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于潮汐、洪水、水库开闸降水等存在水位下降较快的地区,挡土墙稳定性设计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但水位骤降条件下挡土墙墙前、墙后水位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稳定性影响规律也不够明了,挡土墙稳定性设计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以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理论研究相结合对某工程强透水地基箱型岸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降水速度、不同墙后填土渗透性下,挡土墙的稳定性先减小再增大,稳定性最差时刻发生在墙前水位处于3/5~3/4墙高,在各种条件下的最小抗倾和抗滑安全系数均比设计骤降工况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值大;影响挡土墙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水土压力及墙体的有效重力的共同作用,并不一定是墙前、墙后水位差最大的时刻。  相似文献   

2.
李宝全  张瑞 《水力发电》2005,31(5):33-34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坝址右岸存在的构造软弱岩带有渗透变形稳定问题,对坝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影响极大。根据软弱岩带的工程地质特性,对渗透变形稳定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现场试验研究,并结合试验成果对构造软弱岩带的渗透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黔中水利枢纽平寨水库大坝左岸岩溶十分发育,受岩性和构造影响共发育五套岩溶系统。针对平寨水库左岸防渗帷幕地段,基于施工现场左岸帷幕灌浆平硐揭露溶洞发育信息,分析岩溶溶蚀特征,归纳岩溶发育规律。研究得出岩溶溶蚀受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岩溶溶蚀由上往下逐渐增强,在水平方向上溶蚀离河岸由远及近逐渐增强,局部区域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集中发育的岩溶发育规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桂林市可溶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建坝修库常遇岩溶发育区,而岩溶渗漏问题是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文章主要以上桂峡、金鸡河及弄岩三水库为例,经针对性的勘察,根据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岩土分布、岩溶发育特征等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借鉴前人工作经验,因地制宜采用合理防渗处理措施,论述解决岩溶区水库渗漏。  相似文献   

5.
6.
许道龙 《治淮》2005,(9):32-33
一、工程概况 安徽省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在建工程,利用磨子潭水库作上库、佛子岭水库作下库,在佛子岭水库库尾拦河筑坝形成过渡性下库.过渡性下库为闸坝结合型式,当佛子岭库水位低于112.5m时,关闭泄水闸,过渡性下库即为蓄能电站的下库.拦河坝左侧为泄水闸,3孔× 8m,右侧为碾压砂砾石溢流坝,采用土工膜心墙作防渗体,与坝体上游侧土工膜水平铺盖和坝基垂直防渗墙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地下工程建设段岩溶覆盖区土体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及适用性,以圆柱状盖层土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圆柱状岩溶塌陷模型,依据岩溶覆盖区盖层土体所处工程地质条件,将其稳定性计算工况分为4种,基于极限平衡法获得了每种工况下的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完善了岩溶覆盖区盖层土体的稳定性计算方法。以重庆市南岸区涂山湖岩溶塌陷为例,将岩溶塌陷分为岩溶水漏失型和降雨型两类,并将该区域岩溶塌陷的演化过程划分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及平稳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工况下随着降雨时间及降雨强度的增大,覆盖层土体稳定系数逐渐减小,且降雨初期下降较快,后期逐渐放缓;研究区土体的降雨入渗能力十分有限,20 h的强降雨,湿润锋深度最深70 cm,当发生长时间强降雨且真空负压大于30 kPa时,研究区土体发生塌陷,表明该阶段研究区岩溶塌陷的是长时间的强降雨及真空负压的双重作用所致,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实际符合良好,证明提出的岩溶塌陷稳定性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研究成果可用于岩溶覆盖区岩溶塌陷防治,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某低水头电站大坝由于坐落强岩溶,断裂发育区,存在坝基渗漏工程地质问题,须进行可靠防渗,为此进行了三维帷幕灌浆试验,其中两组掺粘土料灌浆试验效果很好,文中就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和综述,以期得到认同。  相似文献   

