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欣  林臻  袁芬  许田田 《给水排水》2020,(S2):150-154
底泥污染控制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难点之一,以受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考察过氧化钙(CaO2)原位化学修复对底泥黑臭的去除效果以及对上覆水中总磷、氨氮、COD、pH、溶解氧和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中投加过氧化钙处理后,底泥AVS(酸性挥发硫)可以降低72%以上,与对照组相比上覆水中TP降低85.5%,氨氮降低17.2%,DO由1.0mg/L上升到5.0 mg/L以上,Zn元素的浓度由0.7~1.3mg/L下降到0.05~0.15mg/L;同时也发现上覆水COD上升22.8%,Cu元素的浓度由0.02~0.09mg/L上升到0.1~0.2mg/L。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探讨了黑臭底泥生物-化学法原位修复中自制生物-化学复合药剂(以"反硝化细菌-硝酸钙"为主要原料)投加量对底泥理化性质变化及上覆水水质变化的影响。综合考虑,最终确定适合底泥致黑臭污染物去除且节约成本的最佳处理剂投加量为2 000mg/L(以硝酸钙-N计)。以此投加量将底泥处理剂埋入试验用底泥30d后,上覆水(400ml)TP由0.50mg/L降至0.36mg/L;CODCr、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分别由31mg/L、0.10mg/L、0.65mg/L、0.07mg/L增加至325mg/L、30.27mg/L、4.91mg/L、13.55mg/L,底泥AVS由1.31μmol/g降至0.35μmol/g;底泥外观疏松膨胀、由黑变黄。判断此投加量下底泥处理剂对黑臭底泥治理情况好,可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进行天津市某河道黑臭底泥原位修复中试研究,以确定最优投加量。  相似文献   

3.
黑臭河道治理中截污纳管的技术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本市黑臭河道整治工作,提出截污纳管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4.
苏州某黑臭河道位于城乡结合区域,由于河道南侧雨污分流区存在雨污混接和商铺私接问题,河道北侧合流制区存在通河排口和管底标高不匹配等问题,河道受污染严重,水体颜色发黑,底泥上浮并伴随着恶臭气味.以该河道为例,通过"正向排查,反向溯源"、截污纳管和污染源削弱等岸上工程配合河道生态修复措施进行河道综合治理.结果表明通过以上治理...  相似文献   

5.
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率先发展,其排水系统建设年代较早,老城区多采用雨污合流制。雨污水混流排海,是造成近海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控制近海水体黑臭,结合远期雨污分流,彻底解决污水入海问题,近期污水截流势在必行。以典型海滨城市厦门的某排海管涵截流提升改造工程为例,系统介绍排海管涵污水截流改造设计过程,主要围绕截流流量、泵站选址、截流泵站选型、一体化泵站工艺参数设计等问题,并分析了截流泵站出水排入现状污水压力管、现状检查井改造等关键节点设计,以期为滨海城市排海管涵截流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南方某市黑臭水体整治案例的前期调研、整治方案、整治成效等进行分析,提出黑臭水体整治应以截污纳管为前提与基础。同时,深入研究与分析底泥原位修复技术,以期为后续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提供参考,并进一步促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彭秀达  陈玉荣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14-117
针对不同清淤疏浚工程的施工环境,分析了干式水力冲挖清淤、水上清淤两种方式的利弊及适用范围,并介绍了清淤设备的发展趋势。底泥处置是内源清淤的难点,结合实际施工需求,对底泥处理系统中的除杂除砂、污泥浓缩、污泥干化和尾水处理工艺进行探讨,并重点阐述了底泥堆肥、填方、制陶、制砖等底泥资源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黑臭水体底泥的治理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底泥处理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从底泥中重金属的去除、底泥脱水、余水处理3个方面,研究了黑臭水体底泥处理可采用的技术方案,探讨了各类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选择最佳处理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全面叙述了应用微生物技术对长宁区新渔浦临空经济园区黑臭河段进行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方法、结果和分析。该工程的生态修复试验自2002年3月起,至2004年9月止,历时二年半。在试验期间,受其上游周家浜调水污染冲击月均一次,以及遭遇五次高负荷污染冲击的条件下,水体黑臭消除,水质指标改善,抗击高污染负荷冲击的弹性逐渐加强,水体遭受污染冲击后的返清周期逐渐缩短。试验结果证明应用微生物技术对城市黑臭河道进行生物修复,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证明了强化水生态系统的抗污染负荷冲击的弹性,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水生态修复的关键。这一试验研究成果为上海在近阶段无法完全截污的边界条件下,实现中小河道消除黑臭的目标,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市某区村镇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为例,梳理黑臭水体成因、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具体整治措施及治理效果,形成智慧水环境管家系统治理体系。