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灌水模式对冬小麦根系空间分布及多年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连续多年试验为手段,探讨了精细地面灌(水平格田灌)、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3种灌水模式分别在4种灌溉制度下对冬小麦根系空间分布以及多年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下限和灌溉定额相同时,灌水方式对冬小麦根系在行上和行间的空间分布规律存在显著影响,精细地面灌和地表滴灌显著促进根系在0—50cm土壤中的分布,而地下滴灌条件下作物根系在0~100cm土壤中分布的相对均匀一些;冬小麦的产量与灌溉定额呈现一定正相关性,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影响,滴灌模式下作物产量多年连续稳定的几率大于精细地面灌。此外,非充分灌条件下,滴灌模式较精细地面灌提高作物产量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肖娟  孙西欢 《山西水利》2006,22(4):65-66
研究了在灌水定额相同的情况下,灌水方式和灌溉水质对灌水沟中土壤剖面盐分累积和玉米产量及地下水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沟灌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沟灌时平均玉米产量比对照的玉米产量高15%。灌溉水中加入地下咸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土壤的积盐状况。也会较明显地影响作物的产量。通过试验建立了玉米产量和土壤盐渍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蓄水坑灌是一种新型的果林节水灌溉方法,为合理确定灌水量,进行了田间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试验。试验以灌水量为控制因子,设300、200、100 L/棵3种灌水量水平,研究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果树土壤水分垂向、径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垂向上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同一深度范围,灌水量越大,土壤含水率增量也越大;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增量在径向上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均呈现以蓄水坑为中心向两侧递减、土壤含水率增量在蓄水坑附近最大的特征;同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和土体湿润范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最大土壤含水率也随时间推移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土钻取土烘干法及作物指标常规测定方法测定了不同年春季储水灌溉定额及种植方式下小麦、玉米出苗率、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并结合气象数据比较不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不同春季储水灌溉定额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冬季储水灌改为春季储水灌从技术层面上切实可行。在适宜灌水定额条件下,小麦可减少储水灌灌溉水量4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0%;玉米可减少储水灌灌溉水量4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06%。在实际种植生产中小麦应以春灌定额105 mm,生育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105mm)为宜,玉米应以春灌定额105 mm,采用垄沟种植,生育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60 mm)为宜。这样不仅可节约有限水资源,还可提高地温及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5,(9):140-142
播种期土壤含水率对夏玉米出苗率产生直接影响,渗墒灌是保证大田夏玉米播种期出苗率的最佳灌水方式,并且对其后期植株生长发育奠定了一定的水分基础;土壤含水率为16.0%~20.0%时播种,可保证夏玉米出苗率,并为后期生长发育提供水分条件。冬小麦收割前的灌水对小麦籽粒增重有一定的影响,乳熟末期至蜡熟始期灌水,籽粒干物质的积累较快,有增加籽粒质量的作用,蜡熟后期灌水对籽粒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冬小麦收割前6~10 d灌水既可使冬小麦增产又能保证夏玉米出苗率,是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获得高产的最优灌水方式。夏玉米苗期土壤含水率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经拟合后发现其相关性显著,2013年、2014年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89和0.90。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田间多年连续试验,探讨了2种灌水方式及4种灌溉制度下免耕地在玉米一冬小麦轮种条件下土壤容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灌溉制度和灌水方式在3年内对土壤各层容重的变化影响不显著;从各土层容重3年内变异程度的角度分析,地面灌充分灌对上层土壤(0—30cm)容重变化的影响要大于非充分灌,地表滴灌灌水方式对25—70cm土层容重变化产生的影响大于其它土层;此外,充分灌条件下,地表滴灌较地面灌水方式对土壤容重波动产生的影响更大,但地面灌灌水方式提高了表层土壤(0-10cm)的紧实度;非充分灌时,灌水方式对表层土壤及深层土壤(85cm以下)容重的影响较其它土层更小。  相似文献   

7.
