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黑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内容有三个方面:黑河干流分水方案,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灌区水权制度建设及用水户协会建设。黑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的特点有:通过试点逐步完善水权制度建设;以水量方式体现水权,完成水资源从流域到区域的初始化配置;以节水工程建设带动管理措施的落实,全面提高水权分配的保障能力;以水量分配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和规模,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农民通过水票获得配置水量的权利,促进了水权交易。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地处内陆干旱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水权制度建设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基础工作,将区域水权分配与行业取水许可管理有机结合,对高效配置水资源,建立和完善流域水市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依据,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提出流域的水权内涵、界定原则和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并对开展流域水权交易和水权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确定水权分配方案,开展水权交易,建设水权管理制度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目前开展的水权制度建设,是从流域内单个流域或水系考虑,分别进行各自的水资源配置。海河流域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水事纠纷频繁发生。为了缓解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修建了大量的供水工程,这些工程对水量的再分配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改变区域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等。随着不同供水工程的建设,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也处在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同时,一些规划的实施,也对水资源管理和水量配置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4.
初始水权分配中,流域管理者与区域用水户之间存在不对称信息和不同的用水目标,往往导致水资源无法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为提高初始水权分配与利用效率,从流域管理者角度,结合区域及行业用户需求、区域影响因子和行业影响因子,提出基于破产理论的初始水权优化分配框架,得到初始优化方案,进而依据奖惩规则制定监管机制,形成两阶段优化分配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并对机制实施与效果调研,结果表明,这一模型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分配效率,还可以有效约束超额用水户行为,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效果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支撑水资源初始水权的合理分配与有效监管。研究成果有利于流域管理者合理分配及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水权制度建设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在水权制度建设中,重点开展了抚河流域水权分配试点研究,明确了工作思路的重点,提出了抚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通过对抚河流域水权分配试点的研究,对水权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水量分配方案所采用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水资源相对较丰富流域或地区的水量分配方案编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孙广生  裴勇 《人民黄河》2004,26(5):25-27
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通过不断创新和开拓性的工作,黄河水资源管理已从初期主要进行流域规划的编制,逐步发展到对省区初始水权的分配、取水权的管理、水量统一调度、水资源保护、流域水法规建设的具体实施。随着水资源管理透明度的增加,形成了目前统一规划、统一分配水量、统一发放水权证、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的格局。展望未来,黄河水资源管理将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民主协商机制的建立,综合运用和完善科技、经济和法律手段.不断提高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水平.确保“维持黄河健康牛命”这一治黄终极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前提下, 提出生态需水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预测模型( autor 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 , 据此在生态需水确权的基础上进行流域预留水权确权, 并在水权确权的基础上 探索水权期权交易模式下预留发展水权再配置方案, 实现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规避水权买卖双方风险, 为跨流域特殊水权的确权与再配置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受气候、政策的影响区域生态需水量呈现出较大变化;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天津和河北不具备自备预留发展水量的能力, 需要依靠流域调度中心的统一协调; 流域调度中心可以根据预测年预留发展水量的使用风险情况进行价格方案的灵活配置, 实现预留发展水量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形成的分水时段与分水理相结合的讨赖河流域分水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局限性。在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应根据水资源的特点,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前景,对区域水资源和河道水量进行水量水权初始分配。在现行分水制度和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基础上,对个别分水时段进行调整,提出分配水量控制措施,并对有关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验证,最终建立时间水权与水量水权、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行政调整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的分水制度。  相似文献   

9.
面向新时期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流域内区域及行业层面的水资源初始使用权(简称"初始水权")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即第一层次)以及区域内不同用水部门或行业之间(即第二层次)的交互协商、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构建双层诊断优化模型,将流域初始水权在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之间进行交互式分配。首先,建立流域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优化函数,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角度体现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整体目标;其次,在严格控制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总量、流域允许最大排污权总量的基础上,建立流域第一层次的目标函数与诊断准则,促进流域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公平、协调发展;再次,根据第一层次水权配置结果,提出流域各区域内不同用水部门或行业用水的优先序位规则,建立流域第二层次的目标函数与诊断准则,促进流域不同区域不同用水部门或行业之间的公平、协调高效用水;最终,在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多轮交互作用下,实现流域整体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体现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中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消除流域内不同区域、不同用水部门或行业之间的用水矛盾、用水冲突。在此基础上,选择大凌河流域进行案例分析,将基于模型的水权分配方案与水利部试点方案对比分析,并为分配结果的差异化进行可行性分析,验证了双层诊断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黄河‘八七’分水方案”是黄河水权制度建立的标志和进一步完善的基础,目前黄河上已初步建立了水资源总量控制制度、水量统一调度制度、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水权转换制度等。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以及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客观形势对黄河水权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展望未来,黄河水权制度建设应积极推进水量指标细化工作、建立完善的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地下水管理、建立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机制,强化取水许可监管工作,建立流域与区域协作管理机制以及全面深化黄河水权转换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