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预测模型,通过区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该模型可对区域未来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模拟预测。以广东省粤北某市为例,结合当地发展目标,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对该市"十三五"期间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较大的因素,最后为该市未来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清远市2009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清远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3个因子分别是区域水环境容量、 工业化程度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清远市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不一,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支撑之一.本文采用物元模型和可拓关联度进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根据评价区实际数据建立评价方案和理想方案的物元模型,然后通过可拓关联度直接评价方案的优劣.关联度是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标准,越接近理想方案则关联度越大,表明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值越大.实例表明:基于可拓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是可行的,结论是合理的;这为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承载力是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定量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建立了以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为基础的多层次评价体系。考虑到传统集对分析(SPA)模型的不足,引入中心三角白化权函数构建灰色聚类集对分析模型,并利用博弈论确定指标权重。以安徽省为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结果表明:2008-2013年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Ⅲ级,2014-2017年评价等级为Ⅱ级,水资源承载力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借助Arc GIS可视化功能实现安徽省16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分析,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南北差异较明显,南方水资源承载力较北方更优,这与水资源分布不均、社会发展模式不同和区域生态环境差异有关。为保障安徽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区域自身发展特性以及生态环境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是评价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不同状态下的用水功效系数不同,其水资源承载力也不同.本文在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以深圳市中西部水资源为例,按照"协调可持续发展"原理,建立了基于水库群调节的水资源承载力模型,并进行长系列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中西部水资源最多只能满足现阶段(2015年)城市用水需求,同时随着城市人数不断的增加,远期深圳市中西部地区用水量必须对东江水和西部引水采取水库群联合调节的方式,以提高该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优化计算模型,选用人口、经济和粮食承载指数量化水资源承载力,得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不同水平年基本方案和节水方案下水资源系统能够支撑的最大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利用相对承载指数法评价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相对状态。结果表明:2010年研究区整体处于弱度超载状态;2015年、2020年由于用水功效系数的提高、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及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节水方案下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更强,节水是提高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其水资源的变化与城市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为科学分析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现状,从水量、水质、水域和水流四维角度出发,在分析郑州市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量-质-域-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赋权法和TOPSIS模型对郑州市2010—2019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郑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波动增长趋势,2015年之后水资源承载力持续增长,2018年水资源承载力等级达到Ⅰ级。分析各维度水资源承载力发现,郑州市属资源型缺水城市,应进一步提升城市节水水平,优化水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8.
根据辽阳市水资源相关资料和实测数据,分别构建理想方案和评价方案的物元模型,通过引入反映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可拓关联度指标,直接分析了待评价方案的优劣水平。结果表明:基于可拓理论的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可为区域水资源发展规划及其承载力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在承载力视域下,从双控行动的基本定位、评价标准、实现路径、科技需求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水资源双控行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衡量水资源双控行动实施成效的标准是区域水资源承载状况,实现双控行动目标的根本路径是水资源承载力的科学调控,并提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变化及城市工业化快速发展,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文章依托我国东北地区某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承载力综合评价基础,根据灰色预测模型基本理论,建立了城市水资源承载力预测模型,并基于城市近几年水资源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进一步对区域在未来几年内水资源承载能力作出了合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