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2015—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8个主要入海河口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BOD5、NH3-N、COD、TP、TN 5种常规水质指标和Hg、Pb、Cu、Zn、Cr6+、Cd 6种重金属指标,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应用污染指数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入海河口进行水质评价与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入海河口污染类型主要为氮磷污染,主要污染物为TN,东江流域入海河口污染程度大于西北江三角洲流域;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较轻,重金属元素Hg的污染指数在2019年呈快速上升趋势;2015—2019年,BOD5浓度下降趋势最为显著,NH3-N和COD浓度下降明显,TP和TN污染无好转;东江流域入海河口污染呈好转趋势,西北江三角洲流域入海河口污染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入太湖河道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太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数据,对1998—2009年江苏省环太湖河道的入湖水量、入湖污染物量和入湖水质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太湖河道多年平均入湖水量为70.6亿m3,主要入湖河道的NH3-N、TP、TN、CODMn平均入湖量分别为1.37万t、1360t、2.63万t和3.77万t,环太湖河道超Ⅲ类水标准的断面占断面总数的71.5%~95.3%,其中1998—2004年超Ⅲ类水质的断面呈上升趋势,水质逐渐恶化,而2005—2009年超Ⅲ类水质的断面渐趋下降,水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2013—2020 年汉江中下游区11 个典型断面水环境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水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11 个断面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调水后汉江中下游区11 个典型断面的月尺度污染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罗汉闸和新沟闸污染较为严重;各断面的水质超标次数均增加,水体污染程度加重;TN 是汉江中下游各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TP、CODMn和NH3-N 水质污染自中游至下游沿程呈加重趋势,下游新沟闸断面污染最为严重。除受调水影响之外,汉江中下游水质变化还受到水利枢纽、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根据2003—2020年洪泽湖6条主要入湖河道的监测资料,应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污染物分担率、通量分析等方法,对CODMn、NH3-N、TP和TN 4项指标进行了水质评价与污染物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延安 《陕西水利》2011,(1):140-141
通过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008年、2009年、2010年汉江干支流49处断面水样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汉江干支流水质变化情况,认为汉中市境内的汉江干流断面、主要支流入汉河口断面均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标准,其中有2个城镇排污口断面为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相似文献   

6.
汉江中下游丰枯水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汉江中下游丰、枯水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于2019年6月丰水期和2020年1月枯水期对汉江中下游(丹江口-武汉段)开展全面调查,布设了18个干流采样断面和2个支流采样断面进行采样和分析,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综合污染指数在丰、枯水期整体表现为无显著性差异,但从各断面比较来看,大多数断面丰水期污染程度大于枯水期,空间上丰、枯水期沿程各断面变化趋势相似,污染较大的断面分布在襄阳、汉川和武汉段;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其中TN浓度在丰、枯水期各断面均超过地表水Ⅱ类标准,且丰水期显著大于枯水期,TP浓度多数断面丰水期大于枯水期,超过Ⅱ类水标准限值断面的比例为27.8%,NH3-N在枯水期均处于Ⅱ类水标准限值内,仅在丰水期个别断面出现超标现象。通过综合营养状态评价可知,汉江中下游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处于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状态,整体上呈沿程递增趋势,时间上表现为丰、枯水期无显著性差异,但枯水期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波动更大。对污染成因进行分析,汉江中下游水质主要受点源、非点源污染和支流汇入,以及水利工程等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汉江中下游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流溪河非点源污染防治较严峻局面,对流溪河非点源负荷进行了研究。2013—2014年,对流溪河干流温泉、牛心岭、人和、河口断面进行了203 d的水质及水量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水文分割法和平均浓度法对各断面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结果表明:流溪河干流典型断面污染物以NH3-N、TN和TP为主;越往下游,监测断面各指标平均浓度越大,水质越差;上游断面洪水期各主要指标浓度大于枯水期,下游断面则是枯水期各主要指标浓度大于洪水期;监测断面各指标非点源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为44.22%~96.17%,平均为76.99%;从上游往下游,非点源污染物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在减小;各断面年污染负荷基本上是以洪水期负荷为主,洪水期污染负荷则以非点源污染负荷为主;河口断面污染物年总负荷中,58.74%的TN、67.22%的TP和65.45%的COD来源于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在流溪河水体污染中占较大比重,对水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以COD、TN、TP等为主要目标污染物,利用红圪卜扬水站排水口断面处的流量和水质监测数据,借鉴"二源分割法"对河套灌区总排干沟入湖的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宝鸡市枯水期水环境污染状况,以渭河及其三条主要支流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为研究对象,实验室研究获取12个河流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主要评价参数为COD、TN和TP,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4条河流水质数据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得出在枯水期渭河、清姜河、石坝河、金陵河判定为严重污染,水质为V类水,污染主要由氮污染引起.且每类污染物从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有各自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与改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南四湖2006年、2007年、2010年和2011年4次90个采样点的水质空间分布监测数据,采用Surfer 8.0软件绘制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等值线图,进行南四湖及分湖区水质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和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污染控制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南四湖COD、NH3-N、TP、TN和CODMn等指标的空间分布具有北高南低的非均一性特点;2010—2011年比2006—2007年枯水期各水质指标的平均浓度下降率为38.3%,整体提高了1~2个水质类别;按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相应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评价,达标和基本达标湖区的比例达到63.3%;2010—2011年枯水期南四湖主要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TP、COD、TN、CODMn、NH3-N;水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与电导率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和北高南低的污染特点,说明南四湖水污染物仍然以外源排放为主。