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物质气催化合成甲醇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严  鲁皓  常杰  汪俊峰 《化工学报》2006,57(5):1064-1068
由生物质气合成甲醇是一复杂反应系统,本文计算了其中各个反应的反应热和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并以CO 21.5%、CO2 22.8%、H2 52.5%、N2 3.2%的气体模拟生物质气,用平衡常数法计算了在473.15~553.15 K、3~6 MPa下的平衡组成、碳的平衡转化率和所得甲醇的浓度.计算结果表明,这一体系中,主要是CO+H2生成甲醇.低温和高压有利于提高碳的平衡转化率和甲醇的浓度.并用工业C306催化剂验证了上述规律的正确性.由于反应既受热力学控制,又受动力学控制,在3 MPa时碳的转化率在533.15 K时达到最大,接近平衡转化率.随压力升高,甲醇产率及液相产物中的浓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
Nd2O3基复合氧化物上炭黑和NOx的同时催化去除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程序升温反应(TPR)技术,对同时催化去除柴油机炭黑和氮氧化物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金属氧化物及其负载金属氧化物能在富氧条件下使炭黑(C)和氮氧化物(NOx)互为氧化还原,主要生成CO2和N2,达到C-NOx两者的同时催化去除.在Nd2O3等稀土氧化物上负载K和Mn等金属氧化物能降低炭黑的起燃温度,提高NO的还原转化率,其中K/Mn/Nd2O3 上的催化反应同无催化反应相比,其炭黑起燃温度降低了170℃,最大NO→N2转化率达到75.4%.K能显著降低起燃温度,并存在最佳负载量(2 mmol•g-1).K负载量过多,可能导致稀土金属氧化物上原有活性位的覆没.  相似文献   

3.
CO2-高温液态水介质中的频那醇重排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秀阳  任浩明  李准 《化工学报》2008,59(1):96-100
提出了一种通过引入CO2来提高高温液态水中频那醇重排反应速度的方法,测定了不同CO2初始压力和温度等对频那醇重排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的引入可以提高高温液态水中频那醇重排反应的速度及产物频那酮的收率。不加CO2时频那醇重排反应的活化能为81.1 kJ·mol-1, CO2初始压力为0.2 MPa时的活化能为87.1 kJ·mol-1,二者差别不大。通过对气、液相产物的分析,确认了主要的副产物为2,3-二甲基-1,3-丁二烯,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2,2-二羟甲基丙醛电氧化的循环伏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电沉积和热分解方法制备了Ti/SnO2+Sb2O4/PbO2电极,用循环伏安法(CV)对该电极在酸性溶液中氧化2,2-二羟甲基丙醛的电极过程进行了理论探讨。重点考察了扫描速率和2,2-二羟甲基丙醛浓度等因素对2,2-二羟甲基丙醛氧化为2,2-二羟甲基丙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Ti/SnO2+Sb2O4/PbO2电极可将2,2-二羟甲基丙醛氧化为2,2-二羟甲基丙酸,此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根据Delahay理论,该电氧化过程为扩散步骤所控制,此结果为2,2-二羟甲基丙醛氧化反应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载体γ-Al2O3在423 K吸附NO和SO2气体时的TPD和DRIFTS谱图,研究了SO2和NO在γ-Al2O3上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γ-Al2O3上SO2促进NO氧化,NO促进SO2吸附,O2参与了SO2和NO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认为,NO和SO2在γ-Al2O3上吸附时至少形成两类中间体,一类中间体分解放出NO2,另一类中间体分解产生SO3,两类中间体分解后均产生氧空位,O2通过(至少为途径之一)补充氧空位重新生成晶格氧或晶格缺陷吸附氧参加SO2和NO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传文  陈晓平  赵长遂 《化工学报》2008,59(9):2328-2333
对钾基CO2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利用热重分析、XRD、扫描电镜和氮吸附仪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分析纯碳酸钾的组分为K2CO3·1.5H2O,碳酸化反应速率缓慢;先将分析纯碳酸钾样品脱除结晶水后再进行碳酸化反应时,K2CO3与气氛中的水蒸气迅速生成K2CO3·1.5H2O,不利于碳酸化反应的进行;由KHCO3分解产生的K2CO3却表现出优越的碳酸化反应性能,20 min内转化率高达85%以上,经过多次循环试验后吸收剂仍保持很高的活性。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两种改性钾基CO2吸收剂碳酸化反应机理差异的原因,通过拟合计算得到了这3种钾基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速率常数,为干法K2CO3/KHCO3循环脱除CO2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Monte Carlo方法模拟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4/APAEDMS)的本体开环共聚动力学.在兼顾模拟精度与计算经济性基础上,模拟过程采用自由体积理论简化处理扩散效应并与本征反应动力学耦合.本征动力学常数通过模拟主要共聚基元反应得到,基于优化的动力学常数通过模拟从分子水平揭示:(1)D4/APAEDMS本体开环共聚存在总活性基团的“稳态”行为;(2)D4/APAEDMS本体开环共聚反应过程的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系数存在“突变”特性.  相似文献   

