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6,(12):39-41
在分析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形势的基础上,总结了流域水生态保护开展的主要工作,对黄河下游河流生态和河道生态用水保障、典型区域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近海生态修复状况和流域外供水区生态保护进行了分析。黄河水量统一调度、调水调沙、河口生态调度、生态补水、湿地修复等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河流基本生态流量满足程度,遏制了黄河下游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的趋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黄河下游河道湿地面积增加,河流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改变了黄河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黄河入海水量显著增加;河口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随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着力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初步遏制了流域水生态失衡的态势,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重要区域的生态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资源保护科研工作成就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黄河水资源保护领域近20年的科研成果,根据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总体目标,提了出未来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构建流域水质应急管理体系以保证黄河水质安全;构建水质保护监测体系以提高水资源保护、监督及管理能力;保证河道内生态水量需求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优化水生态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黄河水利水电资源以减少大坝对生态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实施黄河水最统一调度至2004年,在流域来水持续偏枯的情况下,取得了黄河连续5年不断流的斐然成绩,初步实现了人水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意义。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对下游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体现在:初步扼制下游频繁断流的局而,维持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廊道”作用;促进了下游水功能的实现;部分修复了作为重要水禽栖息地的河道湿地,保护并丰富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恢复,维持了二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完整;保证黄河非汛期输送一定的营养盐人海,对河口及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流健康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良好河流”作为河流健康的诠释,兼顾了社会经济和河流生态系统两方面的需求。这个概念包含双重含义:一方面要求人们对于河流的开发利用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上,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要求人们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保障其状况处于一种合适的健康水平上。在此框架下,需要建立河流开发利用阈值和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阈值,前者约束人们开发利用河流的行为,后者为人们保护生态提供预警。  相似文献   

5.
黄河源区草场和湿地严重退化,沿河不少湿地出现逆向演替现象,近30a来干流与河口地区鱼类组成与数量急剧减少.预计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水循环过程的改变将进一步加剧水生态退化的趋势.针对黄河水生态现状,结合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围绕黄河河流生态系统良性维持的关键生境和敏感因子,提出黄河水生态系统良性维持的适应性对策:确保重点生态单元用水,实施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生态监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基础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从生态系统保护和河流健康维护角度,分析评估了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效果,结果显示:下游重要断面的生态基流、敏感期生态流量、生态廊道功能维持及湿地生态流量得到全面满足;与2009—2010年相比,2020年河南段、山东段监测到的鱼类分别增加了16、12种;2020年下游河道湿地面积比2019年增加了7.2%;2020年河口地区代表性湿地芦苇沼泽湿地面积达到1.73万hm~2,超过20世纪90年代初自然保护区建立时1.4万hm~2的水平,生态调度在下游及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指出,生态保护与修复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继续深化黄河下游生态调度和加强生态调度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河流堤防和边坡护岸往往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胁迫,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采用仿自然的植物护岸技术,有助于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河流的和谐相处。海宁市在辛江塘整治中大胆探索,通过人工栽种植被替代传统的砌石护岸,以实现河流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8.
根据黄河流域及河流生态系统特征,从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层面出发,指出湿地和鱼类栖息地规模和质量是黄河河流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黄河水生态保护的重点关注对象。在黄河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黄河上中下游及源区、河口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制定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提出了重要湿地和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河渠给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和工业化的生产,使自然河流开发过度、污染严重,河流生态系统逐步退化。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河渠生态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何修复河渠生态系统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对导致河渠生态退化主要原因、对河渠生态修复的理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河渠的目标,之后从河渠生态修复方法、河渠生态绿化措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0前言在全球化生态设计的大态势下,环保意识提高,城乡水利环境治理步伐不断加快,人们日益关注河流系统生态及水文功能的丧失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水系周边环境、水域的景观及其生态系统设计成为国际性研讨、发展、应用的大趋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急待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黄河水域建设离不开防洪大堤景观建设,以黄河水域景观的新型生态自然性开发建设逐步替代传统岸坡景观设计处理方式。黄河大堤生态景观设计是将生态大堤景观设计迎合黄河水系维护和修复,使其相辅相成并展示和弘扬地域文化景观。岸堤生态手法的景观设计方式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河流大堤工程中  相似文献   

