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求大型放淤工程的沉沙池具有沉粗排细特殊功能,以延长沉沙池的使用时间,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泥沙模型试验,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加筑纵、横向导水堤的方法,将条渠分隔成若干区域,分期分区合理地开辟新淤积区,并进一步优选经注意 合理的工程布置方案,以达到设计要求。其基本原则可供此类沉沙池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2.
2002年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区沉沙池停止使用,形成约204 hm2的沙地,已成为济南市区沙尘的源头之一。在确立邢家渡灌区废弃沉沙池治理模式和目标定位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林地生态修复模式、耕地生态修复模式、林地–耕地综合生态修复模式和湿地生态修复模式4种生态修复模式,充分发挥湿地的滞蓄洪水、水体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旅游等功能,把废弃沉沙池湿地建设成为生态清洁型的生态涵养、生态修复、旅游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与高效节水示范区。邢家渡引黄灌区废弃沉沙池大部分土地可以以湿地模式来进行生态修复,在进行湿地生态修复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渔业、采摘农业以及旅游业等的发展,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4.
吴颂平 《人民黄河》1998,20(2):24-25
赵口引黄灌区是河南省大型引黄灌区之一。该灌区包括开封县、通许县、尉氏县的大部分,以及中牟县、开封市郊区的少部分,总面积2352km2,设计灌溉面积15.3万hm2。1970年原水电部批准将该灌区建成黄河下游大型放淤试点工程,70、80年代在灌区内淤地近1.3万hm2,使沿黄乡村的沙荒、盐碱不毛之地变成了良田,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88年以来,灌区因地制宜采用多种灌溉模式进行了配套建设,西南部以自流为主,灌排分设、井渠结合;东南部为引黄补源区,以井灌为主,灌排合一,井灌和分散提灌相结合。经过赵口一期工程(为河南省”八五”重点基…  相似文献   

5.
对尊村引黄沉沙池改造自排沙廊道沉沙池方案、原湖泊型沉沙池清淤加高方案、新建湖泊型沉沙池方案进行了比选.结果表明:自排沙廊道沉沙池方案只需要对原沉沙池作较小改造,具有结构简单、占地少、不需要专门场地,可随时适应水量、泥沙的大范围变化,对排沙地形条件适应性好,排沙效率高、耗水少,维护管理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分析了自排沙廊道沉沙池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设计了相关的改造指标等.  相似文献   

6.
牛连华 《山东水利》2001,(11):38-39
1 基本情况 胡家岸引黄灌区一级沉沙池建设工程位于渠首2.35km处,因地形条件限制,修建的沉沙池基本为梯形,占地54hm~2,南侧为三山林场,北侧为第一期沉沙池条渠(已还耕),东侧为大沙留排水沟,西侧是第二期湖泊式沉沙池(已还耕)。若按湖泊型沉沙池布置,经二  相似文献   

7.
8.
李昭辉  娄本星  彭鹏 《人民黄河》2022,44(11):127-130+148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豫东平原,灌区渠道会受到冻融循环与泥沙磨蚀的共同作用,在两者耦合作用下必然会加剧混凝土服役性能的劣化。基于集中沉沙和分散沉沙两种引黄沉沙方式,研究了冻融-泥沙磨蚀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集中沉沙方式可只考虑冻融作用对混凝土服役性能的影响;采用分散沉沙方式时,混凝土冲刷磨蚀速率与含沙量、冻融次数密切相关;随着水流含沙量和冻融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磨蚀速率加快,服役年限也相应缩短。根据计算结果,针对泥沙含量常年在0.5~5、5~10、10~15 kg/m3的渠道,建议在工程运行20、15、10 a时对渠道混凝土进行修补加固。  相似文献   

9.
10.
孙宪林  吴军  王合军 《山东水利》2003,(3):30-30,33
潘庄引黄灌区是一大型灌区。地处德州市西部,总面积5867km~2,耕地面积39万hm~2,设计灌溉面积33.3万hm~2,包括齐河、禹城、平原、夏津、武城、德城区、宁津、陵县8个县(市)的全部或部分,总人口302万,其中农业人口232万。潘庄引黄闸位于黄河下游齐河县马集乡潘庄村附近。设计引水流量100m~3/s。潘庄总干渠自潘庄始尚庙止。全长91.3km,总干渠上设有一、二、三级沉沙池。灌区自1972年开灌以来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