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渭河流域存在着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污染严重、防洪形势严峻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危及到渭河本身的生命健康,而且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因素。为解决在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复杂问题,需要在"人水和谐"新的治水思路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指导下,开展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指标体系制定  相似文献   

2.
龙正未 《陕西水利》2014,(3):133-134
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渭河水生态现状需求出发,结合对生态需水量概念的梳理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渭河干流林家村、咸阳、华县断面适宜的低限生态流量,并着重从水库群联合调度、合理调度发电引水、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渭河千流生态需水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流是重要的地表水资源,对于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的功能质量意义重大。近年来多条河流出现的断流问题严重影响了沿河人民的生活质量、破坏了流域的生态环境。以渭河干流(陕两段)为例,研究了渭河的生态需水量,考虑到渭河是一条多沙河流,而且渭河沿岸有许多傍河水源地,认为生态需水量包括挟沙需水量和地下水回补量两部分,得出渭河的生态需水量约为62亿m^3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从辽河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出发,将辽河干流生态需水量分为生态基流量、稀释自净需水量、输沙需水量和蒸发量4个部分;通过6个重要水文断面实现生态需水分区;生态用水过程按汛期和非汛期分别计算;生态需水整合分为类型整合与分区内整合,类型整合中的消耗型需水采用累加原则,非消耗型需水采用取大原则,分区内整合在类型整合的基础上采用分区贡献法;最终建立了辽河干流生态需水分区分期整合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辽河干流生态需水量在汛期以输沙需水量为主,非汛期以生态基流量为主;干流汛期和非汛期来水量不足,需要区间补给才能满足河道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大凌河干流为例,将河道生态需水量按照生态系统特征划分成输沙需水量、生态基流量、蒸发量和稀释自净需水量.生态需水分区以重要水文断面划分,分别按非汛期和汛期计算生态用水过程,并按分区和类型两种实现生态需水整合,从而建立大凌河干流分区分期整合的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非汛期和汛期干流来水量不足,为满足生态需水量需要...  相似文献   

6.
陆伟 《人民珠江》2011,32(3):1-2,49
西江干流是珠江流域内最重要的鱼类产卵场分布区和鱼类洄游通道,其敏感生态需水可由控制断面的鱼类繁殖期适宜生态流量来确定。针对西江干流河道实际情况,选取迁江站和梧州站作为控制断面,依据西江鱼类产卵繁殖所需流速,采用生境模拟法估算西江干流迁江站、梧州站断面生态敏感期的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1 722 m3/s、5 213 m3/s,敏感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83亿m3、575亿m3,并利用Tennant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该研究结果为西江干流的鱼类生境保护及水资源配置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很多,但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认识,研究者多根据其研究目标及其要保护的主要功能提出相应的定义。基于对黄河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水环境状况的认识,认为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为:生态需水量是指为维持黄河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正常生存繁殖,满足河道湿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和维持一定规模的水量;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黄河水体水质,基本满足其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其实质有着满足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概念。黄河适宜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系黄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较佳水量,此时系统状态较理想,能够发挥较好的生态环境功能。最小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持系统生存所需的最低水量或底限阈值,若低于该水量,系统会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8.
李晓春 《陕西水利》2016,(1):152-154
本文选取渭河干流北道、林家村、魏家堡、咸阳、临潼、华县等水文站为节点,划分渭河干流河段,根据河段主要取用水户历年(2001年-2010年)逐月用水情况,分析各河段用水年际与年内变化趋势,对比各个河段之间的用水情况,总结渭河干流重要河段的用水规律,为渭河水量调度方案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泾河及其较大支流水文站基本情况的介绍,论证了选择泾河干流杨家坪站、最大支流马莲河站、雨落坪站作为泾河入陕控制站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采用Tennant法与输沙水量外包线方法,确定了控制断面杨家坪、雨落坪站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6.60亿、3.97亿m3,其结果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润平 《陕西水利》2010,(4):39-40,54
经过多年的持续治理,渭河干流已建成了基本的工程防洪体系,在度汛及抗洪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滞后,对大洪水和超标准洪水缺少必要的应对措施。本文通过在渭河干流建设蓄滞洪区的探讨,分析了防汛抗洪及应对超标准洪水的方法,进而对根本上解决渭河干流洪水灾害提出了一些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依据模糊理论建立了河流水质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加权评价和熵值法确定了多个监测序列指标权重,给出了5级水质污染风险等级,评价了渭河干流陕西段污染物序列风险以及区间水质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渭河主干河流中下游水质污染风险较大,上游风险相对较轻。这些研究为河流水质控制与恢复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补水对于恢复受污染水体的自然属性以及重建河道的景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配合滇池水体整治,本文以典型入滇河流昆明老运粮河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蓄洪、生态调节与保育及景观水体的功能界定并计算其生态需水量,同时考虑补水成本经济性进行基于满意度的需水量修正。修正后,支流小路沟、七亩沟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 100和19 000 m3/d,下游入湖段生态需水量为34 000 m3/d,其生态-经济满意度依次为80%、80%、100%。本研究对城市人工河道生态需水量的计算及基于实际的成本-效益权衡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为城市人工河道补水工程的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湟水干流西宁~民和段河道生态基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是青海省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河流,湟水干流西宁~民和段也是青海省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之一。本文以乐都水文站和民和水文站断面为控制节点,利用实测水文资料,通过历史水文资料法,初步确定西宁~民和段河段生态基流量为4.55 m3/s。这将为湟水中下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目标提供了现实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地下水超采、平原河流断流等严重的生态问题,将河道生态流量与地下水位作为整体来考虑,系统地确定复合型生态需水。首先以河道为对象,计算了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其次,以河岸为对象,以地下水与河流补排关系和避免盐碱化为依据,以河道生态流量为边界条件,确定了支撑河道生态需水的生态地下水位。西辽河流域的地表地下复合生态需水指标由河道最小生态流量和适宜生态流量以及地下生态水位构成,可为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渭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渭河流域的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严重制约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渭河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定其水质优劣次序,为污染优先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态需水及其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生态需水对保护各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从生态需水的概念出发,将生态需水量化过程划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部分,并介绍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方法比较   总被引:76,自引:2,他引:76  
对近年来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包括水文学法、水力学法、水文—生物分析法、生境模拟法、综合法以及作者参与研究的环境功能设定法等。文章对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重点研究和评述,并结合我国情况分析了其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认为水文学法、生境模拟法、综合法和环境功能设定法相对来说都较适合于我国研究,其中生境模拟法由于实施比较复杂,应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海河干流有机污染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有机污染强度已成为七大流域之首,持久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是海河污染的首要污染物。在介绍海河流域污染概况的基础上,比较了海河干流、大沽排污河与国内外其他河流沉积物中POPs的残留水平,提出了海河干流有机污染应需研究的内容,并给出了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