8.
N-苄氧羰基-L-天冬酰胺经环化、酯化、甲基化,脱苄氧羰基得到关键中间体(4S)-1-甲基-2-氧代咪唑啉-4-羧酸叔丁酯.再与由N-[ (S) -1-乙氧羰基-3-苯丙基]-L-丙氨酸进行酰化反应,利用氯化氢脱去叔丁基,得到咪达普利盐酸盐,总收率约为26%(以N-苄氧羰基-L-天冬酰胺计).  相似文献   

9.
高温固硫物相硫铝酸钙生成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天华  李润东  周俊虎  岑可法 《化工学报》2006,57(10):2327-2331
基于竞争反应机理利用热分析实验对高温固硫物相硫铝酸钙的生成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100℃开始硫铝酸钙陆续生成,到1331℃达到最大值,高温作用导致由CaO、Al2O3和CaSO4·2H2O组成的混合物发生多晶转变,质点可动性显著增大,促进了固相反应的进行.硫铝酸钙生成可以由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 3CaO·3Al2O3·CaSO4生成属于随机成核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10.
CaSO4与CaS在N2气氛下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不同摩尔比下的硫酸钙和硫化钙混合物在N2气氛下的反应特性,探讨了其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CaSO4和CaS的固-固反应是CaS氧化生成CaO反应的速率控制反应.当CaSO4过量时,CaSO4与CaS的反应分两个阶段.在890~1120 ℃温度范围内CaSO4与CaS发生固-固反应.在1160~1330 ℃温度范围内,剩余的CaSO4发生自身分解.当CaSO4与CaS的摩尔比为3∶1时,反应的活化能最大.CaSO4和CaS的反应机理可以采用液态共熔体模型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刘百萍  方云进 《化工学报》2008,59(4):912-916
引言由于CO2排放量的急剧增加,“温室效应”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难题,固定CO2并综合利用CO2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CO2和环氧化合物经过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的工艺路线,为固定和利用CO2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环状碳酸酯不仅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沸点、高极性的有机溶剂,而且在  相似文献   

12.
4-氨基吡啶树脂吸附钼(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春华  舒增年  王永江 《化工学报》2005,56(7):1267-1270
把性能优良的配位体化合物固定化,并应用于配位催化、配位吸附、稀有金属回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是高分子配位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氨基吡啶树脂是同时含有氨基及吡啶基的功能性高分子树脂,由于功能基上的两个具有孤电子对的配位氮原子的给电子性,在一定酸度下可与金属络阴离子配位结合.本文在合成多种氨基吡啶树脂的基础上,通过筛选,详细地研究了4-氨基吡啶树脂(4-APR)对Mo(Ⅵ)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相似文献   

13.
超(近)临界流体中甲苯氧化成苯甲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宪  王倩  蒋超 《化工学报》2004,55(12):2001-2007
分别研究了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近临界水中以过氧化氢为氧源、无催化剂条件下,甲苯氧化成苯甲醛的工艺优化及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25 MPa,T=180 ℃,t=4 h,η=2.5.氧化反应呈现零级反应特征,反应活化能Ea=50.9 kJ•mol-1.在近临界水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P0,T=350 ℃,t=1 h,η=3.5.氧化反应由两个一级反应组成连串反应,反应活化能分别为Ea1=89 kJ•mol-1,Ea2=76 kJ•mol-1.  相似文献   

