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概述了长江洪水的形成、分类、水情以及历次大洪水造成的灾情;详细介绍了1998年长江洪水过程,对比分析了1998年洪水与历史大洪水主要站点的洪峰水位和洪峰流量,评价了不同时代洪灾的影响和抗洪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长江防洪建设作了思考,指出今后应遵循国务院提出的32字指导原则作具体安排,分阶段实施。  相似文献   

2.
从1998年洪水看长江和洞庭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徐迎春 《治淮》1999,(3):18-19
1998年,长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洪水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所罕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广大抗洪军民的奋力搏斗,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洪水过后,水利部及时组织召开了防洪与治水专家座谈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也组织部分两院院士提出了专题咨询报告,对1998年长江防洪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专家们提出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给淮河防洪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一、长江防洪的经验与教训 总结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取得胜利的经验,首先是已建防洪工程特别是堤防和干支流水库充分发挥了作用。在长江第6次洪峰期间,长江葛洲坝、清江隔河岩、沮漳河漳河水库  相似文献   

6.
陈敏 《人民长江》2015,46(19):48-51
在总结长江防洪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上,对近年来长江防灾减灾体系在防汛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长江流域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发生常遇洪水和局部强降雨时,中小河流及城市防洪问题突出,山洪灾害严重;遇大洪水时,长江中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依然不足;蓄滞洪区建设长期严重滞后,河道崩岸问题突出,水库安全度汛任务重等。因此,长江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防洪仍然是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首要任务。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了继续加强长江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建设,强化长江防汛减灾管理,加快实现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等措施,以统筹解决防洪安全问题,确保长江安澜。  相似文献   

7.
从长江洪水看我国的防洪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洪水灾害频繁,为害严重。以长江为例,上世纪就发生了1931年、1954年和1998年三次大洪水,给长江流域造成巨大灾害。 1931年长江洪水 长江中下游江堤圩垸普遍决口,荆江大堤沙沟子、一弓堤、朱三弓堤等处决口,长江干流自湖北省石首至江苏南通,沿程漫溢决口354处。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区大部分被淹。武汉市水淹达  相似文献   

8.
1998年长江暴发全流域洪水,水位之高、洪峰之多、历时之长、汛情、险情之严峻,为历史罕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针对1998年的特大洪灾,江泽民总书记告诫全党、全国人民:“兴修水利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必须切实抓紧抓好。洪涝灾害历来是威胁人民生命财...  相似文献   

9.
长江防洪中的河道整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文畴 《人民长江》1999,30(2):43-45
在“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和“上蓄下疏,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方针指导下,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作为防洪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多年以来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1)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两岸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护岸工程;(2)在下荆江实施了系统截弯工程;(3)进行了中下游14个重点河段整治工作;(4)研究和审批长江干流河道上桥梁,沿江,电厂码头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大大量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1998年洪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长江洪水的有关情况,分析了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变化与洪水灾害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我国面临的防洪形势,说明洪水灾害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防洪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从1998年洪水看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三峡水库建成后,防洪库容可达221.5亿m^3。若遇1998年洪水,利用三峡水库,进行简单的防洪补偿调度,合理利用防洪库容190亿m^3,即可达控制沙市水位不超45.00m,城陵矶(莲花塘)水位一超34.40m的目标,从而极大地减轻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若充分发挥水文预报的作用,加强科学预报,防洪效果则更佳。  相似文献   

12.
1998年长江大洪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8年长江发生了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这场洪水虽已过去,但各种议论纷至沓来,更有甚至其归于“人祸”。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虽然这场洪水量级大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但造成损失比1931年和1954要小得多。经分析,长江发生198年大洪水主要是气候异常,暴雨过大,河湖调蓄能力下降,削峰作用降低及水位抬高等原因造成的。荆江以下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60d洪量对比表明,199  相似文献   

13.
依法防洪 决胜保障——1998年长江防洪中的法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颁布的<防洪法>,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是夺取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斗争全面胜利的有力保障.<防洪法>作为一部年轻的法律,从长江防洪的实践来看,在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急需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规定;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抓紧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加强对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等.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紧建立和完善贯彻实施<防洪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规定;加紧建立和完善水利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强水利执法力度;抓紧修订和完善防洪规划,加强实施监督工作;依法防洪,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4.
水库工程对1998年长江防洪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抵御长江1998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中,丹江口,隔河岩水库发挥了重要拦洪错峰作用,各支流水库也按接洪削峰进行了调度,通过总结各类不库对工江不同河段不同时期防洪的作用,说明干支流上各水库任务不同,即长江干流上的水库是直接负担干流防洪任务的,而支流上的水库,有的只负担本流域的防洪任务,有的兼顾或分担干流防洪任务,因此应充分考虑实时水雨情因素的影响,须在保证水库安全条件下,并精民调度中长江防洪发挥较大的  相似文献   

15.
防洪减灾的实践表明,要完全消除洪水灾害是不可能的,从长远发展和全局利益考虑,既要适当地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要顺应客观规律,主动地适应洪水,做到人与洪水协调共处.依照新完成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成果,简述长江防洪减灾面临的形势,结合治江新理念对长江防洪提出的新要求,简述了人水协调治水思路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中的具体运用,即建立人水协调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纳入长江防洪体系,拟定合适的堤防级别、设计水位和堤顶超高,调整分蓄洪区的类别和建设思路,更加重视防洪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论长江流域洪水灾害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光前  陈敏 《人民长江》2006,37(9):10-12,18
长江是一条著名的雨洪河流,雨量充沛,暴雨洪水频繁,洪灾分布范围广泛。长江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四川盆地和中下游平原地区;丘陵山地亦时有发生,多表现为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山崩等灾害;近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有风暴潮灾害。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和长江防洪治理情况,分析了长江防洪减灾当前所面临的形势,阐述了防洪减灾思路的转变方向,总结了洪水风险管理的初步实践成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洪水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是长江防汛的重点省份.湖北长江防洪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的洪水来量大于荆江河段允许通过的安全泄量,江湖关系变化,围湖、围滩造田减少洪水调蓄的面积,通过对湖北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以来,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宁 《人民长江》2006,37(9):1-2
长江干流全长6 300 km,流域面积180万km 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8%,居住着全国约1/3的人口.流域内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 616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6%.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长江水利委员会在1959年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中就对长江流域的防洪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1972、1980年两次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对其中的防洪规划又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基于对长江流域防洪形势演变的理解,分析了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特点,并依据专家对该规划的审查,讨论了规划触及的相关焦点问题,最后给出了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朱勤  谈昌莉  刘晖 《人民长江》2006,37(9):27-28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高流域的防洪标准,以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该规划实施后所取得的综合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将防洪规划项目分地区、分类型划分,按"扩大指标法"分析估算防洪规划方案实施后的多年平均防洪效益.通过1997年工情和2010年工情的对比,还分析估算了防洪规划方案实施后遇类似1954、1998年型洪水时的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1日8:00,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所属118个中央报汛站成功实现了防洪报汛自动化,引起全国的广泛关注,在治水新思路对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的实时性、准确性、时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的今天,无疑是长江水文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对长江水文防洪报汛自动化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就因此而带来的传统思维变化、运行保障与管理体制、水文现代化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