张琼  李光永  柴付军 《水利学报》2004,35(9):0123-0126
本文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在不同的土壤含盐量条件下灌溉周期对土壤水盐运动和棉花生长的影响。设置有以下处理:两种含盐量土壤,含盐量分别为0.08%和0.8%;两种灌水周期,即花铃期灌水周期分别为2d和6d;观测的内容有:土壤水分、盐分、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灌水量相同的情况下,高含盐量土壤花铃期高频灌溉与低频灌溉相比,可以有效降低湿润体体内土壤盐分含量,并且得到了棉花增产28%的结果,而对于低盐土,灌溉频率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地区开展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水量的夏玉米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夏玉米产量,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水量对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2012年是丰水年份,在相同土层各灌水处理之间的土壤水分分布差异性较小;各灌水处理耗水总量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减小,但在丰水年份均能满足夏玉米需水的需要,各灌水处理夏玉米全生育期内土壤蓄水供水基本平衡;各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减小而增大,30豫( ET0-P)的灌水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在研究区种植夏玉米若采用30豫( ET0-P)的滴灌灌水方式进行灌溉,耗水量为368.5 mm,灌水量仅为42.9 mm,夏玉米减产幅度较低,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春玉米测坑试验,在不同水氮耦合条件下,研究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与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氮耦合试验处理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不同滴灌灌水量对灌后2~6 d内土壤60 cm深度的平均含水量影响较大;灌水施肥后6~10 d,高水灌溉试验处理和低水灌溉试验处理的每天土壤质量含水率消退量差值较小。在玉米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的灌水后2~10 d"高水+氮"耦合试验处理的土壤质量含水率消退量比"低水+氮"耦合试验处理分别提高了36.1%、43.5%和15.8%。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不同灌水频率对粤西主要北运蔬菜品种-辣椒的影响,选在粤西的化州市鉴江区柴脚岭建设农场内,进行大田试验。根据当地的灌溉习惯以及辣椒的需水情况,试验设定了4组不同的灌溉频率(每天灌1次,每2 d灌1次,每3 d灌1次和每4 d灌1次)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辣椒总灌水量、产量、株高、茎粗、干物质等指标基本随灌水频率的提高而增加,但灌水频率为每2 d灌1次时辣椒产量最高。试验成果可为当地辣椒实施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开展春玉米咸水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研究了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定额与灌溉水矿化度均对土壤水分影响明显,随着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越大;灌溉定额与灌溉水矿化度均对土壤盐分影响明显,土壤盐分累积量随着灌溉定额和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大;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0~100 cm土层,除淡水充分灌溉处理脱盐外,其余各灌溉处理均呈现积盐,并且随着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盐分累积量也越大,其中灌溉水矿化度为6 g/L的轻度缺水灌溉处理积盐量最大,最大值为0.838 g/kg.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石羊河流域地下咸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春玉米咸水灌溉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对SWAP(SoilWater-Atmosphere-Plant)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检验,并利用率定参数后的SWAP模型模拟了较长时期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动态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和春玉米产量的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均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经过率定和检验后的SWAP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区春玉米咸水灌溉的模拟;较长时期咸水灌溉模拟结果表明,在模拟期内,矿化度在3. 0 mg/cm~3以下的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累积量在2. 8 mg/cm~3以下,春玉米减产幅度在20%以内,矿化度在6. 0 mg/cm3以上的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累积量在4. 0 mg/cm~3以上,春玉米减产幅度在38%以上。在研究区可以较长时期利用灌水矿化度低于3. 0 mg/cm~3的微咸水进行灌溉,土壤积盐量较少,对春玉米产量影响较小,可以达到合理利用地下咸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源膜下滴灌对玉米性状及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不同水源膜下滴灌对土壤地温、玉米生育指标和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定期对试验小区的地温、土壤含水率以及玉米生育指标进行观测,得出在玉米初期地表水滴灌处理的地温高于地下水滴灌,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土层的增加,两处理的地温差异性减小;在含水率方面两种处理的差异性不明显,综合两处理的含水率和地温,两者成反比关系,但地表水对这种关系有削弱的趋势;在产量上地表水滴灌处理比地下水高4.58%,可见地表水膜下滴灌更利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滴灌带埋深对田间土壤水氮分布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滴灌是在滴灌技术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在一种砂壤土上使用压差式施肥罐和比例施肥泵两种施肥装置,研究了3种滴灌带埋深(0cm,15cm,30cm)对田间土壤水氮分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田间春玉米滴灌小区试验的结果表明:滴灌带埋深影响田间土壤垂直剖面中水氮的分布状态;在本试验条件下,经过多次滴灌后,0cm埋深处理的地表滴灌其土壤剖面下部70cm以下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NO3^-N含量均高于15cm和30cm埋深处理的地下滴灌;15cm和30cm埋深处理的地下滴灌其春玉米籽粒和鲜穗产量均显著高于0cm埋深处理的地表滴灌,以T区为例,15cm和30cm埋深处理的籽粒产量比0cm埋深处理的地表滴灌分别提高10.1%和11.6%,鲜穗产量分别提高5.6%和6.6%。