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合流式与推流式人工湿地去除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一个小型复合流式和一个推流式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实验,监测了CODMn、NH3-N、N03^-N、N02^N等指标,比较了两种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式人工湿地对CODMn、N03^-N的去除效果比推流式的好;而对NH3^-N的去除效果没有推流式的好;在两种湿地中增加污染负荷和延长水力停留时间都能增加污染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利用长江水体作为上覆水的里运河表层底泥的释放实验研究,分析了表层底泥中CODCr和NH3—N在静置和3种扰动条件下的释放规律,结果发现城区段底泥中CODCr和NH3—N的释放强度大于非常区段,底泥孔隙水与上覆水之间的浓度梯度增大促进了底泥中污染物质的更快更多地释放。同时得出了各个断面表层底泥中CODCr,和NH3-N的释放强度,在扰动条件下的释放强度远大于静置条件下的释放强度,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里运河将来的调水水质。  相似文献   

3.
提出以天然河砂与沸石和火山岩混合的人工快速渗滤填料改进方式,考察了新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处理温榆河原水的可行性与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单独天然河砂填料,混合填料下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出水的CODCr、NH3—N和TN去除率得到显著提高。当天然河砂与沸石混合比为3:1时,系统出水CODCr、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4.7%、97.1%、31.8%和44.9%。当天然河砂与火山岩混合比为3:1时,系统出水CODCr、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8.2%、98.6%、40.8%和34.5%。运行稳定后,天然河砂与沸石混合填料的滤池平均水力负荷达到了4.1m/d和3.6m/d,分别是单独天然河砂的1.52倍和1.33倍。  相似文献   

4.
SH-A节能型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工程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H-A节能型生物脱氮工艺处理氨氮含量高、有机物可生化性差的焦化废水。工程处理水量为1600m3/d。进水CODCr约2500mg/L,NH3—N约260mg/L。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其中CODCr≤100mg/L,NH3—N≤15mg/L。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1~2002年渭河陕西段水质监测资料,对主要污染因子CODMn、NH3-N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渭河流域CODMn、NH3-N的污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个断面中,卧龙寺桥、虢镇和兴平NH3-N污染较为严重,成阳铁桥CODMn污染最严重;1995年之后渭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其中以1995~1997年最为严重;不同水期NH3-N与CODMn平均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枯水期远高于丰水期.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厌氧接触-好氧MBR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接触—好氧MBR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工程实践表明,进水CODCr为3500~4500mg/L,BOD5为2000~2400mg/L,NH3—N为30~40mg/L时,出水CODCr为30~45mg/L,BOD5为10~15mg/L,NH3—N为2~3mg/L,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西安市护城河水环境污染特征,对护城河10个采样点水体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氨氮(NH3—N)及总磷(TP)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污染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西安护城河南-西段从A1~A5,DO、CODCr、TN、NH3—N、TP均是随着流向逐渐增大的趋势,水体主要受内源污染;而东-北段沿B1~B5,各监测指标无明显变化规律,但CODCr、TN、NH3—N、TP多在B3达到峰值,水体除了受到内源污染外,主要受外源污染影响。采用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西安护城河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护城河总体水环境质量水平较差,其中南段相对较好,西段、东段次之,北段最差,亟待治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采用UASB—A/O工艺处理高氨氮废水,进水CODCr为2 000~4 000mg/L,NH3—N为250~350mg/L,SS为80~140mg/L,pH为4~9。出水NH3—N均在50mg/L以下,CODCr在150mg/L以下。该工艺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经后续单元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明胶生产废水中有机物、有机氮、Ca2+浓度高,对微生物活性有较大的抑制,采用预沉—气浮—水解酸化—A/O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在进水pH9~12,CODCr≤3000mg/L,NH3—N≤30mg/L,TKN≤200mg/L情况下,出水CODCr80mg/L、NH3—N≤5mg/L,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一级标准,并分析了工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地表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净化微污染地表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三家店水库下游的京永引水渠旁建立了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开展了不同季节三家店水库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温季节,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和65%,去除率随着渗透速率的提高而降低,但是变化不明显;随着水温的降低,CODMn的去除率开始下降。在低温季节,CODMn的去除率明显随着渗透速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而NH+4N受温度和渗透速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其平均去除率仍可达到60%。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对微污染地表水中CODMn和NH+4N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该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仍可以正常运行,但为保证净化效果,需要适当减小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11.
漓江桂林市区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环境容量是进行河流污染控制、削减污染源与实现水功能目标的重要依据。对漓江桂林市区段不同计算条件下影响水环境容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对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提出结论和建议 :CODMn,NH3 N最枯月水环境容量在多年平均条件下分别为 7948 9kg/d ,1 0 3 8 0kg/d,在现状补水措施下分别为 60 74 6kg/d,789 8kg/d。目前 ,大面断面的来水水质良好 ,但要加强对NH3 N的排放控制 ;在水环境容量利用过程中 ,不能局部考虑或利用某一分段的水环境容量 ,应坚持对大面—净瓶山河段整体调配。建议尽快实施青狮潭水库管道供水工程 ,以确保供水质量。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淮河流域纳污能力浅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依据江苏省水功能区的水质保护目标要求 ,对现状水资源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江苏省淮河流域最突出的超标污染指标为CODCr和NH3 N。用小型湖泊、水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和中小河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对江苏省淮河流域部分湖泊和河道的纳污能力、污染物削减量、总量控制目标进行计算分析 ,并提出目标水平年的污染物削减量和污染物的入河控制量。  相似文献   

