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温下生物陶粒反应器中亚硝酸型硝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放  王弘宇  周丹丹  左微 《给水排水》2005,31(10):40-44
采用生物陶粒反应器,研究了常温下亚硝酸型硝化的实现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0.6m/h,气水比(3-5):1,水温20-25℃,进水CODCr负荷1.91-5.59kg/(m3·d),氨氮负荷0.77-1.33kg/(m3·d)的条件下,生物陶粒反应器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0.91%,出水中亚硝酸氮占到亚硝酸氮和硝酸氮总和的90%以上。对生物陶粒反应器中各种不同无机氮化合物沿程变化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反应器中实现了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对影响亚硝酸型硝化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溶解氧控制是常温下反应器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亚硝酸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有机结合构成的新型全程自养生物脱氮技术为处理高氨氮和低C/N的"中老龄"渗滤液提供了新的思路.主要针对系统内部能否实现稳定的亚硝酸氮自给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这两个关键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氨氮负荷率(ALR)为0.069~0.284 3 gNH3-N/(gVSS·d)条件下,前置亚硝酸型硝化反应器(SBR)能实现稳定的亚硝酸氮积累,出水NO-2-N/NH3-N在1.45左右,NO-2-N/NO-x-N大于90%.而且,接种前置SBR中具有硝化活性的污泥用作厌氧氨氧化反应器(UASB)的接种污泥,可以加快反应器的成功启动.在进水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不超过250 mg/L的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稳定运行时NH3-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和90%左右.  相似文献   

3.
高氨氮废水低溶解氧条件下亚硝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进水氨氮浓度为 85 6mg/L ,低溶解氧浓度下迅速启动并运行了亚硝化反应器 ,考察了反应器中氨氮的氧化和亚硝酸氮的积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在其他工况不变的条件下长期运行 ,DO浓度对氨的氧化和亚硝酸积累具有显著影响。当DO在 0 2mg/L以上时 ,亚硝酸氮能够在反应器中完全稳定地积累 ;当DO小于 0 2mg/L时 ,氨氮的氧化作用显著下降 ;当DO增加到 1 5mg/L以上时 ,氨氮的氧化作用明显改善 ,反应器具有很好的抗DO变化的能力。反应器在高氨氮浓度和低DO条件下长期运行 ,可以完全抑制亚硝酸氧化菌 ,反应器中已经培养出较纯的氨氧化细菌  相似文献   

4.
我国氮素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触目惊心,目前生物脱氮是最经济有效的治理技术。通常认为,生物法脱氮是1个两阶段过程:硝化和反硝化。在硝化阶段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将NH4+-N转化为NO2--N和NO3--N;而在反硝化阶段,兼性异养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NO2--N和NO3--N的转化,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其中硝化反应是整个生物法脱氮的限速步骤,但是目前对硝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主要致力于揭示硝化反应(包括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的动力学,使硝化反应可以以模型表示,以期为生物法脱氮的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施永生 《给水排水》2000,26(11):21-23
探讨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实现亚硝酸型生物脱氮的途径 ,并结合典型工艺讨论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生物砂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酚和氨氮作为微污染原水模拟污染物研究了生物砂滤池同时去除微污染原水浊度和微量污染物的可行性和工艺特征。当滤速为8m/h,过滤周期为12h滤池进水酚浓度为0.025mg/L、NH_4 ̄+-N浓度为1mg/L,浊度为10-15度时,生物砂滤池出水酚浓度低于0.002mg/L,酚平均去除率大于92%;出水NH_4 ̄+-N浓度基本为零;出水浊度低于1.4度。生物砂滤池中生物量分布从上而下逐渐减少,砂粒表面生物膜平均厚度为10.7μm,在砂滤料表面保持超薄生物膜是生物砂滤池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和活性污泥法并采用SBR工艺对模拟大化肥厂氨氮废水进行硝化反硝化处理的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序批式反应器(SBR)具有良好的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氨氮能力,进水碳氮比、不同溶解氧浓度对泥法SBR的CODCr去除、氨氮的硝化没有影响,但对总氮的去除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C/N为578~203,DO为15mg/L~46mg/L),进水碳源越充足,溶解氧越低,总氮去除率越高。  (2)泥法SBR好氧阶段有明显的反硝化现象,即硝化反硝化一体化现象。(3)泥法S…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在湿地氮循环系统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湿地植物根区微环境研究出发,分析了湿地系统氮循环中微生物效应及其湿地植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微生态系统功能。指出在湿地系统氮循环中的微生物过程(包括亚硝化、硝化、反硝化和异化作用等)是氮降解的主要过程,植物对营养物质的直接去除所占比例很小,但植物的生理特性从不同途径影响不同氮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厌氧氨氧化过程是一种氮素转化的新途径,能同时将两种氮污染物(氨氮和亚硝酸氮)转化成气态氮,从而高效地减缓氮污染问题。好氧/厌氧界面在湿地植物根区微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及有关研究成果,说明了湿地氮循环系统中厌氧氨氧化过程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任意排放会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必须加以处理。而废水中氨、亚硝酸根、硝酸根的浓度、温度、溶解氧浓度和碱度等因素对脱氯效果都有很大影响。该文以垃圾渗滤液为对象,对脱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蒋海涛 《人民长江》2008,39(23):88-90
通过对低氧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DO和连续低氧曝气时间是两个主要的运行控制参数,并以垃圾渗滤液为原水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中,根据亚硝酸菌和磷酸菌生物特性的差异,在低氧环境下成功地实现了对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过程的抑制,且形成了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氧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