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重大影响,指出:通过两线凋水可以显著改善受水区水环境,明显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潜力,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为受水区乃至全国的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但是,西线丁程可能导致调水区水质下降、诱发地震、库区岸坡变形与岸坡再造、高压涌水、高地温及岩爆、冻士、泥石流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环境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河流径流改变对河道形态、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引发了水问题的思考。现代水利认为,水是一种资源,它不仅指水本身的资源价值,还应包含水体的动力属性、生态属性、环境属性以及人文观赏属性等在内的所有资源价值。水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当保护水环境,保障河流具有输送、传递和自净化能力的基本径流——“环境流量”条件。  相似文献   

4.
抓紧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向黄河补充生态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源头区是黄河的“水塔”,“水塔”水量减少,生态趋于恶化。这涉及整个黄河水量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向黄河源头河段补充生态水,向西北地区供给生态水,象国内其他补充生态水工程一样,建议主要由中央财政拨款建设,并按市场经济机制,完全能够解决工程的运行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5.
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河流生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调引长江上游的部分水量入黄河上游河道,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保护干旱、半干旱西北地区补充水源。以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从统筹兼顾、南北两利出发,科学评价、正确认识调水对调水河流地区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出调水河流地区与受水区生态良性循环的思考:①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调水水库对当地土地的淹没和移民安置;②在工程设计中宜重点研究全隧洞输水方案;③统筹安排第一、二期工程调水量;④在引水坝址下游临近河段,有选择地兴建生态保护工程;⑤国家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弥补对调水河流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规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崔荃 《人民黄河》2001,23(10):23-2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形成从通天河调水80亿m^3,雅砻江调水50亿m^3,雅砻江,大渡河支流联合引水40亿m^3的总体布局,第一期工程为达曲-贾曲联合自流方案,规划从雅砻江,大渡河5条支流调水40亿m^3,工程由“五坝七洞一渠”组成,线路总长260km,在2010年左右开工,以解决黄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沈凤生  谈英武 《人民黄河》2001,23(10):4-5,22
论述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介绍了1952年以来工程研究进展情况,明确了调水规划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范围,从缺水量预测,可调水量分析,区域地质条件,调水工程方案及实施意见,投资估算等8个方面总结了研究的主要成果。为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求,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西北地区增补水资源,是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的重大举措,应该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作为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件大事来抓。  相似文献   

8.
在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前后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2020年调水40亿m^3,2030年调水100亿m^3,2050年调水190亿m^34进行了分配研究,提出了重点水资源利用的水源工程和不同调水量的受水区范围,并建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期工程应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尽快实施以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性。认为:黄河上中游地区严重缺水、经济发展滞后、生活环境恶劣,都需要西线工程早日实施;调水河流有水可调,施工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筑坝及开挖隧洞等工程技术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趋尖锐。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趋严重,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展望21世纪,黄河水资源将成为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黄河流域乃至西北及华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严重缺水,旱灾频繁.2009年初黄河流域5省发生的特大干旱,以及历史上重大旱灾事件表明,更要警惕黄河出现严重水资源危机,抓紧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抗御可能出现的特大和连年严重旱灾.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特点和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指出缺水区黄淮海流域的缺水特点。虽然调水水源区长江径流丰沛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 ,缺水现象时有发生。通过长江口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对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穿黄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宁 《水利学报》2006,37(1):0001-0009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关键性控制工程。本文阐述了穿黄工程方案有关河势与路线、结构与施工、水头与水量、地质地震与地基、安全与维护及环境景观等主要关键技术的论证,在充分论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穿黄线路、过河建筑物型式选择的决策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目标优序值决策法的赋权优序值计算方法,对多目标的穿黄方案进行决策支持分析,依据各方案比选设计排序在先的遴选原则,提出了穿黄工程线路采用李村线、过河建筑物型式采用隧洞方案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管理与运营包含了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多行业和多学科的许多复杂问题,如何进行合理运行、科学调度和有效管理,是实现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最终规划目标和获得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体制的一些做法和探索性研究,分析了国内外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调水管理提出研究思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道盾构注浆浆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盾构施工工法要求,对研制开发的水泥-膨润土-水玻璃系双液塑性壁后注浆材料,通过室内模拟注浆试验,重点探讨了材料组分对注浆材料流动性、稳定性、凝胶特性、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时间可控制在10 s左右;不同配比注浆材料1 h单轴抗压强度为0.08~0.12 MPa,28 d为7.81~8.52 MPa;渗透系数为2.0×10-8 cm/s;模拟注浆时浆液不被水稀释,充填良好;且不会对地层产生劈裂,也不会向开挖掌子面渗漏.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与河势防洪研究,经历了10多年的时间,先后开展了现场调查、原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分别在四座不同比尺的泥沙模型上,进行了不同工况和过河长度方案试验.除长江科学院承担该研究工作外,还多次委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水利科研单位进行专门研究,各家所得的研究成果能相互印证、规律一致,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对穿黄工程穿黄河段泥沙与河势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自然环境和工程实际出发,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干线水质监测站网的规划原则、监测站分类、站网布设及监测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设站目的将水质监测站分成4种类型,规划布设了重点监测站4个、基本监测站3个、辅助监测站11个和流动监测站4个,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监测站网的详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论南水北调工程与水权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水权制度是一种规范的水资源法制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管理机制,其核心是产权的明晰,用水权管理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当地水权的明晰将是确定调水需求量的关键;明确调水水权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前提;水权是解决水源地补偿的必要手段;加强水权管理是用好外调水的关键。可以预见,水权制度的建立必将推动南水北调等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仿真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畅建霞  黄强  王义民  杨房廷 《水利学报》2002,33(12):0085-009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大型复杂调水系统,本文在分析其调水特点的基础上,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建立了该系统的水量仿真调度模型,合理地确定了系统网络结构和模型计算原则,并通过加入辨识模块和控制修正模块,使模型能快速找出满意解。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引汉水给沿线各省市的分配水量。对比分析引汉前后的供水情况,表明引汉水与当地水源的联合调节,可使沿线各省、市各用水部门的供水保证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调查资料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流域区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指出水源流域区生态环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流域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