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峡工程运用后,受上游来沙减少及水库拦沙影响,下泄沙量急剧减少,坝下游宜枝河段发生显著冲刷,平滩河槽形态也相应调整。由于宜昌及宜都河段在河型、河床组成上略有不同,且不同断面的河槽形态沿程变化较大,故采用基于河段平均的方法,分别计算了这两河段2002-2013年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两河段的平滩河宽总体变化很小;但宜昌段平滩水深约增加1.3m,而宜都段平均冲深达2.9m;两河段的平滩面积均呈持续增加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与前5年平均的汛期水流冲刷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用于预测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塔里木河干流河槽形态调整过程及特点,根据2005—2013年实测水沙数据及断面资料等,分析了塔里木河河槽形态演变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09年中上游河段河槽逐渐萎缩,平滩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2013年汛期水流冲刷强度增大,游荡型河段平滩河槽形态主要体现为横向调整,断面趋于宽浅,过渡段相对稳定,弯曲型河段汛期水流冲刷强度变化趋势与游荡型河段一致,期间平滩河宽变化较小,断面朝窄深方向发展;2009—2011年游荡型河段和过渡段纵比降减幅分别为1.7%和3.0%,河床比降趋于调平,弯曲型河段纵比降增幅为1.6%,河床略微冲刷;水流冲刷强度能够较好地响应河槽形态变化,可用于预测塔里木河平滩河槽形态冲淤情况。中上游河岸土体在近岸水流作用下容易分解,稳定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河床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3.
依据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分析了长江武汉河段近期平滩及枯水河槽形态的调整特点,确定了其与来水来沙及河床边界条件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三峡工程运用后,进入武汉河段的沙量大幅度减小(汉口站年均沙量仅为1.03亿t/a),河床冲刷较为显著,2001-2016年该河段平滩河槽累计冲刷量近1亿m3.平滩及枯水河槽形态参数计算表明:...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运用后,因入库沙量减少及上游水库群的拦沙作用,坝下游河段沙量急剧减小,长江中游河道发生沿程冲刷,2002~2015年该河段累计冲刷量已达16亿m~3,同时平滩河槽形态也发生了显著调整。为更好地掌握长江中游的河床调整特点,分析了近期长江中游水沙过程及河床冲淤情况,采用基于河段尺度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的统计方法,计算了长江中游各河段平均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建立了这些参数与前5 a平均汛期水流冲刷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用于反演各河段平滩河槽形态随水沙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此外,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局部河段崩岸险情频发,不仅影响河势稳定,同时危及防洪安全,因此还总结了长江中游河道崩岸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提出了水流冲刷强度增加是导致崩岸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冲积河型形成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水流塑造河槽 ,河槽约束水流是河流演变的基本特点。本文分析了河槽形态与河流弯曲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弯曲率大的河流都具有窄深河槽 ,宽浅河流总是顺直的。河槽横断面形态对河流的演变过程起到了控制作用 ,是河流形成不同的平面形态的必要条件。不同的水沙组合虽然相差很大 ,但只要形成窄深河槽就可能发展成弯曲河流。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干流河床演变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建  侍克斌  岳春芳 《人民黄河》2005,27(9):15-16,20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情况、干流河道演变及河床形态特点,认为影响干流河床演变的因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水文、气候条件和地质、地貌条件;人为因素包括流域开发、平原水库及引水口及桥渡工程。自然因素与流域特征之间以及河道特征与流域特征之间均存在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明  胡春宏  方春明 《水利学报》2018,49(12):1439-1450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对新水沙条件的自适应调整十分复杂。本文重点关注河道横断面形态调整问题,分析表明,在减沙效应影响的河段内,河道总体冲刷过程中断面形态的变化可以分为3种模式:整体下切型、平移调整型和复合调整型。针对长江中下游大部分为受控型河道的现状,提出采用形心相对深度指标对断面形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河道冲刷过程中,断面形态既存在冲滩为主的坦化现象,也存在冲槽为主的锐化现象。结合水沙条件变化分析,阐述了3种断面形态调整模式的水沙作用机理,指出在新水沙条件下河道转变为冲刷型后,断面形态的调整方向由主流区的强冲刷效应所主导,且因中水流量级的造床作用凸显,洪水流量级的造床作用被明显削弱。在原始深槽走向与优势流量级主流倾向位置差别较大的河段,河道横断面优先表现出平移调整模式;在深槽走向相对平顺的河段,河道横断面的调整以复合调整模式为主,呈现出冲深淤浅的锐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根据黄河等河流的实测资料,分析来水来沙大小及其过程对河床演变的影响,提出断面形态与来流大小、过程的定量关系。以黄河为例,探讨了水沙搭配对河道冲刷与淤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荆江南岸藕池河东支注滋河段河床调整特点,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等资料,计算了1995~2019年的河段冲淤过程;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计算了该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过程,同时分析了该河段的崩岸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注滋河段1995~2005年为淤积状态,累计淤积量为667万m3;2005~2019年为持续冲刷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泄对长江口河床演变产生何种效应是泥沙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阐述长江口近期来水来沙和边界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口基本河槽河床冲淤特点、形态演变及其趋势。分析表明,长江口基本河槽发生了全面的强冲刷,河床形态朝宽深比减小的方向发展。各分段基本河槽上、中、下3层河床的冲刷分布,体现了长江口愈向上游段受径流作用相对较大,而愈向下游口门受潮汐动力作用相对较大对河床冲刷影响的特性。在保滩护岸和近期圈围工程与岸线整治工程作用下长江口总体河势仍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在三峡蓄水后来沙大幅减小的大环境下,基本河槽将连续受到冲刷,河床形态仍将朝窄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其中由塔里木河两岸密灌林和胡杨林形成的密疏植被边界条件在形成干流不同河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对河槽形态与河型的塑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水来沙对河槽形态与河型塑造是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黄河下游泥沙特性可将水流挟沙力转换成下游河道输沙平衡关系,进而推出河槽形态及河型与来水来沙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是高含沙洪水塑造了下游上段纵坡较陡、断面宽浅、主流不稳定的游荡性河道。