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热力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目前热力蒸馏法应用广泛。介绍了蒸汽压缩、多级闪蒸、低温多效三种热力蒸馏法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对热力蒸馏法在电水联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压汽闪蒸法海水淡化装置,是规避现有海水淡化方法中,多级闪蒸法和多效蒸馏法在开路热焓过程中二次蒸汽的凝结潜热损失问题;蒸馏法的结垢与腐蚀问题;反渗透法的海水前处理与产品水质不稳定问题,实现一种由高热功效率的压汽法,驱动产品水质好的闪蒸法的海水淡化优化工艺。详细介绍了压汽闪蒸法的工艺流程及其工艺参数的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3.
海水淡化的缺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可忠  朱明 《人民长江》2009,40(1):63-64
从能耗、价格、对供水系统的影响、水质、环境、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讨论了海水淡化的缺点,并针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海水淡化是高耗能产业,淡化水的价格远远高于传统的水价。如果淡化水不经过特殊处理,会对供水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海水淡化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但是它也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慎重考虑设立大型海水淡化装置的提议,权衡利弊,用全局、发展的眼光考虑海水淡化和水资源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4.
海水淡化是解决海岛供水的重要途径,海水预处理是海水淡化技术的关键环节,完善的预处理方案可以保证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延长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本文针对小型海水淡化系统的预处理技术的应用,比较分析不同取水方式条件下的预处理方案,并结合福建东门屿独立新能源海水淡化项目的具体应用,对海岛小型海水淡化系统预处理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在试运行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海水淡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在涨水淡化方面,当前的各种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6.
加快海水淡化产业进程促进沿海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海水淡化──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保障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要的物质基础。然而在人类社会迈向21世纪之际,一个现实而紧迫的战略性问题却摆在了人类面前:水资源危机。  从全球范围来看,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分析桂山及周边海岛现状供水情况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桂山岛可用淡水资源进行分析,提出桂山岛以水库收集雨水和海水淡化水作为市政供水水源,地下水和污水再生水作为局部补充水源的供水思路,并对桂山岛的水库建设方案和海水淡化技术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介绍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状况,论述了海水淡化技术及应用现状,并结合唐山海港开发区大唐电厂海水淡化技术实例,阐明了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介绍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水资源状况,论述了海水淡化技术及应用现状,并结合唐山海港开发区大唐电厂海水淡化技术实例,阐明了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水淡化技术包括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介绍了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在天津北疆发电厂海水淡化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论述了海水淡化系统的运行及控制方式,提供了海水淡化装置的性能参数和保证值。  相似文献   

11.
庞虹 《水资源保护》2005,21(5):27-30
通过对闪发室海水淡化装置的三维数值模拟,获得其三维流速与压力分布、自由面与流线谱形态、漩涡强度与湍流黏度分布等,调整障碍板的位置和数量后,计算出海水中尤其是液面附近的湍流强度,并由此分析了阻流板对流动与闪发效率的影响。从水力特性上看,装置阻流板不利于提高闪发效率。  相似文献   

