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底泥间隙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调查,分析北运河中游底泥污染状况。监测结果表明: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底泥间隙水中,总氮、总磷和CODCr含量较高,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值,且CODCr测值受环境温度影响明显。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种污染物在间隙水与上覆水间相关污染物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太湖底泥总磷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期间太湖全湖223个监测点不同深度采集的共583个底质样品测定的有机质和总磷含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不同深度处底泥总磷含量平均值相差不大.除第六层以外,不同深度处底泥总磷含量最大值相差也不大.综合前人资料,比较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底泥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平均值变化不大,但最大值逐次增加.研究还分析了底泥总磷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长江下游某水源型水库为例,对水库表层底泥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测定了总磷(TP)、铁铝结合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无机磷(IP)和有机磷(OP),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总磷含量在652.55~889.78 mg/kg ,表层沉积物中 T P含量的增加主要来自Fe/Al-P部分,其次来自IP和OP部分。OP含量与 Ca-P和 Fe/Al-P的含量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而Ca-P 与 Fe/Al-P相关性较弱。5个采样点底泥中的铁铝结合态磷含量都低于钙结合态磷,且两者比值都小于0.5,应考虑环境酸化引起的磷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4.
此文对洋河水库库区底泥中17种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分析,通过开展底泥释放试验,核算底泥污染负荷量,论证底泥污染对洋河水质的影响,以期为洋河水库水质改善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环境因子对南四湖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环境因子(温度、pH、扰动)对底泥内源磷释放的影响及原因.实验表明:温度升高和水的扰动有利于底泥磷的释放;中性条件磷的释放速率较慢,偏酸或偏碱条件都有利于底泥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淮河淮南段底泥氮磷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淮河淮南段国家控制断面柱状样底泥的岩性、理化性质及氮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0 cm内底泥的含水率与有机质含量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963).不同断面氮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差异较大,一般都在20 cm处发生明显的转折,TN、NH+-4-N、NO--3-N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姚家湾;NH+-4-N、NO--3-N含量总和占TN的比例极小,有机氮及地质氮可能是淮河底泥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底泥磷的形态分布特征相似,钙磷(Ca-P)含量在各层所占的比例约占该层TP的40%;闭蓄磷(O-P)在峡山口、石头埠、湖大涧3个断面所占的比例仅次于Ca-P;铁磷(Fe-P)在姚家湾、石头埠相对较高.最具释放潜力的水溶性磷、Al-P、Fe-P在4个柱状样底泥中都较低;三者之和约占TP的20%左右.研究结论为:淮河淮南段底泥磷的释放不会对淮河的富营养化起太大的作用,外源输入和底泥氮的释放是淮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前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其底泥中磷的含量也与日俱增。不同形态分布的磷在自然情况变化时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对于控制水体中磷的浓度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五步化学分级提取法测定了12个湖泊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在底泥中与钙结合的磷较多,平均占总量的60%左右。射线衍射结果也表明12个样品中均含有较高比例的晶体钙矿物,平均含量约为49%。除了与钙结合的磷之外,其余的磷多数与铁、锰化合物相结合,其含量平均占总数的18%。黏土矿物及铝氧化物中结合的磷占总量的8%,与残余磷9%相当。松散吸附结合态的磷含量最低约占6%。研究磷的形态分布分析方法对于了解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以及磷在水体一底泥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北运河(北京段)入河排水口的现状,提出了排水口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较多废弃排水口需要进一步处理、入河排水口水质监测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水口调查和监测难度大等问题。结合工作经验,建议以排水口治理为平台,改善北运河水环境;继续推进排水口治理工作;部门联动,建管并重,保障排水口治理成果;加强水质水量监测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对入河排水口调查登记建档。做好北运河(北京段)入河排水口管理工作,改善北运河(北京段)河道水质状况,营造良好水环境,从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颖  郭世花 《水利学报》2003,34(11):0071-0077
本文从随机过程的观点出发,推导出湖泊底泥磷相对释放量概率密度函数的随机微分方程,并给出了相应的定解条件。利用隐式差分法进行求解,分析了磷释放的均方差系数(D)、吸附系数(K1)、解吸系数(K2)及其对磷相对释放量概率函数分布的影响情况。所建立的磷释放随机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王俊 《水资源保护》2009,25(S1):55-56
从底泥耗氧、底泥污染物的释放这两方面综述了底泥对河流水质影响的模型研究。通过总结底泥污染河流的模型研究,提出耦合底泥河流水质模型的发展方 向,指出建立环境疏浚模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运河(含温榆河)作为北京市排洪排污河道重要性以及北运河上病险闸、桥现状的论述,指出对北运河病险闸、桥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改造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滏阳河邯郸段3种水生植物狐尾藻、金鱼藻及篦齿眼子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式实验,考察植物种类对削减滏阳河原水污染物质的效果,研究3种植物及对照系统对氮、磷、COD_(Mn)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40 d批式实验后,各组反应器对TN,NH_3-N,TP,COD_(Mn)的去除率达62%,64%,42%和67%以上,其中净化效果最佳的植物为金鱼藻;同时,不同植物的含氮量与含磷量与其污染物去除能力不一一对应,但其大小次序与对氮、磷的去除能力基本相似,这可能与植物的吸收作用或植物根系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3.
    
