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开发周期长、客户端安装复杂及展示不便等问题,采用基于WebGL技术的Three.js框架,通过导入由SketchUp构建的三维模型,在浏览器以Web方式实现了水利工程三维模型可视化展示以及实时人机交互,满足了三维模型跨平台展示需求,增强了模型展示效果和加载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该方...  相似文献   

2.
把地理信息系统(CIS)技术应用于施工导流管理与决策中,开发了基于GIS的施工导流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系统。分析了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过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开发模式,并介绍了系统具体功能的实现。仿真系统在实际工程施工导流方案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和数量都在快速增加,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大多建设于地形复杂的峡谷或高山之间,因此现代水利工程对设计、管理、施工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提出了高要求和高标准,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水利工程发展的需要,必须要调整发展方向,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给现代化的可视化仿真技术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文章介绍了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可视化仿真技术的优越性,并探讨了在水利工程中可视化仿真系统框架的构建,为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施工导流管理与决策中,开发了基于GIS的施工导流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系统.分析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过程,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开发模式,并介绍了系统具体功能的实现.仿真系统在实际工程施工导流方案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混凝土坝、混凝土施工的各主要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讨论了混凝土坝仿真计算系统与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建模及实现过程,并将其应用于石门坎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施工仿真中,达到了预期目的。将大坝仿真计算系统与三维可视化系统结合起来,直观、清楚地描述大坝混凝土浇筑过程,为大坝施工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真三维地学模拟系统与水利工程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水利工程涉及工程地质与岩土开挖问题,在场址选择、渠涵选线、工程施工、沉陷与变形监测全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地质调查、工程勘察、围岩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基础工作。真三维地学模拟的主要目的是基于钻孔数据并综合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多源地学数据来建立研究区域的集成地学空间数据库,并利用真三维体元来构建研究区域的数字化的真三维地层环境模型,从而在可视化环境中实现地层任意剖切、量算、揭层显示和开挖设计,以及各类地学统计、查询与空间分析。该文以煤矿地质环境建模为例,介绍了国产真三维地学模拟系统CeoMo^3D的基本功能,进而分析了GeoMo^3D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渠道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将地理数据信息化及三维信息模型引入渠道设计中,提出大型渠道设计的新理念,并初步创造了一种相对理想的设计新模式。将该模式应用到济平干渠的设计中来,并将设计流程及结果与传统设计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设计模式在效率和效果上都优于传统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8.
三维协同设计的可视化是其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如何合理的利用这一优势,创造出新的工作方式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设计过程中的沟通、设计、出图、展示四个环节,探讨了三维可视化如何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改变和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300 m级高拱坝设计与施工三维可视化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曲拱坝的C2连续曲面的三维模型表达困难,以双曲拱坝函数方程为基础引入CATIA三维软件,实现交互式设计和分析。同时,完成双曲拱坝细部模型的基于规则的智能化设计。基于大坝详细设计的三维成果,利用组件技术对模型数据进行提取和利用,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施工方案的动态可视化仿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逼真模拟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面板堆石坝施工过程,提高信息管理效率,研发了面板堆石坝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首先,对面板堆石坝可视化模拟机制方法、可视化建模方法、渲染技术以及交互技术进行研究;其次,在确定系统开发的目标和原则基础上,完成系统功能、架构、开发环境的设计工作;最后,开发实现面板堆石坝三维可视化系统.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虚拟仿真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仿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等领域,针对流域内水利工程联合调度、长距离输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个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水利工程运行机理研究等,综合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摆脱以往三维设计中效率低下的重复性工作,提高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三维设计的水平和效率,从建筑物建模之初就融入参数化设计理念。首先建立引调水工程典型建筑物BIM模型,再基于组件对象技术(COM)与Inventor API(应用程序接口)技术,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出一套基于C/S框架的三维参数化智能设计平台。通过研究引调水工程的BIM标准化关键技术,建立存储各类模型及其信息的数据库,并对Navisworks可视化仿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融合基于云平台的协同设计技术,实现工程图纸的高效快速生成、施工进度仿真以及协同办公等功能。该系统已经应用于某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中且效果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 的流域水质模拟及可视化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流域水质模拟方法,以宁波市皎口水库流域为例,应用Arc 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和空间分辨率为5 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研究区流域水系及各级汇水边界,并将流域水系划分为168个水质模拟单元。根据调查统计及实验方法获得流域污染负荷、径流量、河道水力参数、水质参数和边界浓度,并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及水文水环境属性数据库。通过集成水质模型(WASP)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模拟,并利用Arc GIS实现水质模拟结果的可视化表达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个监测点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及总磷的模拟浓度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0.4%、18.7%、17.4%和19.9%,水库闸前监测点高锰酸盐指数逐日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7.5%,氨氮为13.3%,总氮为8.6%,总磷为18.6%,模拟浓度与实际监测值的总体趋势相符。研究表明,基于GIS的水质模拟方法能够应用于流域尺度水质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利用GIS对模拟结果进行空间表达及统计分析为皎口水库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距离调水工程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长距离调水工程虚拟仿真的意义和作用.针对长距离调水工程的特点,提出其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的重点及技术难点.结合引渤济锡长距离调水工程,阐述了大规模地形模型生成、大地形调度管理与实时渲染、实时交互与信息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实现了场景漫游、空间定位、平面导航和实时信息查询等功能,为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辅助平台.  相似文献   

15.
先进可靠的三维可视化大坝安全监控系统能准确检查大坝结构,展示仪器埋设位置,提高实时监测信息及大坝安全管理的效率。通过对大坝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并依据规范拟定应力、渗流量等监控指标对三维数值模型进行正反分析,可确定大坝变形预警值。以湖南托口水电站为例,采用BIM技术构建了大坝实体、地形场景以及监测信息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开发出集成了三维可视化模型展示、数据查询、数据展示及安全预警四大模块的大坝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全方位展示大坝结构、监测数据分析结果、监控指标等信息,并直观展示实时信息,实现了大坝安全监控预警,提高了大坝安全管理效率。相关经验可供类似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监控系统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模型的建立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本文基于多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模型软件的开发及应用实践,简要地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三维模型的建立开发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流域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及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建立苏帕河流域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针对苏帕河流域没有主要经济产业、水质较好的状况,侧重于介绍建立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流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而且通过一维水质模型对流域的水质分布进行了模拟,并将其运用于苏帕河流域梯级电站水环境管理.一维水质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结合GIS的图形功能对一维水质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动态显示,为水利工程及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经济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除险,分析了自然灾害导致工程险情的主要特点,探讨了紧急处置的安全性评价、处置方案确定和应急技术预案研究,阐述了工程抢险施工技术的重点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内容和一般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水利工程多是水利综合类工程。目前多数水利综合类工程实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现行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已不适应国家财政三项制度改革和水管体制改革要求,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以促进水利综合类工程实现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