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贮存饮用水长期存放过程中出现的生物安全问题,研究了0~100μg Acetate C/L乙酸碳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 AOC)条件下贮存饮用水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①在密闭贮存的环境下,细菌生长呈现震荡下降趋势;②初始AOC低于100μg Acetate C/L,AOC与细菌再生长潜力(Bacteria Regrowth Potential, BRP)呈现线性相关,进入衰亡期后相关性减弱;③细菌生长迟滞期、对数增长期的增长速率与初始AOC浓度呈现线性相关;④综合BRP、生长平台期、稳定期的异养细菌数(Heterotrophic Bacteria Counts, HPC)变化、水处理工艺实际要求,贮存饮用水初始AOC控制在50μg Acetate C/L左右较为合理;⑤在0~75μg Acetate C/L区间范围内,碳因子限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某市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西南某城市第L水厂出水和管网水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以及AOC在管网中的变化规律 ,明确了该市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该市管网水中AOC冬、春季在 89~ 16 3μg/L ,属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临界区间 ;夏、秋季在 16 2~ 2 75μg/L ,属于略不稳定的饮用水 ,但问题并不严重。从出厂到管网末梢 ,沿程各点AOC变化不大。因此 ,可以用出厂水中AOC的浓度作为整个管网生物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常规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效果在 4 0 7%~ 75 4 %之间。水厂出水加氯消毒后 ,AOC浓度均有增加 ,因此即使处理工艺对AOC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仍然不能保证出水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对镇江市金西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水与出厂水中AOC浓度波动较大,分别为41~178μg/L和47~198μg/L,均属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临界区间;因氯氧化、混凝沉淀和砂滤等共同作用,常规处理工艺对总AOC、AOC-P17、AOC-NOX的去除率分别为-13%、17.1%与-83.3%,且受水温影响明显;常规处理工艺改变了水中AOC的组成比例,出厂水中AOC-NOX所占比例由30%升至49%。  相似文献   

4.
王梦蕙  陈璐  李松虎  李力 《给水排水》2012,38(7):151-155
考察了黄河下游某市给水管网水质的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2011年2~7月,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在8.7~328.7μg/L,81.3%的检测数据AOC<100μg/L,其值随季节变化、水温升高而升高。AOC P17在AOC组成中占优势,季节变化特征较AOC NOX明显。以引黄水库作为水源、处理工艺不同的两水厂给水管网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存在差异。黄河下游城市给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总体水平较好,管网不同取样点细菌再生长限制性因子有差异,AOC、磷及其他无机营养元素均有可能成为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5.
基于净水厂沉淀池排泥水回用的中试试验,探析排泥水回用工艺出水水质安全和生物稳定特性,探讨净水厂排泥水回用的可行性。试验表明:排泥水的AOC和BDOC浓度均值分别为98. 16μg/L和1. 92mg/L,且AOC和BDOC浓度与水温呈显著线性相关特性;污泥回流比(泥水∶原水)为3%时,出水未检出细菌总数,且出水浑浊度、氨氮、CODMn等指标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出水的AOC和BDOC浓度均值分别为88. 67μg/L和0. 21 mg/L,保障了水质的生物稳定性。因此,净水厂在合理控制回流比条件下,排泥水回用不仅具有可实施性,而且实现了净水厂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自来水厂中砂滤及活性炭工艺的反冲洗废水量大,具有循环利用的价值。然而,反冲洗废水中浊度、氨氮、COD_(Mn)、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可同化有机碳(AOC)等对水质安全造成隐患。以南方某水厂(采用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砂滤池与炭池反冲洗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反冲洗废水水质的化学与生物特性,评价其回用价值。结果表明,回用水浊度明显高于原水,氨氮、COD_(Mn)、DOC含量无明显变化,BDOC浓度(砂滤池平均值0.638mg/L,炭池平均值0.447mg/L)高于原水中浓度(平均值0.331 mg/L);AOC浓度(砂滤池93.18μg/L,炭池97.78μg/L)低于原水中浓度(平均值106.36μg/L)。