13.
对辽宁太子河主要河段连续 10年 (1991~ 2 0 0 0年 )枯、丰水期河道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水质呈下降趋势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Mn,BOD5,NH3 N ,挥发酚等 ,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原因是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指出要防治太子河水污染 ,必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并建立水资源核算和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实施清洁生产 ,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优化配置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以淮河上游长台关-息县段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为算例,根据研究区域汇流特征,建立分布式源模型,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进行逆建模,利用断面水质序列实测资料,测算区域入河污染负荷及主要水质因子降解系数。结果表明:淮河上游长台关-息县段NH3-N、COD入河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1.7万t/a、8.9万t/a;受主要入流面源污染负荷季节性影响,NH3-N入河污染负荷为657.55~2 014.99 t/月,COD入河污染负荷为3897.73~13311.83 t/月;研究区域水体环境NH3-N、COD降解系数分别为0.356/d、0.202/d,NH3-N、COD负荷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979。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樱桃河畔具代表性的滨岸带地域,在模拟降雨过程中,设置不同坡度,不同坡长及植被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得出最优方案:坡度约为8°±0.5°,被冬青覆盖的河滨带在宽度为4~5 m时,对降雨径流的污染削减效果最佳。此时模拟地表径流平均入水质状况为,进水水质:ρ(COD)=154.7 mg/L、ρ(TP)=0.55 mg/L、ρ(NH3-N)=1.19 mg/L,出水水质:ρ(COD)=77.38 mg/L、ρ(TP)=0.29 mg/L、ρ(NH3-N)=0.69 mg/L;削减率分别为49.98%,47.27%,41.61%。试验结果为提高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合理性以及城市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里运河底泥COD和NH3-N空间分布及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里运河底泥中污染物质的含量分析,阐述了不同深度底泥中COD和NH3-N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城区段底泥中COD和NH3-N的含量约为非城区段的2倍,表层(0~30 cm)和次表层(30~60 cm)底泥污染较深层(150~210 cm)污染严重,0~60 cm底泥中的COD和NH3-N平均含量分别是深层底泥COD和NH3-N的2.5和2.1倍。同时通过对表层底泥和对应断面水质的比较分析,得出了表层底泥中COD和NH3-N的含量与水质有较好的相关性(R=0.76,n=12),说明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里运河的水质。  相似文献   

17.
嘉陵江支流梁滩河水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D和NH3-N为控制对象,采用一维对流反应水质模型,对嘉陵江支流梁滩河水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结果表明:①梁滩河现状负荷严重超标,但局部河段容量有富余。整体来看COD、NH3-N分别超出总环境容量的3.5倍和10.3倍;②对流域排放源进行优化后,得到的优化方案容量利用率比现状削减方案容量利用率高,其中COD容量利用率高出7.58%,NH3-N容量利用率高出8.15%;③为了满足现状削减方案,部分乡镇必须通过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和搬迁、淘汰一部分企业才能使梁滩河满足其水质功能区划标准。  相似文献   

18.
雷萍  朱佳 《给水排水》2012,38(5):129-132
针对某条流经城市人口密集区域河流的重度污染现状,在多个断面布点,对干流和支流水质进行了全面监测,以追踪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和污染成因.结果显示,该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水质有所好转,COD从321 mg/L下降至100~135 mg/L,BOD5从226 mg/L下降至27~36 mg/L,悬浮物从159 mg/L下降至15~30 mg/L,总磷从8.91 mg/L下降至3~4 mg/L.位于河流上游的污水处理厂在水质改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OD整体去除率达到77.6%,但不能根本改善河流的污染现状.4条支流污染严重,是造成干流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COD均在230 mg/L以上,最高达到512mg/L,BOD5最高达295 mg/L.对支流D实行重点监测,发现氨氮和总氮规律性升高,镍、锰、铜、锌、铬等重金属多次检出,铅的检出率高达77.1%.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水资源调度改善水质效果,利用黄浦江水系、崇明岛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在分析评估上海市水资源调度现状效果的基础上,从引排水口门配置、水闸开启方式、水位控制条件等方面考虑,研究分片水资源调度优化方案。通过引排水量大小、水质改善效果等多方案分析比较,提出了分片水资源调度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分片COD平均浓度改善3.1%~16.9%;分片NH3-N平均浓度改善3.4%~28.1%。COD浓度为:劣Ⅴ类水的河网面积减少37.1%,Ⅲ类水的河网面积增加33.4%;NH3-N浓度为劣Ⅴ类水的河网面积减少9.4%,Ⅳ~Ⅲ类水的河网面积增加25.9%~31.0%。  相似文献   

20.
长江南京段水污染现状及限排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3,29(1):55-60
通过长江南京段18个水功能区水质的5 a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污染源及其入江排污量,提出了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和入江污染物削减建议。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2005—2009年期间,83.3%的水功能区达标率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2009年83.3%的水功能区所有的水质监测点均没有达到其水质目标;主要污染源头为通江河道,其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65.7%、49.9%;工业、企业排污口的COD、NH3-N排放量分别占入江排污总量的20.9%和25.0%。长江南京段水体COD限制排污总量为6.59万t/a,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0.26万t/a;需要削减污染物的水功能区包括5个饮用水水源区、1个保留区和3个渔业、农业、工业用水区;削减任务最重的为饮用水水源区,其COD和NH3-N削减率分别在87.0%~99.0%和17.8%~97.4%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