包头市最大的供水厂,担负着全市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主要的供水任务。就黄河流量减少而水源污染日趋严重现状,对黄河水源总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合理处置重金属污染超标的底泥,是河道清淤工程的重点。以车陂涌清淤工程为例,通过原位测试、化学检验等,掌握河道清淤段不同位置底泥的污染特征。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得出河涌底泥低风险占31.71%、中等风险占29.27%、较高风险占2.44%、极高风险占36.59%,说明大多底泥需要处理。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底泥作为农用地土壤的适宜性,73.2%样点属于清洁,尚清洁、轻微污染各占9.8%,中度及严重污染共占7.2%,说明大部分底泥可用于农田。最后提出了该清淤工程应注意的问题,为车陂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水污染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祥龙  彭勃  郭正  封克俭 《人民黄河》2004,26(10):26-27
为了解黄河流域水污染变化趋势,选取代表年份,对近20年来黄河干流水质状况、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干流水质呈明显恶化趋势;废污水排放量呈增长趋势,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趋势有所减缓;生活污水所占比例已从80年代初的20%增加到2000年的近30%;主要污染物CODcr的排放量从80年代初的45万t增加至2000年的150万t,增加2倍多,已远远超过黄河水环境的承载能力。20年来流域废污水大多为超标排放,说明流域废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污染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了解黄河流域污染源状况,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对黄河流域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流域污染以点源为主,点源中以工业污染为主,流域工业废水达标率及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流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河重点城市,主要汇入湟水、渭河、汾河等重点支流和黄河干流兰州、宁蒙等重点河段.  相似文献   

14.
黄河潼关—小浪底河段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黄河干流潼关—小浪底河段 1999年 1月中旬以来的严重污染状况 ,指出其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污染物主要来自渭河、汾河、涑水河等支流及入黄排污口。造成这次污染的主要原因除黄河流量小等自然因素外 ,还有流域省 (区 )水污染治理不力、污染治理严重滞后等人为因素。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黄河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体制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质量实施保护性管理 ,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估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黄河流农村生活、农田径流、分散式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城市地表径流这5类非点源污染的估算方法,并给出了根据此方法和有关参数所估算的黄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黄河水体中非点源污染主要为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TN、TP对黄河水体的污染物总量贡献率较大;污染物在龙门—三门峡河段入河量较大。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的拉西瓦水电站、大柳树水利枢纽、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向家坝和虎跳峡水电站在西部大开发中,有其重要的意义,是我国水利水电战略性工程,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7.
管华  张大丽 《人民黄河》2005,27(11):5-7
黄河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单元,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建立和发展以黄河及其流域为研究对象的“黄河学”,具有固植黄河根源、发扬黄河精神、发展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明、促进黄河综合研究、推动黄河开发整治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并且有着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研究基础方面的可能性。“黄河学”应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科学及技术科学之上的综合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具象性特征,包括自身基本理论、黄河及其流域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文化艺术、自然-社会系统和研究方法6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为了建立“黄河学”,应尽快开展有关理论、实践和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水污染危害调查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河流域水污染危害的界定 ,介绍其水资源价值损失、工业危害损失、农业危害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市政额外投资、水利工程及设施损失、渔业损失、人体健康危害与损失的量化模式。计算结果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末黄河流域 8省 (区 )水污染损失比例自上游至下游呈增大趋势 ,在 8种量化参数中 ,水资源价值损失、工业危害损失和人体健康危害与损失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月中旬以来,黄河干流潼关—小浪底河段遭受严重污染,龙门以下河段水质均超过Ⅴ类,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污染物主要来自渭河、汾河、涑水河等支流及入黄排污口。造成这次污染的原因除黄河流量小等自然因素外,还有流域内各省(区)水污染防治不力、污染治理严重滞后等人为因素。这次污染严重影响了沿黄城市生活和生产供水。因此,建议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法规建设,将黄河列入全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点,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20.
李薇  谢国虎  胡鹏  贺治国  王远见 《水利学报》2019,50(9):1111-1122
黄河洪水含沙量高,常出现洪峰流量沿程增加现象,但机理和影响因素尚无共识。本文基于断面积分的浑水连续和运动方程,推导了洪峰流量在特征线上变化的(常微分)相容方程,从而得到影响洪峰流量增加/减少的控制因素(即相容方程的源汇项)。据此,对1973—2012年间18场表现出洪峰流量沿程增加的洪水过程进行分析,计算了各控制因素的量级。结果表明,加剧洪峰增值的首要因素是外力的时间累积效应,其次是压力能沿程变化;削弱洪峰增值的主要因素是对流输运不平衡。进一步分析表明,适当增加上游流量并减少来沙,或增加上游流量并增大局部河段的过流面积,有可能抑制甚至消除洪峰增值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