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3年的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相同和不同坡度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流失情况;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流失泥沙中养份含量;作物产量的差异,并指出改变这种差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温室模拟试验,研究人工土壤,经不同分子量和电荷密度PAM处理后团聚体水稳性的变化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相对对照有了很大的改善,PAM分子量和电荷密度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交互作用经历了由极显著到显著再到不显著的过程,并且分子量为1000万电荷密度为30%的PAM改善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效果最佳,在农业生态建设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下红壤果园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团聚体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果园土壤容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以施用多量有机质肥的果园变化最为明显;对照总孔隙度与采取营建措施果园的无明显差异,但整个土壤剖面上其非毛管孔隙显著低小.(2)在干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2mm粒径为主,总体呈现出随粒径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而在湿筛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0.25mm粒径为主,呈现出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3)不同土壤水库营建措施果园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总体上呈现多量有机质肥<少量有机质肥<稻草覆盖<清耕<对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周至县坡耕地农业耕作措施蓄水保土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养周 《陕西水利》2010,(2):148-149
以周至县坡耕地在不同的降雨、地面坡度条件下的蓄水保土效益为例,分析了不同农业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和影响因素,提出了适宜的等高农业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黄壤区不同施肥处理及降雨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选取2010-2012年间贵州黄壤长期定位监测点中对照、单施常量有机肥、氮磷钾化肥配施及常量有机肥与常量氮磷钾肥配施4个处理,并结合3年作物生长期不同降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降雨量极显著相关,r=0.425,株高与施肥处理相关性最高,r=0.905,降雨量丰沛年份(2010年作物生长期降雨量888.5 mm及2012年1031.5 mm),玉米产量受降雨量与施肥处理交互影响,增产效果明显;不同施肥处理、降雨量对穗粒数和行粒数影响较明显,以2012年(1031.5 mm)MNPK处理值最高,分别高出2010年(888.5 mm)、2011年(497.3 mm)MNPK处理10%,13%和17%,1%,且高出2012年CK处理58%和18%;高降雨量和MNPK处理增产效果显著,降雨丰沛的2010和2012年,MNPK处理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及生物产量分别高出2011年13%,17%,15%和18%,12%,15%。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海霞  耿宝江 《人民长江》2011,42(9):105-107
提高土壤的保水效果是旱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通过室外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含水量沿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和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耕作和裸地。不同耕作措施下的保水效果由好到差依次表现为: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免耕秸秆覆盖、常规耕作、裸地。研究成果可为黑土区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及选用合理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效应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分析与野外试验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对研究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坡耕地土壤含水量、水土流失量、养分含量及作物产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处理相比较,留茬、轮作及秸秆覆盖措施处理产流次数分别减少3次、5次和6次,年径流量分别降低15.6%、29.9%和46.9%;(2)在拔节期、开花期及收获期,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大小为秸秆覆盖〉轮作〉留茬〉对照;(3)与对照处理相比,留茬、轮作及秸秆覆盖措施处理产泥沙次数分别减少4次、5次和6次,年产生泥沙量分别减少94.4%、95.5%和97.7%;(4)与对照处理相比,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钾含量产生的影响作用大于对全磷的影响,轮作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促进作用最强,效果最佳;(5)对照小区相比,留茬、轮作及秸秆覆盖措施处理玉米作物产量分别提高5.03%,8.39%和9.48%。  相似文献   

8.