水温与回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具有较好的相关特性。研究建议可充分回收利用反冲洗废水,减少水厂的自用水量,为水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由于城市供水系统存在细菌滋生且难以控制等问题,水质生物安全及其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愈显其必要性。在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原水—净水厂—供水管网全流程选取18个采样点进行常规水质及生物稳定性指标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原水预氯化导致水中AOC含量由210μg乙酸碳/L上升至348μg乙酸碳/L,这可能是由于预加氯氧化过程将大分子质量有机物分解为易于细菌利用的小分子质量有机物所致;澄清与砂滤工艺对AOC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氯胺消毒可有效降低水中的异养菌菌落总数,对异养菌平均去除效率达95%以上。对供水管网水质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管网水中余氯浓度低于0.43mg/L时,异养菌菌落总数与AOC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27,P0.05,n=97),这表明氯氨含量与AOC和异养菌菌落总数存在相关性特征;在余氯浓度高于0.43mg/L时,细菌总数与AOC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18,P0.05,n=91),说明此时氯氨为细菌生长的限制条件。因此,适当的氯氨投加量条件可有效限制城市供水系统中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控制微生物生长是确保供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的关键手段之一。以我国南方某城市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水距离、季节和颗粒数对管网系统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网水中有机物以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为主(78.9%),有机物种类和浓度随供水距离增加无明显变化;异养菌平板计数(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HPC)与余氯浓度显著相关(R=-0.31,P 0.001,n=120);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AOC-P17/AOC和AOCNOX/AOC呈季节性变化规律,粒径为2~5μm的颗粒占总颗粒数75.7%~85.9%,该粒径颗粒数与HPC相关性良好(R=0.20,P0.05,n=120)。基于实际管网的长期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UV_(254)与AOC显著相关(R=0.29,P0.001,n=161),因此尝试借助UV_(254)预测水质AOC值,以便监控与预测该市管网系统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高雄市澄清湖高级净水厂处理工艺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雄市澄清湖高级净水厂为了给高雄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高质量饮用水,在原有传统处理单元的基础上,增设了前臭氧系统、结晶软化系统、后臭氧系统、快滤池及生物活性炭滤池等净水处理单元.运行表明,出水总硬度133 mg/L、总三卤甲烷5.15 μg/L、五类卤乙酸18.06μg/L、溴酸盐4.91μg/L、生物可利用有机碳17.8 μg/L,均达到当地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0.
受石油污染水源饮水净化工艺与水质综合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石油污染水源水的水质综合分析、净化工艺及生物处理进行较全面的研究。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石油污染水源水中检出大量石油有机污染物与毒性物质,具有较强的致突活性和致畸性;部分经处理后的饮用水中仍存在一定量的石油有机污染物、致突活性和致畸性;(2)石油污染地下水中AOC水平达400~700μg乙酸-C/L,且随季节有较大波动;经深度处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后饮用水的AOC水平仍高于100μg乙酸-C/L,表现出生物不稳定性;饮用水的AOC水平与工艺运行、配水管网情况有关。(3)生物预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COD)20~30%和无机营养物(NH_3-N)80~90%及石油污染物40%,降低水中AOC40%,同时有效控制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和水的致突活性,提高水的生物稳定性。结合生物预处理的传统工艺在控制水中有机污染物和致突活性方面明显优于其它组合工艺,保证饮水水质,是净化石油污染水源的最佳工艺组合。(4)凡使水中有机物小分子化,含羰基基团有机物比例增加的水处理技术将导致水的高度生物不稳定。对于臭氧氧化技术,必须与能有效减少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技术或活性炭技术连接,以提高水的生物稳定性。(5)易降解有机物质对石油的生物降解无明显的增强;对于石油中难降解的芳香烃类物质,有可能因易降解底物的竞争而  相似文献   

11.