14.
对二甲苯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Ⅱ)温度效应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刚  李希  牛俊峰 《化工学报》2003,54(7):1013-1016
引 言对二甲苯 (PX)液相催化氧化是一个典型的芳烃氧化过程 ,现有的工业氧化方法主要有美国Amoco工艺、英国ICI工艺和日本三井工艺 ,其中后两者属Amoco工艺的改进型 ,三者均采用钴 锰 溴三元复合催化体系 ,以乙酸为溶剂 ,在 185~ 2 0 5℃、 1 0~ 1 6MPa下用空气 (分子氧 )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Raney Ni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条件(温度、压力、空速、苯酚浓度和甲醇与水的配比)对苯酚液相原位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压力以及较低的液体空速和甲醇含量有利于提高苯酚的转化率和环己醇的选择性,但是苯酚的浓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不大。针对该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研究表明,苯酚原位加氢生成环己醇和环己酮的表观浓度级数α1和α2分别为0.93和1.09,β1和β2分别为3.82和3.47,表观活化能Ea1和Ea2分别为67.8 kJ•mol-1和80.2 kJ•mol-1。将动力学研究结果与各个反应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相关联,解释了不同反应条件引起苯酚加氢反应速率以及生成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含4-氯酚废水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高压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废水中4-氯酚效果的影响,同时对4-氯酚降解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提高脉冲电压峰值和气体的流量以及降低废水溶液的电导率均可提高4-氯酚的降解效果,而醇类化合物的存在将明显降低4-氯酚的降解率.4-氯酚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降解速率常数与降解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当废水的初始pH值为7.0、电导率为80μS•cm-1、脉冲电压峰值为30kV、放电频率为60Hz、放电电极直径为0.6mm、放电距离为3.0cm时,指前因子A=1.365×10-2min-1,实验活化能Ea= 5.129kJ•mol-1.得到了降解速率常数与脉冲电压峰值、放电频率、放电距离和初始氧气流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海因酶法制备D-苯丙氨酸的酶催化过程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自行筛选的兼有海因酶和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活性的Burkholderia cepecia 1003菌种,利用海因酶法大规模制备D-苯丙氨酸,对其中涉及的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苄基海因的消旋速率常数为3.975×10-3min-1;海因酶的米氏常数为16.7894 m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0.6127 mmol•L-1•min-1;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的米氏常数为0.82688 m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4.828×10-4 mmol•L-1•min-1.对DL-5-苄基海因的溶解、L-苄基海因的消旋、D-海因的水解开环及其中间产物(N-氨甲酰苯丙氨酸)的水解脱酰氨过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参数显著性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对于这一级联酶转化反应,D-海因酶的水解反应是快速反应,而N-氨甲酰氨基酸脱氨甲酰的反应速率极小,是该过程的控制步骤.提高氨甲酰水解酶的活力将有助于提高总体的转化速率,而L-海因的消旋速率则是影响外消旋苄基海因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伟  吴成志  马碧瑶  施耀 《化工学报》2005,56(10):1843-1848
以半胱氨酸亚铁络合物Fe(Ⅱ)(CyS)2作为吸收剂,在双搅拌釜内探讨了NO吸收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T=323 K实验条件下,半胱氨酸亚铁溶液吸收NO气体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1.18×105 m3•mol-1•s-1.3种理论模型即膜模型、Danckwerts表面更新模型、Higbie渗透模型应用于该拟一级反应,增强因子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实验获得的增强因子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13%.  相似文献   

19.
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气液传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空气-水、液体石蜡-细颗粒黄沙、石英砂、催化剂构成三相体系,常压下在表观气速0.10×10-2~1.5×10-2cm•s-1 、固体浓度为0~0.34 g•ml-1溶剂、搅拌转速450~1500 r•min-1的实验条件下,采用溶氧仪研究了三相机械搅拌反应器的气液传质特性,考察了操作参数和液体性质、颗粒粒径及密度等物性因素对液相容积传质系数kLa的影响,用改进的高斯-牛顿法进行参数估值,得到kLa与上述因素的量纲1关联式,统计检验表明,所得量纲1关联式与实验值拟合情况良好,可为后续搅拌反应釜中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过程分析与模拟提供传质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韩景立 《化工学报》2004,55(2):268-270
引 言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解质一方面通过其中的离子运动起传导离子电流的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电子无法从其中通过而起绝缘电子电流的作用 ,从而将正负极反应隔开 ,实现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换 .故电池性能与电解液的性能密切相关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二次电池 ,近年来已在移动通讯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其中液体电解质是锂盐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 ,因此有机电解质溶液电导理论备受关注 .电解质溶液电导理论的研究 ,一直受到热力学与电化学研究者们的重视 .Onsager理论假定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