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素平  丁大发 《人民黄河》1999,21(10):12-13
黄河下游历史上决口改道频繁,当前的黄河防洪形势仍然严峻,堤防仍有决口的可能,通过对防洪工程现状、决口形式及可能洪泛区淹没损失情况的分析研究,提出黄河一旦决口应采取“裹”、“拦”、“分”、“导”、“堵”、“围”等综合措施,以有铲地减少洪水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历史上决口改道频繁,当前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下游堤防仍有决口的可能。在分析决口口门形式,口门发展变化过程,溃口洪水演进及洪灾损失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提出黄河堤防溃口总体对策是:抢修裹头,控制口门;水库拦蓄,削减洪水,导流入槽,杀减水势;相机分水,服务堵口,堵口复提,重归大河,排围结合,尽力减灾,可概括为“裹、拦、导、分、堵、排、围”七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1935年黄河鄄城董庄决口是民国时期黄河下游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洪灾,淹没面积44 849 km2,淹死人口3 750人。通过查阅1935年黄河鄄城董庄段决口的资料,还原了这次决口的过程、造成的后果及决口的历史背景。分析认为,这次决口灾害的原因除了上游来水量大外,治河管理混乱,工程薄弱,缺少统一的治水思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足以应对黄河洪水威胁等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下游初步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加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汛期堵复决口成为可能。黄河干流堤防发生溃口后采取“裹、拦、导、分、堵、排、围”措施是结合黄河实际提出的科学对策,可为各级汛部门编制具体方案和行政首长指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黄河多泥沙的特性和特殊的自然条件,黄河下游河道在历史上决口频繁。人民治黄50年来,黄河下游的防洪减灾措施确保了黄淮海太平原的安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采用“实际发生年法”对黄河下游防洪减灾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民治黄以来,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减免大堤决口、减少滩地淹没、减少凌汛决口及河道淤积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分析另3400.1、65.8、120.0、45.0亿元,由于黄河问题的复杂  相似文献   

6.
远见卓识的备非常思想西汉时期,黄河干流由河南省新乡以东向东北流,由今沧州市以北入海。武帝时,黄河曾在今河南省濮阳附近向南决口,给豫东、鲁西南、苏北、皖北造成严重灾害。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决口持续20多年才培复。该决口堵后,不久黄河又在今河北省...  相似文献   

7.
正高超,生卒年和籍贯不详,是北宋时期一名经验丰富的黄河河工,他曾巧妙堵塞黄河决口,由此在治黄历史上扬名。北宋庆历年间,黄河在商胡(现河南省濮阳县东北一带)决了口,百姓伤亡损失不少。附近军民拼力堵塞却无济于事。眼见缺口愈来愈大,朝廷便委派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负责堵复。黄河决口,需从决口河堤的两头填堵,填至中间,还剩一个小缺口时水流很急,非常难堵,这就是所谓的"合龙  相似文献   

8.
王浩 《中国水利》2009,(20):16-16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域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是重要的能源和粮食基地。黄河之害莫过于决口、改道,自公元前602年至今的2611年中,黄河决口1600次,重要改道26次,素有“二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称。中国历代都将治黄作为水利的第一要务,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宽河固堤”“蓄水拦沙”“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稳定主槽,调水调沙”等治黄的新认识,确定了“拦、排、放、调、挖”五字治黄综合措施,造就了黄河60年的安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实施黄河洪水资源化的研究,认为采取“蓄洪”、“调沙”、“冲污”、“造床”、“引洪”等方式,可以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断流及缺水、泥沙淤积等问题,还能缓解黄河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利用好黄河的洪水资源,可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目标,从而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城市防洪规划”通过国家级评审1994年5月17日至20日,黄委会受国家防办的委托,在郑州市召开了“郑州市城市防洪规划”审查会,国家防办、水利部、建设部等单位的45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郑州市北临黄河,历史上黄河在此附近决口达80余次。目前,...  相似文献   

11.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历史上,黄河下游决溢改道频繁,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自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治理黄河以来,经过50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非工程防洪措施得到加强。依靠这一体系,广大军民严密防守,战胜了历年洪水,取得了连续50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 一、防洪体系建设成就 1.堤防险工及河道整治。黄河下游防洪工作是从粉碎国民党政府水淹解放区的阴谋的斗争开始的。解放区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夜以继日抢修千里大堤,完成了黄河回归故道不决口的艰巨任务,夺取了反蒋治黄斗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的洪水灾害非常严重。历史上曾有过千百次的决口和漫溢,并且有过好几次大的改道。每次决口和改道都给人民带来了钜大的损失。所以在这次编制黄河流域规划中,就以解决黄河下游洪水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但是黄河洪水问题由於其中所含的泥沙以及支流洪水的加入,而成为十分复杂。在编制报告  相似文献   