在当前水沙条件下,比降调整受河口限制,高含沙水流未能通过调大比降使淤积达到平衡,导致河床纵剖面平行抬高,是悬河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武汉河段为长江中下游16个第一类重点整治河段之一。根据近年来实测的长江武汉河段地形图,从来水来沙条件、深泓平面、洲滩变化、深槽变化、横断面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武汉河段的变化,总结了该河段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该河段河势相对稳定,冲淤变幅小;天兴洲下段有所冲刷,主要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和河道边界条件有关。(2)由于沿岸有多处节点控制,两岸的崩岸险工段均已实施护岸工程,岸线基本稳定;白沙洲汊道分流分沙比相对稳定,没有单向变化的趋势,但洲滩仍将随不同水文年的来水来沙条件变化而发生相应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干流的河床演变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延贵  胡春宏  周文浩  朱毕生 《水利学报》2003,34(12):0027-0033
通过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水沙资料和地形资料的对比分析,进行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水力几何形态、河相关系、河道稳定性和河势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指出新其满河段以上(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河势相对不稳定,属游荡型河段;新其满河段以下(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河道相对稳定,属弯曲型河段;新其满河段(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介于二者之间,属过渡性河段。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短时间内河道除局部河势变化较大外,整体上河道仍相对稳定,1998年河势的变化范围在1978年河势活动(或滩软)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The increasing involvement of fluvial geomorphology in river channel management has highlighted the desirability of being able to predict spatially differentiated river channel adjustment in relation to prevailing drainage basin characteristic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using data derived from geomorphological reconnaissance surveys and maps, was carried out with the aim of characterizing river channel adjustments in four catchments within the Thames basin. As many of the variables are categorical in nature, logistic regression is utilized to generate multivariate equations which relate four styles of adjustment to catchment characteristics describing rock type, gradient, land use and channel management. Using only the variables which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ovides a goodness of fit of around 50%. Geomorph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s are provided and, in general, indicate the varying balance between areally extensive natural controls and more localized human influences in shaping the individual styles of adjustment. In the studied lowland environment it appears that few channels are capable of recovering their sinuosity after channel management, thu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conserving currently sinuous channels and the restoration of previously straightened reaches. Low gradient rural channels set on Chalk or clay favour deposition and thus may be targeted for maintenance operations. Erosive enlargement of the cross-section is promoted where channel straightening takes place in zones of high gradient; an option which should be minimized to reduce further management expenditure.  相似文献   

16.
滦河下游是滦河流域防洪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乐亭县地处滦河下游右岸,滦河流经乐亭县河段长51km。其防洪工程主要包括防洪大堤、防洪小埝和护岸工程。这些工程大大减轻了滦河洪水的威胁,为全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对当地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都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经过多年来河道的侵占和演变,"2012·8"洪水洪峰流量仅4280m3/s,造成防洪工程多处出现险情,水利基础工程大量损毁。因此,及时完善防洪体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可提供有效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1960年以来,渭河下游河道来水来沙条件和边界条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河道纵横剖面形态针对这些变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通过分析河相关系、主槽面积、河底高程以及弯曲系数的调整规律,对渭河下游河道的自动调整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中输沙能力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河床演变学原理,根据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结合河工动床模型试验,探讨了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中的输沙能力调整关系。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的输沙能力调整趋势取决于河道的萎缩模式;主河槽水流挟沙力与河槽形态的关系仍然符合一般意义下的河床过程规律;河道萎缩后,河道的排沙比减小,但排沙比与河道萎缩模式无关;河道萎缩是可以逆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