Harmful algal blooms are occurring in large river ecosystems and at the mouth of large rivers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In lentic systems,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that promote harmful algal blooms are somewhat predictable but tracking prevalence and conditions that promote harmful algal blooms in lotic systems is much more difficult. We captured two of the most extreme discharge years within the last 20 years occurring in the Upper Mississippi River, allowing a natural experiment that evaluated how major shifts in discharge drive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and associated shifts in phytoplankton. Statistical models describing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ovariates for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and specific taxa were developed and used to identify management‐relevant numeric breakpoints at whic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may promote the growth of specific phytoplankton and/or cyanobacteria. Our analyses supported that potentially toxin‐producing cyanobacteria dominate under high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low nitrogen concentration, low nitrogen‐to‐phosphorus ratio, low turbulence, low flushing, adequate light and warm temperatures. Cyanobacteria dominated in 2009 when low discharge and low flushing likely led to optimal growth environments for Dolichospermum, Aphanizomenon and Microcystis. Rarely will a single factor lead to the dominance, but multiple positive factors working in concert can lead to cyanobacteria proliferation in large rivers. Certain isolated backwaters with high phosphorus, low nitrogen, warm water temperatures and low potential for flushing could benefit from increased connection to channel inputs to reduce cyanobacterial dominance. Numerous examples of this type of habitat currently exist in the Upper Mississippi River and could benefit from reconnection to channel habitats.  相似文献   

14.
15.
对大纵湖底泥疏浚的短期效应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了上覆水体的Eh、pH和磷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沉积物中总磷、无机磷、有机磷、铁/铝磷、钙磷等5种形态磷质量比的垂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底泥疏浚30 cm对上覆水体Eh、pH以及磷浓度控制效果不显著,且沉积物磷形态不是影响沉积物释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选择北运河流域土沟段于2016年开展为期69 d的水力截获试验。结果表明:20 m含水层降深为2 m,影响半径为80.2 m;60 m含水层降深为1.54 m,影响半径为150.6 m。试验期间,多数地下水水质指标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中硫酸盐浓度下降幅度达57.9%,痕量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的最大下降幅度达96.3%。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与其所在含水层介质中发生的稀释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及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等密不可分。试验结果表明水力截获试验可有效控制和修复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宁夏艾依河出现了水质富营养化。为了评价艾依河富营养化程度并进行防治,建立水质监测断面,开展了艾依河水质监测、调查评价研究。引进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配置技术和空间配置技术,水生植物的布局和造景技术,围隔技术,生物浮岛技术,水生生物的管理技术,集成水体富营养化生物防治技术模式3种,结合景观营造,建设示范区3个。经过三年的示范应用,示范区水体浊度从34.5NTU降低到9.4 NTU,透明度从30 cm提高到80 cm,总磷降低51.8%、总氮降低39.8%、氨态氮降低60.2%,取得了良好的水质净化与景观效果。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黄河水体磷污染的影响,采集黄河上游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试验,模拟环境因子变化对表层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 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是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并促进磷的解吸过程;吸附量随振荡频率的升高而增大,且存在能显著提高表层沉积物磷吸附量的振荡频...  相似文献   

19.
洱海沉积物磷的化学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洱海沉积物磷的含量、空间分布以及沉积剖面上沉积磷的化学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洱海表层(5cm)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范围为736.40~1602.50mg/kg,平均为964.60mg/kg;北部湖区高于南部,弥苴河是湖泊的主要磷来源;洱海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高低顺序为:钙结合态磷,碎屑态磷,有机态磷,铁结合态磷,吸附态磷,磷形态的剖面变化反映了埋藏作用对沉积磷的强烈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河流生态健康概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量、水质、生物状况、水体连通性以及防洪标准等因素,构建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标准,建立起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北运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运河生态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通过加大治污力度、合理开发利用水量等相关河流生态修复措施使其逐步恢复到健康状态。基于集对分析与可变模糊集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合理,方法直观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