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6,(11):80-84
以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2005—2013年生态足迹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的2005年到通水前的2013年,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120 00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增长了0.063 343 hm~2,人均生态赤字扩大了1.056 658 hm~2,库区生态整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城镇消费水平的过快提高是导致人均生态足迹以及人均生态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2007年后,随着库区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调水源头水质为目的的"丹治工程"等专项行动的实施,库区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扭转了生态承载力下降的趋势,水土流失状况、生态环境和丹江口水库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海云 《人民长江》2005,36(11):12-14,71
农业面源已成为引起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暴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贡献源。就农业面源的产生、分布、特征、形成进行了分析。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对库区水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许多库湾、库汉处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论证了农业面源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形成机理,指出面源污染是未来水体污染发展趋势,潜在的污染问题。针对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提出了治理控制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峡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事关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库水质安全和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以来,库区生态环境稳中向好,但水生态系统仍面临较大风险和隐患。立足三峡库区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识别入库支流水质不稳定、入库污染负荷大、消落带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定、农村饮水存在安全风险、部分河流岸线不稳定、区域资源承载力不均衡、极端气候条件下水生态系统不稳定、航运风险等9项水生态环境风险,结合三峡库区资源环境现状和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机制、屏障区生态网格建设、重点入库支流生境贯通、完善水生态监测站网体系、陆域缓冲区建设、消落带利用与保护等风险防范对策,为三峡库区水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江湖阻隔出现生态退化、围湖造田加快湿地萎缩、山林破损导致生态失衡、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生态修复压力及城镇扩张威胁水生态安全等生态环境问题,围绕“安澜巢湖、碧水巢湖、生态巢湖、美丽巢湖”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从巢湖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角度,提出了引调水源和水力调控、退垦还湿和修复湿地、矿山修复和生态涵养林、节水养田和结构调整、治河清源和空间管控等工程措施,以促进流域生态格局不断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步提升,有效保障巢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营养状态指数小于55,鱼类生物量增加大于10%。巢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方案提出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综合管控”技术路线和模式,对于类似湖泊保护和修复在总体推进思路与治理措施优先级安排等方面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姜海萍  徐林  闭小棉  周雪欣 《水资源保护》2023,39(3):156-161, 221
针对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库区水资源保护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库区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分析了水资源保护面临的水质污染风险和富营养化趋势等水环境水生态方面的挑战,给出了落实库区水生态保护措施、适时开展跟踪监测和后评价以及划定库区水生态空间全面融入国土空间管控体系等对策。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提出了水资源保护规划控制指标体系,根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应基于流域层面,强化流域综合整治,促进生态系统修复的思路,提出了 “一带一圈”水资源保护规划总体布局,并提出了以峡谷水质保护和敏感目标水生态保护为主的“一带”保护策略和以面源控制、生态调度和流域监控管理为主的“一圈”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孟令广  徐森  朱明远  胡圣 《人民长江》2017,48(20):10-15
近几十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选取丹江口库区代表性监测断面进行水质和富营养化分析,并利用输出系数法计算分析水源区面源污染情况。分析结论为:丹江口库区水质基本良好,但总氮浓度超标,目前富营养化程度不高,尚处于中营养状态;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总氮年输出量为13.53万t,总磷年输出量为0.63万t,其中畜禽养殖业对总氮年输出量的贡献率最高,农村生活对总磷年输出量的贡献率最高;按照行政区划分析,总氮年输出量最高的市为十堰市,总磷年输出量最高的市为汉中市;南阳市是水源区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强度最高的市;平原丘陵区单位面积面源污染负荷强度最高,面源污染负荷强度随着海拔的上升明显降低。通过计算水源区不同区域面源污染情况,可以摸清中线水源区面源污染总量及分布特征,为水源区的水质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10 a汉江生态经济带湖北段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汉江湖北段干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支流水质趋于好转,部分支流污染依然严重;丹江口库区干流及入库支流水质稳定,但枯水期水质污染突显;汉江下游“水华”频发,出现频次越来越密。在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一池清水送北京,河南省在淅川县、西峡县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增加植被面积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4%提高到76%,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471.65万吨;流域内大量防治体系的布设,增加水源涵蓄能力4390.3万立方米;面源污染得到缓解,年可减少面源污染量6.76万吨。二是切实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坡改梯、沟建坝、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的建  相似文献   