12.
小流域山洪预报一直是水文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考虑到土壤大孔隙在径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变动面积法为HBV模型增添大孔隙模块,并以黄泥庄小流域为研究区,使用改进后的HBV模型模拟分析了2010-2015年间6次洪水事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HBV模型在黄泥庄流域洪水模拟中模拟效果较好,预报精度均在乙级以上,可用于模拟类似小流域短历时高强度的洪水,从而为淮河流域上游山区的防汛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刚  庞博  徐宗学  王子丰  史蓉 《水利学报》2016,47(9):1133-1142,1152
根据山洪灾害特点,对中国山洪灾害危险区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中国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可变模糊集方法对中国1 km×1 km分辨率山洪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评价,分析了我国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约2/3国土面积可能受到山洪灾害威胁,山洪高危险性区域占国土面积的19.95%,极高危险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92%。全国33个省级区域中,香港、福建、广西、贵州和重庆高危险区面积比例排在前5位,是山洪灾害高发区;浙江、湖北、四川等区域易受突发性小规模山洪灾害影响。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中国山洪灾害的分布特征,可为山洪灾害区划与风险分析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是我国当前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是依据实测雨量与临界雨量的对比而进行预警的。在临界雨量的分析和应用过程中,对临界雨量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从而导致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及其应用尚存在一些误区。本文根据山溪洪水的特性和致灾机制,对山溪洪水临界雨量的基本概念进行剖析,并对山溪洪水临界雨量的分析计算和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20年贵州正安县“6.12”、四川冕宁县“6.26”、陕西洛南县“8.6”3起典型山洪灾害进行分析,剖析了山洪灾害成因,探讨了目前山洪灾害防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期为今后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提供警示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综合评价山洪灾害风险的GIS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支持下,利用GRID模块地图代数功能,选取最大3d降雨量、集流面积、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指标,并考虑山洪引起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灾害等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的权重,用加权平均法来评价山洪风险,并以三峡库区湖北片为例,评价了该地区的洪灾风险,经检验,证明其评价方法是符合实际的,操作也很简便。  相似文献   

17.
DEM是表征地形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山洪淹没模拟中起着重要作用。以2016年7月19日发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西部山区的特大暴雨山洪事件为研究对象,利用HEC-HMS水文模型和FLO-2D水动力模型,设置5种DEM分辨率方案(30、20、15、10、5 m),从淹没范围和淹没水深两方面分析了DEM分辨率对山洪淹没模拟的影响,并从模型运行时间角度对其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DEM分辨率越高,则淹没范围越小,平均淹没水深越大,即模型模拟精度越高,山洪事件的淹没范围及水深越接近于实际调查情况(DEM分辨率为30和5 m时,淹没范围及淹没深度的模拟精度分别为0.56和0.41、0.76和0.79);随着DEM分辨率的提高,尤其从10 m提高至5 m时,模拟结果差异减少,模拟精度的增幅也减小,淹没范围和水深的精度增幅分别为2.70%和3.94%;DEM分辨率越高,则模型运行时间越长,模型运行效率越低,5 m DEM方案下的运行时间为30 m DEM方案的700倍。综合考虑模拟精度及模拟时间,10 m分辨率的DEM对山洪淹没模拟、风险评估及预警预报等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8.
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是山洪灾害防治相辅相成的两大支撑,作为传统意义上工程措施的水库工程,近年来通过除险加固、法规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途径,其水情、雨情、工情监测技术不断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日趋优化,风险管理意识与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逐步加强,已具备了相当的非工程措施功能。在充分发挥水库工程非工程措施功能与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水库工程水雨情测报系统及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与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对比分析,尝试将水库重要信息与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关键环节进行共享与融合,提出了水库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与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的协同预警模式,为实现水库工程与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漂木的补给、搬运-堆积、聚集-堵塞、溃决等动力过程进行了详细评述,总结出山洪泥石流中漂木致灾效应包括冲击破坏、堵塞-淹没、堵塞-冲刷、溃决-冲刷4 个方面,并着重阐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应对漂木致灾效应,提出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漂木防灾减灾措施。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的主题包括:漂木补给定量评估、漂木运动-停积-堵塞-溃决动力过程、漂木致灾效应与风险评估、漂木灾害调控与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山洪灾害防御关键技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结合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所面临的自然社会双重胁迫因素和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总结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建院以来围绕小流域暴雨洪水规律、分析计算方法、防洪减灾监测预警技术等方面所完成的创新成果基础上,阐述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总体思路、理论技术体系和防御模式。重点论述小流域下垫面特征及产汇流特性、缺资料地区小流域暴雨洪水规律、新一代缺资料小流域产汇流模型及分布式水文模型、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理论、小流域山洪灾害动态预报预警技术、全国山洪灾害小流域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和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