可同化有机碳及氯浓度对给水管网中生物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九水厂炭滤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试规模的臭氧活性炭工艺控制和改变进入模拟管网水中的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及余氯浓度,确定AOC含量、余氯与给水管壁生物膜生长的定量关系.试验表明:AOC浓度对管网中生物膜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在不加氯的条件下模拟管网进水AOC维持在100 μg/L左右时,模拟管网中挂片生物量达到107 CFU/cm2量级;在进水AOC维持在40~50 μg/L时,挂片生物量下降显著,维持在104CFU/cm2量级.在加氯后挂片生物量不超过103 CFU/cm2量级,在余氯0.3~0.5 mg/L下挂片生物量稳定在102 CFU/cm2量级,同不加氯时相比生物膜的生长得到很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乍物稳定性的研究是近年来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与配水系统中水的牛物稳定性关系,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TP(磷),以及AOC-TDWMS和用细菌生长潜力(BGP)各自的测定方法及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外加磷源提高饮用水生物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磷元素在饮用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的限制因子作用 ,可以通过外加磷源的方法提高生物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加磷前 ,并联生物滤池BF1和BF2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 14 13% ,16 4 9% ;BF1进水加磷后 ,去除率提高到 2 0 5 6 % ,比对照滤池BF2高 6 0 2个百分点。加磷量控制在2 0 μg/L之内时 ,加磷滤池出水的溶解性磷酸盐浓度为12 88μg/L,低于原水 13 6 9μg/L的水平 ,不会造成磷酸盐污染。微生物对磷的利用与生物滤池去除有机物的效率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加磷滤池和对照滤池去除溶解性磷酸盐的差在 4~ 12 μg/L之间时 ,前者比后者每多去除 1μg/L的磷盐 ,对CODMn的去除量提高 5 5 3μg/L ,去除率提高 1 4 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我国南方G市的2座水厂配水管网中AOC、HPC和余氯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沿程管网中AOC在总体上有升高的趋势,用户用水量和降雨量对管网水的影响比较显著。管网中AOC含量与余氯呈一定的负相关性,AOC与HPC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但在余氯浓度较低时HPC与余氯之间呈现出较好的负相关性。在2座水厂出厂水余氯都控制在0.65mg/L左右的情况下,G市的配水管网生物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李先锋 《治淮》2011,(6):27-28
顶空—气相色谱法可测定水中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六氯苯。该技术不使用有机溶剂的前处理方式,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取样量少、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重现性好、结果准确等优点。本方法最低检测质量浓度:1,2-二氯苯21μg/L、1,4-二氯苯15μg/L、1,2,3-三氯苯0.4μg/L、1,2,4-三氯苯0.6μg/L、1,3,5-三氯苯0.5μg/L、六氯苯0.2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3%~101.4%(n=7),RSD为0.6%~3.96%(n=7)。适用于饮用水中6种氯苯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结合超滤及纳滤工艺深度处理饮用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门岛内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藻类所产生的臭味物质、有机碳及消毒副产物的浓度非常高,影响岛内民众健康.研究利用活性炭结合超滤及纳滤工艺,将甲基异莰醇-2、土臭素处理嗅阈值以下,将不可挥发溶解性有机炭(NPDOC)从6.4 mg/L降至0.2 mg/L;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可分别从489μg/L和656μg/L去除至38μg/L及17.6 μg/L,去除率分别为92%及97%.中试结果表明,各检测项目均符合台湾地区饮用水标准.由32位金门县自来水厂员工测试3种水的适饮性,其中经活性炭结合超滤及纳滤组合工艺处理后的水样水质为多数测试人员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臭氧应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预臭氧、臭氧—生物活性炭等技术与常规水处理工艺联用中有机物去除效果、消毒副产物THMFP的消除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量臭氧(如1mg/L)预氧化,可有效提高混凝过程中有机物去除率;THMFP从常规处理的116μg/L降至78μg/L(1mg/LO3)。与预臭氧强化混凝联用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能进一步降低DOC和THMFP。研究发现:溴酸盐随着臭氧含量呈现起伏变化,溴酸盐相关前驱物不易分离去除。两次臭氧投加(预臭氧和主臭氧)均导致溴酸盐、AOC和甲醛升高;其含量可分别在后续的混凝过滤及生物活性炭过程中得到控制,仅AOC含量较原水和常规工艺出水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纳滤膜对饮用水中有机物和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去除效果。对纳滤膜进水和出水进行了AO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分析AOC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间的关系,探讨纳滤膜去除AOC的机理。结果表明,纳滤膜能有效地去除TOC和UV254,去除率均高达95%以上;在不同季节,自来水中AOC浓度有显著的变化,其中AOCP17约占AOC总量的60%~70%;纳滤膜对饮用水中AOC的去除率约为60%,其去除效果受到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的双重影响。AOC多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有关。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给水管网中饮用水微生物再生长现象,分析了AOC作为反映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替代参数所存在的问题。根据饮用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营养的种类及特点,以及磷在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出同时检测和控制磷含量来保证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观点,并对磷和AOC共同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北方某水厂原水和处理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监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SPE-GC-MS方法对北方某水厂原水和传统工艺各处理单元水样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PAE)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水样中的主要物质是DBP和DEHP,其原水中最高浓度分别为0.91μg/L,0.47μg/L,管网水中的浓度为0.57μg/L,0.44μg/L;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检出率为20%,其最高浓度出现在4月前氯采样点,为0.03μg/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仅在4月检出,最高浓度出现在4月前氯采样点,为0.11μg/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低于检出限。由于传统工艺并不能将PAE去除,所以其出厂水浓度与进水浓度相似,甚至略高。将管网水的浓度与《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比较,发现该水样中PAE的浓度符合规范要求,但与最终目标值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