11.
黄河河口生态需水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变化过程对保障其河口三角洲生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认为该生态系统关键期为5—9月。分析了黄河渔洼以下三角洲生态系统中的陆域湿地、河流湿地以及近海水域等重要生态单元生境修复与黄河径流条件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鸟类生境、河道内鱼类生境和近海水生生物繁衍生境的生态需水,提出了它们对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过程的要求。在统筹考虑黄河天然径流条件、自然功能用水和社会功能用水的平衡、黄河水资源配置条件等因素后,进一步提出现阶段黄河向其三角洲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用水控制指标:5—6月繁殖关键期的适宜水量约22亿m3,相应的利津断面流量应不低于150m3/s,最好能达到250m3/s;7—10月应保障洪水量级不低于3500m3/s、平水期流量不低于200~300m3/s;11月—次年4月流量应不低于75m3/s,最好能达到120m3/s。  相似文献   

12.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综合国内外对于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我国目前在此领域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受损河流组合修复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发展及规模的不断扩大,河流生态系统已受到来自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巨大压力,工农业及生活污染,水质不断退化以及超量引水等已严重损害了河流健康,尤其是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空间的萎缩及系统的脆弱性,不当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胁迫更加剧了河流生态的健康发展,缓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压力,恢复城市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已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河流复合生态特性及系统受干扰的因素影响分析,探讨研究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设计原则,并结合实际河流建立了相应的生态修复工程模式,为维护河流健康及生态景观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在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居于重要位置。随着流域及相关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是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黄河生态带的要素,主要是黄河流域河湖的水域、水量、水流、水质、水能、水生态、湿地与岸线边界。黄河流域、防洪保护区及黄河供  相似文献   

15.
从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和河流健康角度,筛选出流域层面需要重点保护的湿地,建立了黄河重要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黄河重要湿地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流域、区域生态保护要求,论证了黄河重要湿地保护优先次序,提出了黄河重要湿地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开封市马家河流域为例,将马家河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作为研究对象,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突破阈值即形成生态系统稳态转换作为目标事件,建立河流水生态修复阈值界定指标体系,计算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强度。评价结果表明,马家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处于较差水平,物理结构、人为活动强度和水生生物是影响马家河水生态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建议对受损河流及时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道治理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鸿  刘媛  李婧 《西北水电》2015,(1):12-15
城市化是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限制性因素。在分析总结城市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原则和目标,从岸线形态修复、河床断面恢复、水质改善与净化、生物栖息地重建、河道景观构造等方面提出修复城市河流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城市河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过程对保障其河口三角洲生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演替特点,认为该区生态关键期为5~9月;分别分析了黄河渔洼以下三角洲生态系统中的陆域湿地、河流湿地和近海湿地等重要生态单元生境修复与黄河河川径流条件的关系,提出了它们对黄河入海水量及其流量过程的要求;统筹考虑黄河天然径流条件、自然功能用水和社会功能用水的平衡、黄河水资源配置条件等因素,提出了现阶段黄河可向其三角洲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用水控制指标,其中,5~6月繁殖关键期的适宜水量约22亿m3、利津断面流量宜大于250m3/s,7~9月应保障量级不低于2500 m3/s的漫滩洪水、平水期流量不低于200~300 m3/s,11~4月流量应不低于75m3/s、并争取达120 m3/s左右。  相似文献   

19.
河流形态保护与恢复综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形态是河流的重要特征,它的多样性是流域生态系统生境的核心,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建设,按照人类的需求去塑造河流廊道,极大地改变了河流的形态,导致河流形态的单一化、渠道化,河流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下降。分析河流形态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意义,应用生态水利工程的理念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  相似文献   

20.
从黄河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和生态现状出发,阐述了充分利用生态自我修复的能力。实施黄河源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扭转黄河河源区生态恶化趋势,增强黄河河源区生态系统本身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