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的工程特点及其所处区域的环境特点,对工程实施在生态、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重要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类比工程的监测,研究了封闭管涵输水方式对水质的影响;研究了郊区段对土地资源及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扰动表土、农业减产、破坏灌溉设施等:研究了城区段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低山丘陵区的交叉冲沟处透水层薄,渠道与地下水流向基本直交,因此研究了局部渠段对地下水的阻隔影响:提出了工程影响区人地矛盾突出,移民及工程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影响需重视的观点。在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缓解措施。本对了解及减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的环境影响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引黄工程南干线6#隧洞出口土洞段施工环境差,地质条件复杂,按水利工程地质分类属Ⅴ类围岩,其中Q2黄土结构疏松、强度低,若遇地下水,具有复杂的弱湿陷性和可压缩性;N2红粘土随含水量的变化,显现出膨胀或失水干缩等不良的工程特征,如果处理措施不当,就不能避免或减少施工时塌方事故的发生。工程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大,本文概略阐述了6#隧洞土质洞段的施工技术情况,并分析了该土洞施工的合同工期。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南水北调北京段停水检修工程,根据总体要求进行分期施工组织,并随各阶段施工进展不断调整优化。为克服停水检查后工程量增加较多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从节点工期、施工工艺、资源投入等方面入手,紧扣PCCP内外加固方式关键路线节点控制性进度,统筹协调,采取多项技术措施,提高施工标准化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实现南水北调北京段停水检修工程提前一个月完工并达到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施工组织经验可为停水检修相关施工技术标准和方法的总结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项目区人口稀少,人为开发扰动程度较轻,属高寒脆弱生态系统。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对该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敏感区域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影响;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干旱河谷等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工程建设对项目区区域生态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做保障;对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不会导致植物种类之间的演替变化和某些珍稀植物种类的灭绝;不会导致干旱河谷区区域气候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总干渠的工程特点及其穿越地区的环境特点,分析研究了工程实施对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类似工程的实测分析,研究了长距离封闭管涵输水对水质的影响;分析了工程农村段对土地资源及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城区段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由于低山丘陵区的交叉冲沟处透水层较薄,渠道与地下水流向基本直交.研究了局部渠段对地下水的阻隔影响:论述了工程建设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避免或缓解措施,为类似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深圳河治理工程是深圳、香港两地政府合作进行的。在国内,该工程首次采用工程建设环境监察审核机制。深圳河治理工程实施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施工过程中,实行了严密的环境监察审核管理,每天在施工可能影响的范围内,对大气、噪声、水质、生态、进行监测,采取了生态环境补偿工程措施;重点论述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效避免了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由丹江口水库引水,途经河南、河北两省,最终向北京、天津供水的大规模、远距离调水工程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综合效益,同时对生态与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拟建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北省段施工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施工区的环境状况,预测工程施工对施工区及附近环境的影响,提出施工期环保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由丹江口水库引水,途经河南、河北两省,最终向北京、天津供水的大规模、远距离调水工程,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综合效益,同时对生态与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拟建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北省段施工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施工区的环境状况,预测工程施工对施工区及附近环境的影响,提出施工期环保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水利工程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农业水利渠道工程又是农田水利发展的重中之重。渠道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灌溉的质量,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介绍了农业水利渠道工程的施工内容,对影响的农业水利渠道工程质量的设计问题和施工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农业水利渠道工程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胜利渠南关段改线工程隧洞在膨胀土层中施工,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分析了顶管工程在膨胀土中的施工方法、专项施工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梯级水库建设的水环境累积影响,从水环境累积影响的定义、分类和特征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目前水环境累积影响研究的常用方法,着重归纳了梯级开发对径流、水质、水温和泥沙等水环境累积影响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各方面的影响范围和主要特征,探讨了梯级水库水环境累积影响研究的新趋势。我国梯级水库水环境累积影响研究处于发展阶段,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定性评价,急需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系统地认识梯级水库建设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2.
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物质,是最活跃的环境影响因子。建设调水工程,干预了自然界的原有平衡,调水改变了水平衡与水文循环,会引起环境的变化。该文介绍了国内外主要调水工程的建设情况,分析了调水工程对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并指出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调水工程建设应当尊重自然,采取更加审慎的态度,重拾古代整体、综合、辨证科学思维的中国智慧,避免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within the wetted‐perimeter of rivers, referred to as in‐stream construction, are prevalent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motivated activities having direct interactions with sensitive lotic environments. Currently,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related to in‐stream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nd their effects on aquatic ecosystems. In‐stream construction‐induced suspended sediment may result in harmful effects to aquatic flora and fauna. Regulatory frameworks worldwide focus primarily on concentration, with limited consideration for duration and no consideration for spatial extents of suspended sediment exposures. This research develops theoretical concentration, duration, and spatial extent exposure risk relationships for riverine ecosystems to demonstrate the influence of each mechanism during typical in‐stream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To reduce exposure risk, concentration and duration may be considered pragmatically, based on anticipated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ite conditions. Spatial exposure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to consider, as illustrated by our finding that activities located near the channel centerline may result in greater exposure risk than similar activities conducted near the streambank. Current regulatory frameworks worldwide do not sufficiently consider all exposure risk mechanisms present during in‐stream construction‐induced suspended sediment releases, possibly inhibiting efforts to reduce adver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This research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 lotic environments and may help environmental managers better evaluate and manage in‐stream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4.
刘树坤访日报告: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河流整治中,工程建设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缓和和减轻这种影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开展了河流生态修复工作。根据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内容、程度不同,河流生态修复方法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5.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境管理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柏 《人民长江》1996,27(3):20-22
开展和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环境管理,对于有效地防治因工程建设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根据从事三峡工程建设环境管理的体会,仅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业主单位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包括环境管理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工程建设施工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管理等,并提出了编好工程建设环境管理的基本保证条件  相似文献   

16.
郑守仁 《人民长江》2018,49(21):1-8
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和保护长江的关键工程,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中具有关键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要求研究降低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在工程决策前,相关单位分别就不同蓄水位方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反复论证,使得提交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顺利获批。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有关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复核,对环评中指出的主要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措施。在工程正式建设过程中,编制了《三峡库区及上游污染防治规划》,并敦促库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建立了长江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各环境因子开展了系统而全面的监测跟踪,验证了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相关对策实施的效果。同时应该认识到,在三峡水库库区建设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发挥三峡工程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保障长江流域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为我国首座在超大型城市内建设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电站周边有高度城市化的区域、旅游景点和饮用水源保护区。针对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介绍了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大型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做法。实践表明,效果较好,对同类电站提高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和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暗挖施工要求无水作业,文章结合北京地铁19号线工程实际案例,通过方案比选,采用降水导洞方法进行暗挖车站的降水施工,达到了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保障安全和缩短工期的效果,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iscusses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 reservoir watersheds, an important aspect relating to dam constructi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subject describes how, in response to today's grow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measures to absolutely minimize th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of a dam project that will submerg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included in initial project plans, and how special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ought to be shown throughout project implementation. Details are explained by introducing examples encountered in Japan.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benefit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options, i.e. dam construction and a water transfer tunnel between two existing dam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ir effects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ir respective economic efficienc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significant advantages exis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water transfer tunnel between two dams in Korea. This option would secure water resources in a manner that minimizes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effects of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which maximizes the utility of existing wate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