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荆山湖行洪区建设情况出发,结合淮河干流整治情况,分析了行洪区实际启用情况,依据目前淮河干流过流能力和荆山湖自身防洪能力状况,建议抬高荆山湖行洪区启用水位。  相似文献   

2.
刘玲  曾桂菊 《治淮》2011,(10):25-26
淮河干流现有行洪区17处,分布在淮河中游平原地区的安徽、江苏两省,总面积1295km2,耕地122万亩,区内人口57万,GDP总值26亿元。17处行洪区分别是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汤渔湖、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潘村洼和鲍集圩。  相似文献   

3.
王永海  胡国良 《治淮》2005,(7):28-30
本文结合荆山湖行洪区进洪闸水工模型试验,在设计运行条件下,通过对不同的闸下水位的对比试验,并结合闸下土壤不冲流速,研究分析不同闸上水位条件下,闸下不发生危害冲刷的安全运行水位,并通过闸门的控制运用,既满足荆山湖行洪区的行洪效果,又确保进洪闸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4.
吕列民  虞邦义 《治淮》2005,(7):30-32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临北段出口河段长约165km,河段总泄量不能满足防洪规划要求.利用正淮段、淮蚌段、方临段等大型河工模型,研究河段现状泄流能力、河道整治方案、行洪区调整方案,为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支撑.利用蚌埠闸扩建工程水工模型、荆山湖行洪区进洪闸水工模型、退洪闸水工模型,验证了各枢纽泄流规模、泄流特性,优化了枢纽布置与消能防冲设计,为枢纽调度提供了优化程序.  相似文献   

5.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降水量适中,但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仅建国后的50a里,就发生超警戒水位的较大洪水17次,约4年一遇。全市沿淮自上而下共设有董峰湖、上六坊、下六坊、石姚湾、洛河洼、汤渔湖6个国家级行洪区和瓦埠湖蓄洪区。行洪堤长98.85km,行洪区总面积164km^2,耕地面积1.33×104hm^2,区内人口7.14万人。淮河干流中游地势相对平坦,上游洪水向中、下游推进快,下游排水不畅等因素决定了淮南市行洪区频繁使用,除汤渔湖行洪区外,其它行洪区行洪机遇均不足5年一遇。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怀远县因地制宜调整淮河行洪区产业结构,认真解决行洪区农民的生活、生产问题,既保证了行洪区的正常运用,又减少了行洪给群众经济上带来的损失。从而使行洪区农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路,1985年人均纯收入达400元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怀远县紧临淮河,境内行洪区长达20多公里、平均宽4公里,荆山湖、汤渔湖行洪面积达87.6平方公里,计算可耕地10.2万亩,内有永西、荆芡等七个乡七十个行政村,15100  相似文献   

7.
金鑫 《治淮》2020,(1):23-24
开启的行洪区不同,分泄的流量不同,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也不同。本文利用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实体模型,在相同的总来流和出口水位情况下,研究行洪区单独运用时,行洪区不同行洪流量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情况。一、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基本情况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两岸行洪区分布较多且十分密集,沿程主要有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汤渔湖、荆山湖等行洪区,各行洪区的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治理和行洪区优化调度等研究提供计算平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荆山湖行洪区在2007年洪水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荆山湖行洪区运用可以降低田家庵站的水位,加快了所在河段洪水汇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张学军  张鹏  王再明  赵凯 《治淮》2011,(3):11-12
一、概述姚湾位于淮河干流蚌埠(吴家渡)~浮山段南岸的方邱湖行洪区内,距凤阳县临淮镇约2.0km,对岸为临北段行洪区。姚湾段堤防是方邱湖行洪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约4.0km,堤防背水侧分布有姚东、姚西和农业村等3个行政村,共有居民约3200人。  相似文献   

10.
《治淮》1987,(6)
常坟区地处怀远县淮河荆山湖、汤渔湖行蓄洪区,全区7个乡1个镇,94个行政村,12万人,20万亩耕地,其中行蓄洪区为3个乡1个镇,56个行政村,6.8万人,6.6万亩耕地,占全区耕地31.7%,占全县行蓄洪区面积三分之二。近两年来,这个区进一步落实赵总理关于沿淮行蓄洪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指示,大力发展商品生产。1986年,农工商总收入7162万元,其中行洪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