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佛山市伦教街道为例,通过建立珠江三角洲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行洪排涝能力进行分析演算,计算发现现状与伦教大涌、桂畔涌连通的4个节制闸可控制辖区外涝水汇入,新建黄麻涌二站和3个调蓄湖可降低围内水位,但仍无法达到规划防洪排涝要求,考虑新建节制闸、疏浚河涌、新建(扩建)排涝泵站、建设调蓄湖等方案,可有效提高该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海珠湖设计标准、湖区岸线、正常蓄水位、湖底高程、最低控制水位、并通过新建一维网河水动力模型,对选择的海珠区河涌水系整治工程方案-引水补水工程方案及海珠湖规模进行雨洪调蓄计算过程,最后通过分析确定海珠湖最高控制水位.对海珠湖工程规模以及以后海珠湖河涌整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联围内部河网排涝受到局地暴雨、流域洪水、海洋潮汐和风暴潮等多种因素影响,面临复杂严峻的洪涝灾害威胁。以中顺大围为例,利用高精度的河涌断面测绘数据和陆地地形数据(DEM)融合生成水上水下一体化的高程模型(DEBM);并基于DEBM构建水位-库容曲线和水量平衡模型,建立综合暴雨径流、泵排量和外江潮位的联围水闸排水量计算方法,分析中顺大围在不同外江潮位顶托影响下的局地暴雨排涝防洪能力与洪灾风险。结果表明:与DEM相比,DEBM能更准确地表征联围内部的蓄洪容量,如在0.5 m水位时,河涌蓄洪容量从100万m~3(DEM)增加到4 300万m~3(DEBM),可为泵闸调度和防洪能力分析提供更精确的基础数据。联围内部的排涝主要依靠水闸重力外排,但其排涝能力易受外江顶托影响;泵站排涝稳定可控,是辅助排涝的重要手段,更是外江遭遇极端洪潮水位顶托时的关键防洪减灾设施,但受制于泵站位置与水泵功率。在内江起始水位为1 m、面临百年一遇24 h降雨时,考虑外江不同潮位时水闸的重力自排以及泵站抽排,联围内部河涌水位最高将达到1.84 m,淹没面积达到中顺大围内部面积的33%,淹没区人口达49万;在面临外江极端洪潮水位顶托、水闸无重力自排时,联围内部河涌水位将达到2.16 m,淹没面积占44%,影响72万人口。研究成果对中顺大围以及其它平原感潮河网联围的防洪减灾应对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深圳市宝安区城市环状水系防洪潮、排涝方案系统解决策略,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打破现状"高水高排、低水抽排"的防洪排涝格局,确定"大片区统筹治理,小片区分散治理"为主导的治理思路。采用MIKE耦合模型建立排涝河片区和沙井河片区城市水文学模型,耦合河网模型、管网模型及坡面模型,进行精细化水文分析计算。计算结果为沙井河口50 a一遇洪峰流量247 m~3/s,排涝河口50 a一遇洪峰流量357 m~3/s,设计洪水计算成果合理。研究成果表明,该片区最优的防洪潮、排涝系统解决方案为:排涝河口新建泵站规模为100 m~3/s、沙井河泵站扩建规模为50 m~3/s、排涝河片区分散泵站规模约13.74 m~3/s;排涝河泵站与沙井河泵站联合调度,降低环状水系河道水位,以上方案能够达到保障区内防洪潮安全、降低区域内涝风险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5.
合理确定泵站规模一直是感潮河道排涝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在选定的水文边界条件和相应工程运行要求下,对某感潮水系两座涌口泵站规模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受限于河涌过流能力,泵站规模存在临界值,超过该值后,即使再进一步增加泵站规模,水位也不会继续下降;泵站抽排对某位置水位的降低效应与泵站和该位置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距离越近,水位降低越明显。基于上述认识,通过试验确定了满足水位管控要求的两座泵站规模的合理组合:距离相对较远的温涌泵站为80 m3/s,较近的金紫涌泵站为130 m3/s。试验方法和主要成果可为工程方案比选及优化提供重要依据,对类似河涌整治工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聊城市骨干排涝河道经70年代初期大规模疏浚治理后,形成集排涝、防洪、蓄水灌溉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经过20多年的运行,由于淤积、主槽边坡坍塌,使干流防洪排涝能力比原设计降低了40%~70%。为准确地反映现状条件下各干流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以对可能发生的洪水进行科学调度,本文对漳卫河、徒骇河、马颊河3条河道行洪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中通过建立一、二维数学模型,较为合理地模拟计算了广州市海珠区某立交工程跨河桥梁工程对周边河网的影响,得出该工程建设后对周边河涌防洪、排涝、河势稳定、通航等影响不大,施工期不影响该片区河涌正常引、排水。  相似文献   

8.
以南沙明珠湾区水系规划为对象,研究城市水系竖向标高系统。进行水利计算,初定防洪规划下的的布局与堤防高程,确定防潮堤结构形式为超级堤,对滨海城市防洪(潮)堤防结构形式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采用“调蓄、自排、抽排”等多种排涝模式相结合,确定平时内河涌管控水位和排涝安全管控水位,实现了河涌多种功能之间的协调和衔接,这对满足水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河涌多功能要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水环境污染、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构建防洪排涝体系,区域采取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方案比选,选取了4种河涌断面型式,采用生态U型板方案有利于后期清淤调坡且生态效果良好,工程适应性强。结合场地情况,分析了生态U型板的施工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韭菜河大闸是该河排水干渠汇入浑河处的一座防洪、排涝水闸,为保持河道通畅,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拟对现状河道进行清淤处理。文中对韭菜河大闸下河道淤积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清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