9.
江垭大坝7,8坝段坝基帷幕K202溶蚀带,在经过4次水泥,超细水泥,改性水泥等补强灌浆后,检查孔压水试验q仍无关在于1Lu,不能满足防渗要求,故经研究决定,采用化学灌浆对该部位进行处理,并达到了防渗目的。文章通过对K202溶蚀带特殊地质部位进行化学灌浆处理的施工过程,方法,灌浆效果等的总结,借以给类似地基条件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尾矿库土石坝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简布(N.Janbu)法,从公式推演到迭代计算程序流程的实现,对某塌溃后重建的尾矿坝进行了安全稳定性分析计算,给出了相应结果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CFG桩在地基处理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岩溶地区某大型油炼厂地基处理的复杂性,基于标准贯入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了CFG桩对桩间土的影响,以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验证了岩溶地区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能力。此外,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现场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对桩间土没有明显的挤密效应;岩溶地区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此外,利用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并通过散点拟合,建立了承载力和桩长的经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李春贵  蒋延军 《人民长江》2016,47(11):61-65
沙沱水电站坝基处于强岩溶地区,河床基础深层岩溶裂隙发育,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多处渗漏涌水,导致基坑开挖和基础混凝土浇筑十分困难。在对渗漏通道进行深入勘查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堵、排和基础处理技术措施,特别是通过对各种堵漏灌浆材料和工艺进行研究,采用膏浆、泵送沙浆并掺合一定微膨胀性材料等综合施工工艺技术,将塑性浆液大流量挤压入岩溶裂隙渗漏通道,堵漏效果显著,达到大坝基础处理要求,确保了工程进度目标,为类似工程的堵漏处理积累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岩溶区双孔圆形土洞的地基稳定性,利用柯西积分法求出存在单一土洞时的复应力函数,基于Schwarz交替法进行二次迭代导出双极坐标系下土层中任意一点的应力大小;通过应力坐标转换求得土体的最大、最小应力,利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判定土洞洞边最危险点的稳定状态;将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精确解析解以及ABAQUS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工程算例验证了Schwarz交替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引入稳定系数,从土体的侧压力系数、土洞半径比以及土洞相对位置3个方面对双孔土洞的稳定性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土洞稳定系数与土体侧压力系数呈线性正相关,随土洞半径比的增大而非线性减小,随土洞相对位置的增大先保持不变而后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地基区域稳定性的研究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基区域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是工程地质学的2个基本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以活动性断层的研究和评价为基础,其重点是区分老断裂、新断裂和活断裂3类构造.地基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研究和评价问题相对比较简单,通常是尽量选择良好的天然地基,地基条件不利时,可以通过地基处理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介绍了地基区域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的研究成果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南喀斯特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我国西南喀斯特流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西南喀斯特流域水循环研究的主要方法,即流域水文模型方法和试验方法。指出利用流域水文模型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用试验方法研究喀斯特流域水循环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西南喀斯特流域水循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明水泉域各水文站月尺度最佳降水滞时,依据最佳降水滞时在旬尺度和日尺度条件下分别计算了 2006-2013年泉群流量与各水文站降水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得出与泉群流量关系相对密切的水文站点,从而识别出明水泉域强径流带.结果表明:各水文站最佳降水滞时均为5个月;明水站、闫家域站和旭升站降水量变化与泉...  相似文献   

17.
吴伟军 《人民长江》2009,40(15):44-47
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在浙江沿海选择5条不同的路径模拟“5612”号台风登陆,分析了浙江沿海重要海塘在超强台风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浙江沿海有50.3%的标准海塘遇到超强台风时风暴高潮位超过塘顶高程,海堤的损毁将非常严重。为此,需要对现有海堤进行维护和适度加固以及梳理和完善二道海堤。  相似文献   

18.
野三河水电站水库,区内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率达80%以上。针对库区左、右岸河间地块可能存在的岩溶渗漏问题,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并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从岩溶系统分析,查明了库区岩溶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
岩溶煤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廷刚  苏迎春 《人民长江》2008,39(24):85-88
以既是岩溶地区又是煤矿地区的重庆市南桐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选取2大类7小类共29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并在GIS支持下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计算和定量评价,划分出极强度脆弱区、强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和轻度脆弱区4种不同脆弱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比较严重,在90个评价单元中,有43个单元为极强度或强度脆弱,26个评价单元为中度脆弱,21个评价单元为轻度脆弱。整个研究区的脆弱度为0.537,已经非常接近强度脆弱等级。最后对这类地区的研究和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