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60年来西汉水流域降水径流演变特征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水为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重要支流,为深入并真实反映该流域水文特征,采用流域内水文站1956~2016年实测资料对径流进行还原分析计算,利用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流、有序聚类等方法,研究了西汉水流域降雨径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西汉水流域降水、径流均呈递减趋势,降水减少趋势不显著,径流减少趋势显著;降水主要突变点在1993年,次要突变点在1968年和1977年,径流变化主要突变点在1993年,次要突变点在1968年;突变时间点与流域开发利用节奏基本一致,有效表征出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厘清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可为水资源利用开发、水环境污染整治和水旱灾害防治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基于1956~2018年长江上游寸滩水文站日径流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近60 a长江上游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寸滩站径流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的51.98%,且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年均径流以10.6 m3/(s·a)的速率呈不显著减小趋势,该变化主要受夏季和秋季径流变化的影响;受夏季径流变化的影响,年均径流在196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径流相对减少7.8%;年均径流变化的第一和第二主周期分别为28 a和14 a,第一主周期主要受秋季径流的影响,第二主周期主要受夏季径流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规划和洪涝灾害防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源区唐乃亥站径流持续减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源区重要控制站唐乃亥水文站径流的补给来源、空间分布和年季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唐乃亥站天然来水量持续减少的原因,对黄河上游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对黄河源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1952~1968年、1978-2002年实测水文资料,从河流学和河床演变学出发,考虑防洪、防凌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了黄河上游干流主要站近期洪水、径流、输沙特性、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揭示了黄河上游径流泥沙年际年内及地域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流域综合治理对水沙特性的影响,建议注重设防“小流量、高水位”的大洪水。  相似文献   

5.
云南位于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流域水资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提供基础资源保障。基于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云南省境内长江流域的降水、蒸发、径流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①1956~2016年降水和径流多年平均分别为957.3 mm和377.4 mm,Cv值分别为0.10和0.19,年内分配极为不均,汛期/全年分别为88.8%和76.0%,历年降水与径流过程对应;②降水和径流深最大的是宜宾至宜昌干流区,降水最小的是赤水河,径流深最小的是石鼓以下干流;③降水和径流变化均为不显著减少,系列过程都存在跳跃性,降水过程跳跃点为2003年和2008年,径流过程跳跃点为2008年;④汛期和枯季降水系列变化分别为不显著减少和增加,汛期降水系列跳跃点为2008年,枯季降水系列无显著跳跃;⑤1980~2016年蒸发多年平均为1 173.7 mm,Cv值为0.07,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达1 784.5 mm,年最大蒸发量超过2 000 mm,变化趋势为显著减少,系列过程跳跃点为1997年;流域水资源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因子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依据,也可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水资源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长江上游干流与主要支流岷江和嘉陵江控制水文站60年长系列水沙资料,基于M-K检验法与R/S分析法,通过计算特征曲线初步分析其径流-输沙时序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岷江与长江上游干流径流时序变化幅度较小,嘉陵江年径流则极可能维持现有上升态势,三峡入库控制站寸滩站将延续其在MK检测信度临界值线区间内微小变幅,出现显著下降趋势的几率较小;岷江与长江上游干流输沙减少趋势明显,嘉陵江输沙下降趋势放缓并将维持目前下降水平,三峡入库输沙将继续保持显著下降水平。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掌握河川径流变化规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当前关于径流变化的研究涉及径流年际变化规律、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径流变化的归因分析3个方面。利用1980-2018年嵊州站、黄泽站和花山站3个水文站的月径流数据,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对曹娥江中上游的径流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曹娥江中上游年平均径流量呈减小趋势,其中黄泽站变动最大,其次为花山站,嵊州站年平均径流量变动最小;春季各站平均径流量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冬季黄泽站平均径流量呈显著增大趋势;嵊州站和花山站年平均径流量在2003年发生突变,黄泽站没有明显突变点;不同时期径流量年内分配过程线均呈“三峰”形态,峰值分别出现在3-4月、6月和8-9月,峰值表现为“低-高-低”的特征;对于嵊州站和花山站,人类活动为研究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降雨因素是造成黄泽站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上游干支流水量持续锐减,各干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相比减少45.2%~65.2%。北道站是渭河上游控制站,1993~2006年实测平均径流量仅为5.272亿m^3,与多年均值相比减少水量7.148亿m^3,减少57.6%。通过北道站断面各时段径流量对比,从降水量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水库、水窖调蓄、蒸散发损失等方面,初步分析了90年代初以来渭河水量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对三峡枯水径流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辉  项祖伟  陈晖 《人民长江》2006,37(12):13-14
长江流域径流量大,但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宜昌站枯水季节11~4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21%,1~3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7.4%.随着上游众多具有调节性能的水电工程的兴建,对增加宜昌站枯季径流,提高三峡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作用.在分析长江上游水文资源特性基础上,以长江雅砻江和乌江梯级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作用为典型,分析了长江上游水库梯级对三峡工程枯季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水库的调节作用是明显的,有效地增加了三峡坝址的枯季径流量.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浑河流域水沙特征及变化趋势,分别选取浑河上、中、下游的北口前、沈阳和邢家窝棚3个控制站,以1984—2014年的实测径流量、输沙量资料为基础,采用双累积曲线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R/S分析法对浑河近30年的径流、输沙量的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3个控制站输沙量整体上呈现减小趋势,近几年减少趋势有所减缓;沈阳(三)和邢家窝棚站的径流呈现增加趋势,北口前(二)站的径流呈现减少趋势。2014年以后的一定时间内,北口前的径流呈上升趋势,而沈阳和邢家窝棚的径流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均不显著; 3个控制站的输沙量均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水沙的变化受降雨、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库调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