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水资源系统多目标模糊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新民  周之豪 《水利学报》1996,21(8):33-38,44
本文着重研究地下水资源系统多目标模糊管理模型的建模和求解等问题.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表明,所研究和讨论的模糊管理模型及求解方法,对于解决实际复杂的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问题,是恰当的和完善的,计算成果是合理的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资源多目标决策系统的经济管理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七发利用及动态观测试验数据为依据,阐述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多目标决策系统研究和管理的特点,按照生态经济效益观,对各决策目标进行经济量化和协调,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提出了制订供水价格的方法,其模型在松嫩平原青岗,克山,肇东,明水,海伦5市县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模型的特点、模型建立和求解方法。指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模型是多层次多目标的,模型的建立要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本文也探讨了地下水资源多目标管理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多目标规划即地下水多管理模型,它是以地下水水动力模型为基础,用于对地下水进行最优控制,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和 保护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组成的最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6.
长江上游梯级水库是流域治理开发保护的骨干性工程,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有效解决长江上游巨型水库群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应急等多目标联合调度关键技术瓶颈,开展了\"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多目标联合调度技术\"研究攻关.首先重点介绍了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多目标联合调度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相子江 《陕西水利》2021,(8):109-111
近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水电站水库群的合作运作对于提高我国水电站的发电量、利用率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本文以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的联合优化调度模型为研究对象,针对长江上游的部分大型水电站水库群,建立了长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并根据建立的模型将优化调度问题分解为各个小规模的问题求解,然后借助水库...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等多种目标优选水电站装机容量。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优选水电站装机容量的多目标模糊模型。通过某电力系统增容,同是考虑水,火电站装机优化选择的实例,说明多目标模糊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梯级水库群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是水能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现有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及求解算法的通用性亟待提高。在总结现有三种目标函数型式(累积值、极值及百分比)的基础上,以梯级总发电量最大、最小出力最大和生态断面用水保证率最大为目标,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梯级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求解该模型的基于惩罚因子的动态规划逐次逼近算法(CPF-DPSA),探究了各目标与对应惩罚系数之间的变化关系,确定了各惩罚系数的影响范围,获得了分布较为均匀和广泛的非劣解集。老挝南欧江梯级水库群应用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CPF-DPSA算法获得的非劣解集分布广泛、均匀。尤其在长系列优化方面,CPF-DPSA算法在结果精度、非劣解质量和非劣解分布等方面比第三代快速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水库群调度中发电与供水、生态等目标既非完全对立也非完全协调,其优化调度决策非常复杂.本文以长江上游15座大型水库群联合调度为背景,研究建立了包含发电、河道外供水和河道内生态用水等目标的非线性优化调度模型,以逐步优化算法(POA)为基础,引入优化窗口(L)和滑动距离(l)两个参数,提出了扩展型逐步优比算法(E-POA)以提高非线性模型的求解效率与效能.经与线性全局优化策略相比,E-POA方法有效、解集合理.长江上游15座大型水库长系列联合多目标调度计算结果表明,水库群调度在发电、供水、生态等目标存在不对称博弈关系,河道外供水与河道内生态用水竞争强烈,发电与河道内供水竞争较弱.当优化计算的总发电量为总设计发电量的96.3%时,系统的发电量、河道外供水和河道内生态用水目标可达成较好的协调统一.多年平均条件下,15座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总期望发电量为2 625.8~2 700.1亿kW·h,略小于总设计发电量.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资源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辉  齐学斌 《中国水利》2009,(15):30-33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下水资源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地下水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地下水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地下水管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在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管理模型与软件、地下水勘查物探新技术、地下水监测技术与设备、地下水修复技术、地下水补源等领域出现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模型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文彬 《水利学报》1995,(11):31-38,45
本文以大系统递阶优化控制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模型系统,针对该模型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并将所提出的模型系统和算法应用于石家庄地区,结果表明,模型系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管理包括对天然水循环和人工水循环过程的管理,强调天然水资源系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水文站网规划、水资源评价、水量分配与调度、水资源论证与取水许可审批、防洪以及水质保护等.松辽流域依据水资源管理原则,初步设计了水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其功能涵盖了信息采集与网络传输、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平台支撑、业务应用以及应用交互等.近期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将是松辽流域水利发展的又一次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肖华 《北京水务》2003,(2):37-39
探讨了灌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实现功能及其结构框架,介绍了本系统在汉中市18个万亩以上灌区的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系统的风险管理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对复杂的水资源系统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风险进行分析越来越成为热点。现对风险的一般概念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水资源系统风险的定义;水资源系统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定义系统问题、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估算和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决策;重点对风险分析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水资源管理体制、用水管理制度、水权制度、水价机制、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Bahrain, where water resources available for direct use are finite and the best of its quality has a salinity of over 2.5 g L–1, utilization of brackish groundwater is an essential par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untry's water resources. Bahrain's brackish water occurs in the Rus-Umm Er Radhuma formations in the form of a lens of a finite lateral extent, with a salinity ranges between 8 and 15 g L–1. Planning for utilization of brackish groundwater for desalination purposes in Bahrain was based on simulation modeling of the aquifer system using a mixing cell model developed originally in 1983. The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aquifer response to pumping from the proposed wellfield in terms of changes of TDS over a period of 20 years.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wellfield in 1984 was based on the predicted salinity changes. Over the past 9 uears of wellfield operation (1984–1993), and through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the aquifer response to pumping, the collected data is used to post-audit the original model by history matching.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adopted has resulted in a statisfactory agreement between the model output and the observed data. The model is then used to predict the wellfield salinity changes and the aquifer potentiometric levels. The expected life span for the brackish groundwater utilization by the wellfield is redefined through constrained utilization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salinity deterioration coupled with the effect of head decline on hydraul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rackish water and the upper fresh water aquif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peration of the wellfield should cease by the year 2007. Construction of a new model that enables testing and evaluating different development scenarios is recommended to aid future management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utilization of brackish groundwater.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并考察通过对澳、新两国的考察,介绍了这两个国家水资源管理体系,分析了其管理体系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