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总土地面积20.56×10~4km~2。水土流失面积达13.7×10~4km~2,占67%。从汇入黄河的皇甫川、无定河和泾河等11条支流来看,流域面积是三门峡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的19.5%,径流量占22%,而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达8×10~8t,为三门峡以上黄河总输沙量的50%。流失的泥沙,促使河道变迁,河口淤塞;引水口、渠道淤积,引水量减少;水库淤积,降低水库兴利效益;磨损水轮机和水泵,造成极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为解决泥沙问题,陕西省在水土保持,渠首引水防沙,水库防沙排淤和高含沙利用方面,采取了防治和利用泥沙的措施,取得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由于河道变化和河道淤积,导致纳潮能力减弱,严重影响灌区供水能力。由于河势变化,致使提水工程的进水口或口门淤塞,流量减少,或河床下切,水位降低,造成提水困难。针对上述问题,对闸门、启闭设备的布置、无水闸观测设施及自动化设施进行了改造,采用《水力计算手册》中的方法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合理。该工程改造后显著地改善了防洪、排涝、灌溉、治污等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长潭水库是浙江省早期兴建的一座大(二)型水库,对温黄平原的灌溉,供水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永宁江淤积等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根据目前情况,拟对水库功能进行调整,增设防洪库容,改变洪水调度方式,泄洪洞提早投入运行,减少下泄流量,合理确定永宁江治理工程规模,更大发挥水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潭水库是温黄平原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主要水源地,水库虽已建成运行多年,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也有10余年,但至今尚未编制水库兴利调度图。在目前缺乏调度图的情况下,水库兴利调度只能按防洪调度执行,无法判断水库何时能加大供水或减小供水。通过对长潭水库长系列逐日水量平衡计算分析,绘制水库兴利调度图,就可以在控制运用中根据当时库水位所在区域决定正常供水、加大供水或减小供水,尽量减少无益弃水,同时也避免供水中断。绘制兴利调度图在方法上可行,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实施,对水库防汛无影响,对温黄平原河网调度和水资源利用却更加有利,且可适时加大长潭调水,满足改善城区水环境的迫切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玛纳斯河红山嘴渠首为1959年建成的新疆第一批弯道式引水防沙渠首.平均每年引水10亿m~3(占玛河年径流量的80%),保证300万亩土地常年灌溉,还担负向水库、电站、城市供水任务.在近30年中,经历了淤积—改建—再淤积—再改建—仍淤积的运行过程,至1980年渠抗洪能力已由原设计的650m~3/s,降至350m~3/s.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对已建水库泥沙淤积规律的分析总结,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最新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研究了陆水水库近40 a来相关水文泥沙变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陆水水库近年来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约28.8亿m3,水库来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入库水流含沙量不大,干流入库站崇阳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137 kg/m3,年输沙量73.2万t。目前,陆水水库淤积形态呈近似三角洲淤积;库区泥沙淤积总量不大,1967~2006年间库区泥沙淤积量约占水库总库容的4%,占死库容的16.3%,但局部库段泥沙淤积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浙江水利科技》2010,(4):F0002-F0002
省重点建设项目-黄岩永宁江治理工程历经10多个寒暑。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实施的一项社会性、基础性、公益性、造福百姓的千秋工程。它的建成,解决了由于永宁江淤塞而导致长潭水库不能有效泄洪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长潭水库防洪、供水、灌溉等多种效益。提高了永宁江流域的防洪排涝能力,实现了黄岩人民梦寐以求的“永宁”愿望,不仅为广大群众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而且还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为黄岩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是黄岩乃至台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长潭水库是浙江省典型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台州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对长潭水库水功能区达标情况、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和污染物现状负荷量的调查分析,采用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计算,提出不同水文条件下的入库营养盐总量控制方案,为水库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鸭子荡水库是宁夏宁东重化工基地的主要供水水库,根据8年的实际观测资料及现场的水下地形测量结果,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鸭子荡水库一期工程运行以来的水库出入水量、入库含沙量及输沙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分布特点以及水库的泥沙淤积状况。