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北京地区夏玉米适宜的耕作和灌溉施肥方式,开展了夏玉米野外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不起垄高灌中肥处理(AE)、不起垄低灌高肥处理(BF)、不起垄低灌中肥处理(BE)和起垄不灌低肥处理(CD)。通过测定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生长及产量指标,研究不同耕作与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起垄CD处理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不起垄处理夏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明显,在垄作方式相同情况下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溉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夏玉米产量随着灌溉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不起垄AE处理的产量最大,为10 768 kg/hm~2,起垄CD处理与不起垄AE处理相比,夏玉米产量减产12.86%,起垄CD处理对夏玉米的产量的影响较小;起垄CD处理与不起垄AE处理具有相同的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为2.29 kg/m~3。因此,在试验区种植夏玉米,采用起垄不灌溉低肥的方式可以提高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较小,可以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渗灌是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为了探讨渗灌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促进渗灌节水技术在山区旱地果园中的推广应用,以代表北方土石山区典型区域的鲁中南山地果园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樱桃园渗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物理性状的测定,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渗灌对樱桃园土壤环境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灌溉后7 d,渗灌土壤水分下降幅度为5.23%,而漫灌为7.13%,漫灌土壤水分损失较大;渗灌与漫灌相比,0~20 cm土壤层平均温度比漫灌高0.47℃,地上20 cm平均气温比漫灌高0.43℃;漫灌在1~0.05 mm范围内的土壤粒径分布由灌溉前的56.01%下降到43.69%,而渗灌没有明显变化;漫灌土壤容重增加了6.57%,总孔隙度减少了6.75%;漫灌土壤板结厚度达8.3 cm,灌溉4 d后,地面裂缝宽度5.0 mm,渗灌没有出现土壤表层板结和裂缝现象。  相似文献   

17.
葡萄痕量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进北京普泉公司痕量灌溉技术,建立葡萄井水痕量灌溉试验区,开展葡萄痕量灌溉试验研究。监测土壤湿润范围、土壤含水率变化、作物生长状况,并与大田葡萄沟灌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痕量灌溉节水效果优越,作物根系层土壤长期处于适宜含水率范围,能够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灌溉均匀度高于滴灌均匀度,研究提出了葡萄痕量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时空交替模式下咸淡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河北南皮对夏玉米4个生育期(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采用微咸水(4 g/L)、淡水(1 g/L)进行咸淡水交替隔沟灌溉的遮雨测坑试验。根据不同的咸淡水灌溉模式组合,分为4个处理:处理1-全生育期4条沟均为"淡咸淡咸"交替沟灌;处理2-全生育期沟1和沟3均灌淡水,沟2和沟4均灌咸水;处理3-全生育期沟1和沟3淡咸交替,沟2和沟4咸淡交替;对照CK处理-全生育期4条沟均为淡水灌溉。结果表明:夏玉米收获后,各处理土层土壤盐分和离子累积程度大小关系为全生育期灌淡水的CK处理咸淡水交替隔沟灌的处理3 咸淡水固定隔沟灌的处理2和淡咸淡咸交替灌的处理1;较全生育期淡水处理,咸淡水交替灌溉减产率为24. 8%,咸淡水固定隔沟灌溉减产率为22. 1%,咸淡水交替隔沟灌溉减产率为11. 3%;在全生育期相同咸淡水灌溉量的情况下,选择咸淡水交替隔沟灌溉方式土壤盐分累积量最小,较全淡水节约淡水量50%。可为缺乏淡水资源的华北平原灌区夏玉米灌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秋浇定额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浇是内蒙古引黄灌区传统的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的灌水制度.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秋浇定额灌溉条件下土壤盐分的变化,研究了土壤盐分变化与秋浇定额的关系.结果表明:20 cm以上土层的土壤含盐量变化与秋浇定额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秋浇前后、秋浇前~春播前秋浇定额在1 725 m~3/hm~2时土壤含盐量减少最多,秋浇定额小于1 725 m~3/hm~2时,土壤含盐量的减少量随秋浇定额的增大而增大,秋浇定额大于1 725 m~3/hm~2时,土壤含盐量的减少量随秋浇定额的增大而减少;20 cm以下土层含盐量变化则不完全受秋浇定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灌水量对绿洲玉米叶面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河西绿洲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灌水量对玉米全生育期叶面积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玉米单株叶面积在灌浆初至灌浆中期达到高峰,且稳定期持续至灌浆末期,此后单株叶面积衰减较快。进入灌浆期以后,不同灌水处理玉米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已开始出现负值,叶面积已有开始衰减迹象。与充分灌水相比,有限灌水不仅显著节水31.1%,还可使玉米产量提高2.9%,而有限灌水粒重、行粒数和穗粒数的增加则是玉米节水高产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同灌水量显著影响玉米叶面积生长和产量形成过程,生产中应侧重通过前期有限水分亏缺(拔节期中度水分调亏而大喇叭口-孕穗期轻度调亏)产生的后补偿效应促进生育中后期叶面积的持续稳定发展,从而实现玉米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