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为综合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构建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云模型合理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引入正态云模型确定指标隶属度,建立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珠江三角洲9座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7-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到2020年已处于较好水平;区域内部水资源可持续状况呈现东部城市优于西部城市、南部近海岸城市优于远海岸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子系统之间可持续性等级不和谐,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较好,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是造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将最初用于供水和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加权统计指数法引入特大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中,基于水文系统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变化特性,对特大城市水资源系统的可靠性、弹性、脆弱性指标进行定义,探索提出了特大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分析模型框架、计算方法和基本步骤。以北京市为例,逐年计算了1980—2015年水资源系统的可靠性、弹性、脆弱性和水资源系统可持续性指数,分析了不同阶段水资源可持续性指数变化,讨论了南水北调和再生水利用因素对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北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在水资源系统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论述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关系,选用人均水资源量、1km^2均水资源量、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用水量、水资源利用率6个评价指标,利用多级模糊识别理论模型对福建省9个地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的结果符合福建省水资源目前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区域水资源组成、潜力及其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宏江  陆桂华 《水利学报》2003,34(8):122-126
阐述了水资源的定义,系统分析了区域水资源的组成,给出了区域水资源组成量与质一体化描述的矩阵表达式,分析了不同层次的区域水资源潜力,探讨了水资源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建立了区域水资源不同利用类型的判别模式。  相似文献   

5.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若干指标,应用集对分析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用差异度系数分析所论集对的同异反联系,从目标层、准则层、评价指标层等3个层次上系统阐明了集对分析理论在各层指标评价过程中的意义,通过计算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的n元联系数,确定了某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综合评价级别,评价结论为一般。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除了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外,还对其评价指标做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保护、管理、可持续利用地下水是水资源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地下水可持续性评价是实现该目标的前提.现从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探讨了地下水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设计了11个评价指标,介绍了相应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不同地区可选择不同的指标集合做差异性评价.这些评价指标涵盖了当前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喀斯特地区地貌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贵州典型喀斯特生态系统水资源指标评价模型。通过进一步收集和研究区域相关资料,利用层次分析等数学手段,确定了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相对权重,从而对研究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了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2010~2012年的相关指标数据分别进行评价,最终得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年顺序为:2012〉2011〉2010,其中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该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性明显。通过评价,丰富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领域,同时也为安顺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基于GRNN模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东文  郭荣 《人民长江》2012,43(5):26-31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符合丰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从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管理能力5个方面提出50个评价指标,并运用GRNN神经网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对文山州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 不同规划水平年各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为2~3级,反映出文山州现状及中、长期水资源处于可持续与基本可持续之间的状况,亦表明所建立的GRNN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② GRNN网络评价模型具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参数调整少、不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优点,可以更快地预测评价网络,能够满足客观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庆  李博  李进  刘鹏飞 《人民长江》2019,50(5):107-112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六盘水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从生活、生产、生态3个用水账户角度出发,构建了六盘水市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用于对六盘水市2008~2015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种评价指标分析了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讨论了各指标与年平均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水资源属于生态盈余状况,水资源利用整体而言处于可持续利用的状态,但是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可持续性比较不稳定;同时,生态用水和万元GDP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处在较低的水平,说明目前的用水比例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因而需要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得出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岩溶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 ,围绕指标体系、分析模型和管理体制三个方面 ,综合分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判别—优化—保障”模式 ,包括建立判断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和多目标分析模型 ;在分析国外流域水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保障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对策 .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地评价水资源承载力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水资源承载子系统熵权的评价模型,与灰色关联理论相结合,对珠江三角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子系统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间水资源承载子系统等级与总等级均存在差别。除江门、惠州和肇庆外,其余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接近饱和;深圳、佛山、珠海3市水资源供给对社会经济支持力较弱,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江门和肇庆水资源承载力总等级虽然较高,但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效率低下,耗水率高,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东莞市在S4子系统的等级低于其他城市,应予以重点关注。提出的基于子系统熵权的分配方式可改善目前仍以传统熵权分配为主的现状,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评价结论。这对于合理分配在各个子系统的治理力度,以保证区域未来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物元分析法在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恩宽  梁川 《四川水力发电》2005,24(4):15-17,33
根据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建立丁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采用物元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用物元分析法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是可行的;(2)西安市正处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阶段,仍具有开发潜力。这一评价结果与属性识别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把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系统分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根据三个子系统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影响,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及其比重(P25)居第一,单位耗水资源量的GDP(P21)居第二,人口的节水意识(P15)居第三,单位耗水量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及占GDP的比重(P24)居第四;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P11)和植被的覆盖程度(P34)所占的权重最小。据此制定以提高区域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和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实现单位耗水量的最大GDP产出的区域发展战略,从而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DPSIR模型的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反应模型(Driving 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简称DPSIR模型),提出了一个广义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确定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7个原则,即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本地化原则、预警性原则、反映评价目的原则、指标数量适度原则、适于量化原则和相对指标原则。根据深圳市水资源情势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深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9个评价指标,包括: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耗水率、城镇居民人均月生活用水量、废污水排放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质优良率、植被覆盖率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效率。应用该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深圳市2002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6.
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资源利用压力指数可用来衡量一个区域的水资源相对稀缺性,并判断水资源是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在经济、环境、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从人口数量压力、水资源数量压力、水环境压力、水资源技术压力、水资源用水管理压力的角度,建立了水资源利用压力指标体系.通过对全国223个地市水资源利用压力的计算分析,该指标体系定量反映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验证了所构建的水资源利用压力指标的合理性,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With increasing diversity in the measures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an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these methods,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has become a pressing necessity so as to maintain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integrated benefit assessment model (IBAM) for the urban-water-resource-related policies is therefo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 system of integrated benefit assessment indices (SIBAI), with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s on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is proposed, guided by the sustainable concept and the cyclic economic philosophy. The IBAM and SIBAI are then applied to such cases as water recycling,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the South-to-North diversion project, in Tianjin city. The results of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se instances can b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lanning of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ianjin, and the proposed IBAM may be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cision-making on water policies for urban area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区间不确定条件下的水资源复杂系统协调演化分析方法。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协调性指数模型来揭示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系统的信息熵得到其协调有序度,以此来反映水资源复杂系统的演化规律。以大连市为例的应用研究表明,基于区间不确定性的水资源复杂系统协调演化,能够客观真实地揭示水资源复杂系统的演化区间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喀斯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典型喀斯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即采用模糊综合评判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确立了评价体系,通过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划定了评价指标等级,并根据相对隶属度原理,建立相对隶属度公式确定了评价矩阵.应用该评价模型对选取的典型喀斯特流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