9.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保障重点水源区水质安全意义重大。运用水质监测、遥感监测、水文地貌调查等方法分析了丹江口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现状,针对性地探讨了小流域水土流失、农药化肥施用监管不严、污水垃圾排放清运不规范、人工改造使河流地貌特征改变等影响河流水质的问题,并提出了精准分区和分区治理的措施。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库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江苏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新形势下农村河道生态治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河长制实施、沟通农村水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乡镇污水处理能力等,对如何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措施,为其他市县推进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无锡水源地贡湖引水改善水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引江济太工程”对无锡市主要饮水水源地贡湖南泉水质的影响,建立了太湖二维水量水质模拟模型。在设定引水水质与水源地水质的条件下,针对常规和突发污染事故调度情况,模拟分析了引水枢纽望亭立交及梅梁湖泵站不同引水流量对南泉水源地水质的影响,掌握了水源地水质的恢复时间及恢复过程与引水流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水资源管理部门决策、优化工程调度、水源地供水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平阴湿地示范区的建立主要是对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进行进一步深度处理,并考虑湿地的中水净化效果及生态环境恢复作用。此文采用二维水质模块对山东平阴县湿地示范区进行水质模拟研究,得湿地对主要污染物CODcr的衰减率约为3.4%,对中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湿地水质净化示范效果良好,为南水北调沿线中水回用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五里湖水污染治理现状及继续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严重的五里湖通过控制外源、生态清淤、调水、生态修复、退渔还湖、水域封闭管理、建设生态护岸和滨水区等措施,水环境明显好转。西五里湖1 km2生态修复区的水质原来为劣Ⅴ类,大部分指标改善至Ⅲ~Ⅳ类。今后继续治理对策:全部削减入湖小河道污染负荷;调贡湖水入五里湖;禁止货运,清洁航行,控制航行污染;全面生态恢复;全封闭管理。2010年水质改善到Ⅳ类,达到功能区目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沧州湿地水资源短缺、面积萎缩、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及淤积严重等问题,采用调水补水、雨洪资源补水、生物调控等技术措施对沧州湿地进行水环境修复,并分析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沧州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所采取的水环境修复技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兰村泉水质优良,是太原市最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由于大量开采岩溶水,泉水已于1986年断流。"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将实施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将兰村泉的恢复出流纳入规划。本文在分析兰村泉域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兰村泉复流的可行性及复流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辽宁省在数十年水土保持实践及3 a的生态修复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与总结,得出了切实可行的生态修复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修复措施体系,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额济纳地区绿洲恢复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再度明确了生态需水量的涵义;通过对干旱地区植被生态需水量现有计算方法的分析,考虑植被盖度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提出了计算干旱地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新方法;在对额济纳绿洲现状分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绿洲恢复规模和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额济纳绿洲恢复的若干方案,应用所提出的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对各方案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并以研究区未来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约束,确定了额济纳绿洲未来的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植被恢复的水循环影响问题,结合北川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和蒸散发遥感数据以及土壤蒸发野外观测数据,分析植被恢复影响下蒸散发这一关键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及成因,阐明高寒山区植被恢复对流域蒸散发量变化的潜在影响途径.结果表明:2000-2019年,随着北川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持续增加,流域年蒸散发量减少了33...  相似文献   

19.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系统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河流水质改善、生态护岸建设和河流生态景观建设3个方面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江苏省丰县的生态水利建设实例,提出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应急供水工程作为先期实施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大量的弃土弃渣和弃土弃渣占地,不仅为水土流失输送了大量的物质源质,也使项目区生态退化。结合中线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弃土弃渣情况和生态修复情况,分析了弃土弃渣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探讨了弃土弃渣场生态修复措施与技术,总结了生态修复经验与教训,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