刘芬 《海河水利》2021,(2):29-30,33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工作逐渐由农耕形式转向工业形式,对水资源的需求更高,加快了土地中的水土流失现象.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多种措施来保护水土资源,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颇显成效.针对我国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其对土壤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耕作深度对秸秆还田下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密度的影响,进行了小麦秸秆还田玉米大田试验,设置了20 cm、25 cm、30 cm三个耕作深度,测定了玉米生育期的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密度和玉米收获时的根系量和产量。结果表明:三个耕作深度下,以犁底层为界,砂粒、粉粒和黏粒的含量在犁底层之上和之下变化显著,砂粒随着土层深度加大而减小,粉粒和黏粒则相反,但播前和收获时耕作深度对三个粒级在剖面的分布规律没有明显的影响。三个耕作深度的土壤密度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相似,方差分析表明玉米生育时期对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密度有影响,但规律不明显。耕作深度对玉米产量和根系量的影响相同,以耕作深度25 cm的根系量和产量为最大,耕作深度与耕层平均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吴发启  孟秦倩 《人民黄河》2007,29(3):51-52,54
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3项耕作措施对径流能量的削减作用和减蚀作用。结果表明:耕作措施对径流能量及坡面产沙均具有削减作用,其中等高耕作的作用最大,随雨强和地面坡度的增大其作用减弱;耕作措施对径流能量的削减作用与减蚀作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坡面产沙同时受土壤抗蚀、抗冲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在破坏土地资源、影响生态平衡的同时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及生存。本文对辽宁省水土流失现象及治理成效作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皖北平原北部黄潮土在玉米不同生长期内土壤水分变化特征,选取杨楼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8年0~50 cm深度土壤水数据,结合同期地下水埋深、前期无降雨日数、水面蒸发和降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增强回归分析算法确定不同驱动因子对土壤水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减小。按变异系数可划分为2个典型土层,即活跃层(深度0~10 cm)和次活跃层(深度10~50 cm)。土壤水与水面蒸发、地下水埋深和前期无降雨日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前期无降雨日数对土壤含水率的相对贡献率最大,为42.6%,其次是地下水埋深,为20.9%,作物生长期对土壤含水率的相对贡献率最小,为7.3%。该研究对了解土壤水分变化、农业水管理及水分利用率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坡耕地地膜覆盖、深松耕法、传统压种和平翻耕法对比试验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深松耕法均具有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在试验区内,可以大力推广这两种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特制的非饱和土三轴仪对非饱和土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出:非饱和土体的抗剪强度随着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含水量越小,土体的基质吸力就越大,抗剪强度亦越大;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均高于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利用简化的Bishop法对非饱和土进行了边坡稳定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影响非饱和土的强度,进而影响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变化对河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农业气象站河北省10个站点2001年-2010年的农业气象、夏玉米产量和农田土壤湿度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积温及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站点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积温、土壤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夏玉米生长季节内当降水总量为250~450mm、积温大于2 200℃、土壤相对湿度大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河北省玉米产量可达其最高产量的70%以上。若降水量低于250mm,需通过灌溉补充土壤水分,以保障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深松耕法、保水剂、地膜覆盖及增施有机肥4种耕作方法多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传统耕作方法,土壤含水率高4%~10%,产量高3%~30%。是黑龙江省干旱地区可以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河北省中西部黄壁庄水库上游流域,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施氮量对该区小麦和玉米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农户纯收益和土壤中氮素累积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农业的施肥管理和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技术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中肥施氮水平,冬小麦产量和农户收益最高。不同施氮水平对夏玉米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高肥水平,春玉米产量和农户收益最高。在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在90cm土层出现累积。在春玉米农田,硝态氮在50cm土层出现累积。另外,随着施氮量的提高,100cm土体硝态氮储量在2010年和2011年间出现盈余。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在该区合理灌溉的前提下,冬小麦合理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夏玉米合理施氮量为180kg/hm2左右,春玉米合理施氮量为225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潮浪水槽中的斜坡式土堤模型试验,分析了涌潮作用下混凝土护面板的稳定性。试验表明,涌潮动力条件决定着护面板的底端高程,即面板的总宽度,面板的厚度与涌潮强弱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盐碱地种植水稻,采集试验田原裸地时期与插秧后、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0 cm~20cm与20 cm~40 cm土层土壤样品,比较分析了不同生育期水稻对盐碱地不同土层土壤p H、电导率、质地、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水稻可缓解土壤盐渍化,在水稻各生育期0 cm~20 cm与20 cm~40 cm土层土壤p H、电导率均有所降低,土壤中砂粒含量显著减少,粉粒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显著提高。种植水稻可有效改良盐碱地土壤质地,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