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变化趋势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状况,依据总干渠26个常规水质断面监测数据,分析了总干渠沿程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CODMn、氨氮、总氮和总磷)呈现出沿程增加趋势。根据影响总干渠水质的潜在影响因素,分析了7类污染源(直接水污染、大气粉尘沉降、桥面雨水污染、底泥污染、周边垃圾场淋溶液污染、雨洪污染、受污染地下水)及其可能对干渠水质产生的影响程度,并针对不同污染源提出了防控对策,供管理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溧水方便水库的污染情况与环境现状,分析了COD、TN、TP、叶绿素量等指标,发现以农田径流为主的面源污染是最主要的水源地污染源,水源地主要超标污染物为TP及TN,总体属于Ⅳ类水。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指数分析发现:方便水库平水期水质最优,基本处于贫-中营养等级;丰水期的水质最差,基本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枯水期水质良好,存在轻度富营养化趋势。方便水库的底泥重金属污染等级为低风险等级,整个方便水库的底泥属于营养盐污染底泥,有机污染严重,亟需进行适当的清淤处理。本研究对预防和控制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淮河蚌埠至临淮关段表层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3年12月~2004年7月淮河蚌埠至临淮关段的4个断面水样进行了13个项目的分析,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各监测断面的表层水质进行评价,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了各断面的污染负荷和研究河段的主要污染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各断面的水质指数不同,水质处于清洁到污染水平;各断面的污染负荷比较接近。研究河段的主要污染指标为NH3-N,在不同时期其污染负荷变化在19.73%~22.91%,其次为BOD5、CODCr和TP,冬、春、夏季其污染负荷比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海河干流汛期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孙冬梅  程雅芳  冯平 《水利学报》2019,50(12):1454-1466
海河干流是一个典型的平原缓滞流型河道,水体自净能力低,且汛期大量污染物随降雨径流汇入,水污染问题严重。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是实施污染控制的基础,对水环境质量管理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在汛期,海河干流受降雨径流和闸门控制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其水位、流量、水质等要素随时间变化十分复杂。为此,提出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计算了海河干流4个控制单元汛期COD、TN、TP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水体污染严重,各控制单元现状条件下TN及TP几乎没有可利用的水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选取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绿色屋顶和生物滞留设施等4种措施进行低影响开发改造,并在SWMM模型中模拟改造效果。改造后,研究区域内COD、TN、TP入河量的削减率分别达到39.5%,35.7%,35.9%,且各个控制单元汛期水环境容量均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可为海河干流水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依据,为缓解降雨径流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沙颍河(河南段)水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的沙河、颍河、贾鲁河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沙颍河水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结果显示:①流域内主要支流沙河、颍河、贾鲁河水体TN浓度均超过Ⅴ类地表水质量标准要求,为劣Ⅴ类。②流域水体CODMn、TP浓度从上游的Ⅳ类到下游的Ⅴ类逐步恶化,部分河段超过Ⅴ类水质要求。周口段贾鲁河和沙颍河NH3-N、TN、TP、CODMn浓度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沙河、颍河TN、CODMn浓度为Ⅴ类或超Ⅴ类水质标准,NH3-N符合Ⅲ类水质标准,TP符合Ⅳ类水质标准。③沙颍河流域水体TN、TP、CODMn浓度随季节而变,枯水季节的TN、TP浓度明显高于丰水季节,CODMn浓度明显低于丰水期。④沙颍河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TN,其次为CODMn和TP。认为流域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为贾鲁河,其次为颍河和沙河,该流域水体不仅点源污染严重,还存在明显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洱海水质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洱海流域水环境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洱海污染源以面源为主,湖面降水和内源释放次之,工业和城镇生活的污染贡献率相对较低。洱海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总磷和汞,其中总磷污染最为严重。洱海从1992~2001年富营养化水平保持在中营养水平,现正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洱海在1993~2000年之间,总硬度和总氮上升趋势明显。洱海运行水位对洱海水体总磷的变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城市河湖水网连通工程的生态水文响应机制,以武汉大东湖水网连通工程中东湖-沙湖连通为例,建立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模拟分析水网连通前后东湖、沙湖的水动力与水质变化,并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两方面,分析水质变化与水动力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东湖-沙湖连通后,东湖与沙湖水动力条件改善较明显,TN浓度和TP浓度基本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主流线附近水域流速增加,TN、TP浓度降低,水质改善效果较好;偏离主流线较远的水域,其流速、TN、TP浓度均变化不大;东湖子湖(汤菱湖、水果湖)、沙湖的TN、TP浓度变化过程与流速变化过程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7—2019年阳澄西湖入湖河道逐月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阳澄西湖入湖河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阳澄西湖入湖河道呈现出氮磷营养盐春季含量较高的特点;氨氮、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年均质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比2007年分别下降78.7%、47.9%和34.8%;总磷年均质量浓度2015年后有较大幅度下降,2015—2019年均值比2007—2014年均值下降45.3%;阳澄西湖主要入湖河道中,水质较差的是蠡塘河和白荡,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磷及总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