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溉水利用系数传统测定方法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水利用系数包括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由于灌区渠系复杂、级数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貌、水文及土壤条件,采用传统的动水测定法所获得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均不能反映灌区一段时期甚至当年的实际灌溉水利用情况,需要对灌溉水利用系数传统测定方法进行修正.结合某一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辽宁省灌区水利用系数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2.
肃州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水利用系数包括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由于灌区渠系复杂、级数多、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貌、水文及土壤条件,采用传统的测定法所获得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均不能反映灌区一段时期甚至当年的实际灌溉水利用情况。加强对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工作,才能真实了解灌溉水利用程度,科学指导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3.
以具体灌区工程为例,应用水量平衡的相关原理并主要借鉴首尾测算方法计算出某灌区干渠渠系水利用系数、支渠及以下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及灌溉水利用系数等,简化了测算工作量,且这种简化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值测算方法对于类似灌区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黑龙江省肇源县中心灌区2013年工程状况与水稻灌溉用水管理,开展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传统测定法与首尾测定法的测验与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该灌区采用传统测定法与首尾测定法取得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误差仅为0.05%;较低的灌溉水有效利用水平,受灌区土壤、地质结构、建筑物工程老化与渠系防渗率低、渗漏量大、管理水平和灌溉技术水平低等客观影响,水资源浪费量大于有效利用量,通过灌区工程的完善,具有很大的节水空间与潜力。  相似文献   

5.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能反映全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考核指标。笔者通过选取宁夏27个样点灌区,采用首尾测算法测算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而推算宁夏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经过计算,2012年宁夏现状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50,其中大型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37,中型灌区0.475,小型灌区0.698,纯井灌区0.708。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相关统计方法跟踪分析了花凉亭灌区灌溉流量、有效水利用系数变化,探讨了灌溉水利用发展模式,对提高灌区渠系防渗、渠道管理水平与灌溉水利用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一、概述灌溉水利用系数是综合反映灌区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是水利现代化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江苏省宿迁市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样点灌区采用直接量测法,根据灌区的规模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大型样点灌区,支渠及以上的渠系采用渠系水利用系数法,支渠以下的采用首尾测算法;对于重点中型样点灌区,分析骨干渠系构成情况,大型样点灌区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水利部推荐的首尾测算分析方法,对新疆2007—2018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了测算,得知新疆灌溉水利用系数逐年稳定提高,但低于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使新疆灌溉水利用系数实现2020年达到0.57的目标,本文综合分析了新疆在灌溉水利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灌区现状,从继续做好渠道防渗和加强输用水管理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因地制宜的高效节水技术、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采用农艺措施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新疆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加强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任何一种节水措施进行分析、评价都离不开灌溉水利用系数.目前,各地、各灌区给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具备可比性,难以作为比较和衡量节水措施的标准.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渠道,而不是只测量典型渠段,并在测流断面、测量方法、测定条件、渠道数量、典型渠段长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既使得测量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比较符合实际,又使得不同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具有可比性.综合测定法测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数需要根据渠道越级输水、渠道布置形式等情况进行修正,并用首尾测定法校核.  相似文献   

10.
灌溉水利用系数反映了全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基于首尾测算法得出了淠源渠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与该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