通过治理前后断面监测水质类别的对比分析,确定水环境管家系统在村镇级黑臭河道水体治理及修复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起到长效保持作用,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该项目案例成功的经验,可为国内开展村镇黑臭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原位投加氧化剂去除河道污染底泥黑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河道底泥硫化物和有机污染严重的特点,以对深圳某河道污染底泥的处理为研究对象,考察原位投加硝酸盐及其与两种辅助氧化剂联合投加去除污染底泥黑臭的效果。结果表明,投加硝酸盐及硝酸盐与辅助氧化剂A联合投加均能有效去除污染底泥黑臭。硝酸盐与辅助氧化剂A联合投加对底泥总有机碳降解效果更佳,底泥硝酸盐残留量也更高,除臭效果更持久,能有效处理污染底泥,可为城市河道污染底泥的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罗智威 《水资源保护》2016,32(S1):57-59
在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中,通常水中较高浓度的污染物会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发育,影响生态修复的效果。利用微生物耐污、高效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投放微生物来对水质进行初步改善,再引入水生动植物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提升并稳定水体的生态自净功能,使水体即使在无法彻底截污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健康稳定。本研究通过试点案例,证明微生物技术对黑臭水体的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论述了滨州市张肖堂干渠污染现状,全面分析了张肖堂干渠水体黑臭的原因,提出截污纳管、清理疏浚,垃圾清运等工程治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河道水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水体黑臭问题愈发突出,在国务院“水十条”发布后,全国各地开始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为解决青岛市城市黑臭水体存在的污水系统不完善、水资源匮乏、生态基流短缺、河道水质差等突出问题,以李村河流域为重点,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采取系统化流域治理思路,提出了排水系统补短板、污水设施布局优化、再生水补水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减轻污染入河,提高河道环境容量,构建以源头控制为核心的水生态治理体系,以创建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建设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黑臭水体的长效治理,依据生物生态修复原理,利用控源截污技术(污水口处理器)、内源治理技术(清淤、底泥修复毯)及生态治理技术组合工艺(生态坝、曝气增氧设备、生态浮岛、人工水下森林、水质提升器)对北京方氏渠黑臭水体进行了治理,同时对水体水质及底泥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019年8—11月水体黑臭得到消除,且2020年4—6月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要求,显示水质提升与外源污染的截除、内源污染的削减及各项生态治理措施密切相关。综上,为使水体彻底消除黑臭及保持良好状态,须控制外源污染、削减内源污染及采取综合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水环境治理特别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结合35个城市调研、《城市市政设施统计年鉴》和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数据,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中实现长制久清的风险从工程整治和管理维护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设施运营维护管理不到位是导致水体黑臭反复的重要原因。同时,提出应进一步完善管网、加快建立长效机制、完善相关标准、系统推进雨水面源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外浜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浜为上海市普陀区一黑臭河道,通过底泥固化、曝气造流、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种群的构建等措施对外浜进行深度治理,工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体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并最终达到上海市水务局规定的"中心城区河道消除黑臭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逢武  封勇 《水资源保护》2016,32(S1):52-56
黑臭水体是水体有机污染的一种极端现象,本文概述了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和机理,阐述了我国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未来黑臭水体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明确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