13.
内容简介1960年9月14日,带着中华民族急切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危害局面的千年梦想,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横空出世。
  然而,仅仅过了几年的时间,巍峨的三门峡大坝就差一点被黄河的“泥沙之剑”斩于马下。失败的原因是违背了黄河行水走沙的自然规律,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三条黄河"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做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新时期的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应着力建设“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原型黄河”指现实中的黄河;“数字黄河”是“原型黄河”的虚拟对照体,“模型黄河”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原型黄河”。“三条黄河”的建设相互关联,互为作用,要建设“三条黄河”,必须搞好规划,引进技术,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王进学 《西北水电》2004,(3):56-57,83
黄河宁蒙河段,在刘家峡水库投运前的1950-1967年间,宁蒙河段凌汛灾害引起堤防决口8次。刘家峡水库投运后至今,仅在开河期发生9次小范围决口,未造成较大的损失。梯级水库对宁蒙河段防凌的作用较为巨大。黄河龙~青段梯级电站调节运行需要防凌库容:词水前约为22亿m^3,调水40亿m^3情况下约为33亿m^3。刘家峡水库或黑山峡水库均能满足防凌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黄河长治久安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就如何实现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对治黄工作提出的“堤坊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4项目标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1)黄河大堤5种决口形式(漫决,冲决,溃决,凌汛决口和人为决口)中,通过水库调节可以解决凌汛决口,对提坊威胁最大的漫决,冲决,溃疡问题需要采取加高加固堤防,库群联合调度,运用分滞洪区,河道整治等综合措施中以解决。(2)黄河不断流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通过行政,经济,工程,科技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去努力实现。(3)要保证黄河水质不超标,一是流域机构的水资源保护部门要提出沿河每个省(区)的最大许可排污量,二是要将水质监测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让社会舆论进行监督;三是要运用法律的手段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制裁。(4)黄河河床的不断抬高是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滗不平衡所致,加强水土保持,加快 游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和河口治理,适时调水冲沙是抑制黄河河床抬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者研究了黄河下游历史的和现实的若干问题。指出历史上决日泛滥的记述有夸大之处;部分决口的原因,除黄河水沙因素外,还与人的不适当干预有关;现行河道每年淤高10cm之说是短期资料和局部河段得出的结论,按1919年以来长系列资料推算,平均每年淤高只有4~5cm;河口堆积、延伸对河道淤高的影响,平均每年在2cm以下。关于黄河现行河道的寿命以及开封以上河段发生一次决口可能造成的损失,也都提出了明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的长垣河段,由东坝:头以下的封丘禅房工程至濮阳渠村分洪闸,为黄河下游由西向东折向东北的大转弯河段,全长56km。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后形成的河道。该河段,河身宽浅、溜势变化无常,支汊纵横交织,滩岸变化复杂,是典型的游荡性河道,历史上堤防决口频繁,素有“豆腐腰”之称。  相似文献   

19.
谈到黄河断流时,普遍认为始于1972年。其实黄河断流的现象早已见于记载。据《今本竹书纪年》,周贞定王六年(公元前463年),“河绝于扈”,黄河曾经在扈(今河南原阳县西)一带断流。 黄河断流主要是由于干旱引起的,如西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五月全国大旱,“河、洛、江、汉皆可涉”,黄河和其他大河都可以涉水而过;黄河决口改道后,由于河水溢出或流入新的河道,也会使下游断流。如清道光二十二年(1824年),黄河在桃源县(今江苏泗阳、泗洪县)十五里堡、萧家庄决口,主流夺六塘河入海,使萧家庄以下河道断流。 断流一般发生在黄河下游,但个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悬河决口灾害的风险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新民  夏佳  罗国煜 《水利学报》2000,31(10):0066-0071
本文运用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对黄河下游河南境内的若干河段进行了决口灾害的风险评价。结果发现,鹅湾-渠村河段发生决口灾害的风险最大。文中的分析结果可为黄河下游悬河治理的优化决策、重点治理河段的科学确定提供重要依据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