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抗旱应急能力建设"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需要突出加强的薄弱环节之一。"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之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论述了抗旱减灾体系组成,提高抗旱科技支撑能力与增强抗旱减灾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支撑抗旱减灾工作的主要科研方向与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央关于"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建设若干重点工程"的要求,浙江省坚持"系统治理",针对水利领域防洪、排涝、御潮三大薄弱环节,以流域防洪治理为重点,结合平原治涝与沿海御潮工作,综合采取"六种措施",推进"六大工程"建设,提高"六项能力",打造省域空间蓝色防洪减灾网,全面提升浙江省防御自然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3.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时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保障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突出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保障防洪安全。一是  相似文献   

4.
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未来20年的防洪减灾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本文就防洪减灾体系展开讨论,并作为抗旱减灾体系设计的参考。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是一项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5.
空间信息技术与防洪减灾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洪水灾害频繁,洪灾损失严重,防洪减灾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防洪减灾研究中,必须积极引进当今社会最新科研成果,以高新技术改造水利传统产业,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支撑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防洪减灾中,是防洪减灾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并对空间信息技术在防洪减灾中的应用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利专用通信网经过逐年建设,已形成规模,在历年的防洪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水利防汛需要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水平,探讨以社会效益为主导的在水利调度、防洪减灾中起重要作用的水利通信网建设和完善的必要性,提出采用公专结合的方式建设水利专用通信网,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7.
一、规划计划工作是实现水利跨越发展的重要引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后5~10年是推进水利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着力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利科技支撑,努力建成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水利科学发展现代管理"四大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水利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实现水利跨越发展,更需要充分发挥规划计划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几十年来长江保护治理及近年洪涝灾害的情况,总结了长江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梳理分析了长江防汛体系当前存在的5个主要薄弱环节,并提出了全面提升长江流域防洪减灾能力的6条主要措施,以为构建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导致该省洪涝灾害频发、洪灾损失严重,亟需系统谋划全省防洪减灾体系,强化洪水调度和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在深入分析贵州省洪涝灾害特征、防洪减灾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对标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提出了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推进全局系统治理的思路,给出了“畅泄、增蓄、扩排、联调、控险”多元化防洪举措,明确了流域防洪布局、防洪保护对象和防洪治涝标准,并指出了贵州省未来洪涝灾害防御工作重点。建议从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推进江河防洪治理、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达标提标建设、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加强涝区排涝达标建设、强化洪水调度与风险管理等方面构建贵州省防洪减灾体系。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思路、系统推进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以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十二五"时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突出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保障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突出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保障防洪安全。一是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对流域和区域防洪影响较大,应进行系统治理,提高整体防洪能力。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数量众多,系统治理投资巨大,"十二五"期间,选择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段进行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