结果表明水库供水年际较为均衡,夏季供水量较大,泥沙入库主要集中在夏季;水库淤积量不大,淤积呈三角洲形态,淤积主要发生在库尾,淤积前缘距坝前还有一定的距离,水库可长期保持较大的有效库容,有利于水库的运行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消除水库淤积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水库有效库容长久维持、水利水电工程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分析了"5·12"汶川地震后紫坪铺水库淤积现状及造成的影响,从水库自身及边界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淤积成因并提出了长效的减淤、控淤措施,以发挥好水库防洪、供水、生态环保功能,促进水库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水库的淤积现状,指出由于淤积严重当前水库的水量不能满足供水需求,论证了水库清淤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径流调节时历法计算出在供水保证率不小于95%的情况下较为合理的兴利库容和供水能力,提出了水库清淤的构想,初步论证了清淤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水库泥沙淤积是造成有效库容减少、运行成本增加以及水库寿命缩短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判别水库的淤积形势以及开展合理的排沙措施是解决水库淤积的有效途径。紫坪铺水库自汶川地震后,入库沙量呈增加趋势,对水库的安全运行及下游用水安全产生了极大威胁。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前,岷江上游径流量呈减小趋势,地震后有少许恢复,但仍处于偏枯状态;地震后入库沙量明显增加,截至2020年,水库淤积总量为1.952亿m3,占总库容的17.55%,泥沙总体淤积在库区中部,坝前淤积相对较少;为应对水库淤积问题,提出减少水库淤积的措施、异重流排沙、人工清淤以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上库调沙,下库调水”的综合减淤方式,以期为紫坪铺水库健康长效运行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台山核电厂用水系统,取排水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采用橡胶坝纳潮取水方案,取代原设计的海水库闭式循环方案。论证了纳潮取水方案的纳潮取水自然条件、取水潮型选择、设计基准水位、海水库调节容积等设计计算。有效解决了原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核电厂用水的供水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克孜尔水库建成蓄水运行19年,水库泥沙淤积总量高达2.50×108m3,远远大于初步设计泥沙淤积预估值;以此速度继续淤积,水库在现状18年后将出现汛期无库容蓄水,对下游灌区24×104hm2农业灌溉将产生严重影响。通过对水库实际调度资料、渭干河天然来水统计分析及平原水库工况调查,提出了水库联合调蓄和灌溉供水实施方案;该方案可有效为克孜尔水库主汛期冲淤排沙创造空库冲沙和空库迎洪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太平沟水库输沙量计算及对淤积的评价安德罗波夫斯基水库的淤积强度取决于水库库容及河流的年泥沙径流量。由于河道型水库水量的流动性较之湖泊型水库大得多,这样只有部分入库泥沙在库内淤积,但另一方面,河道型水库的库容都小,所以,水库淤积得很快。位于黑龙江上的太...  相似文献   

16.
水库淤积使供水防洪库容不断减小,导致水库防洪、 供水、 发电能力及综合效益降低,影响下游城乡人民的生活、 灌溉用水,影响正常航运,易引致河床变形或造成新的险工,因此,水库淤积分析对水库的效益安全起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桃花峪水库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水调沙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尤其是艾山以下河道淤积及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对桃花峪水库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水流调沙运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时,通过桃花峪水库调节引走清水,可减小进入下游的清水流量,使高村以上河段冲刷量减少,从而减少艾山-利津河段的淤积量;小浪底水库调沙库容越大,或桃花水库运用水位越高,对向华北地区供水及对下游减淤越有利,小浪度水库调沙库容越大,同样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乌拉泊水库运行47年来,水库淤积已达1456.5万m^3左右,坝前淤积深度为7-8m,有效库容减少,相对应兴利库容也有所减少,并且给供水、防洪和工程运行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水库的寿命在逐年缩短,调洪库容也有所减退,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尽可能减少入库泥沙;尽可能减少水库淤积;水库清淤。  相似文献   

19.
王宏斌 《山西水利》2008,24(4):84-84
漳泽水库自建成后库区淤积严重。分析了水库清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水库清淤可以增加库容,提高水库的供水保证率,增加经济效益,论证了水库清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介绍新疆乌拉泊水库的概况:该水库已经运行了47a,主要淤积为悬移质,到目前为止淤积量为1456.5万m3。为了掌握该水库的有效库容情况,更好地为乌鲁木齐市生活供水,综述了常用的水库淤积计算方法,对乌拉泊水库的淤积计算进行研究,通过淤积计算,确定水库的寿命或使用年限,并提出乌拉泊水库淤积处理措施,以便水库发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