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蔗渣酶法水解过程的膜分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直接加热膨胀蔗渣为酶解底物,采用日本Yakult公司生产的纤维素酶(Onozuk RS)进行酶法水解反应,同时开展膜分离实验研究,为该系统优选了膜材料和膜规格,测定了膜分离的有关特性并进行了膜洗涤尝试。实验表明:分割分子量为1.0万的聚醚砜膜对纤维素酶的截留率为100%;发酵液与膜的吸附对通量的影响不明显,即在发酵液中浸泡过的膜的初始通量与未浸泡过的没多大差别;本实验条件下酶的回收率(以总活性计  相似文献   

2.
使用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发酵制得了两种黄花菜发酵液,考察了样品对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分析了其抗炎性功效、抗氧化功效、美白功效、安全性功效。结果表明,与水提液(空白对照)相比,两种发酵液的抗氧化能力更强。在细胞水平上,两种黄花菜发酵液均表现出对UVB诱导损伤细胞的修复作用,相对于经过UVB照射后的细胞模型组,细胞Ⅰ型胶原蛋白(COL-Ⅰ)、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提高。两种黄花菜发酵液的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远高于水提液,表现出良好的美白效果。通过HaCaT细胞中炎性因子IL-6、TNF-α和COX-2表达量可以看出,样品组中炎性因子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说明黄花菜发酵液的抗炎性能力大于水提液。通过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HET-CAM)可以得出,样品作用其前后均无出血现象,表明黄花菜发酵液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液体摇瓶发酵,采用DNS法测定酶活性,研究不同条件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果胶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对于HS021号菌,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初始发酵液pH 6.0,菌龄和发酵时间24 h,加入0.05%Na~+,果胶酶活性可达17.67 U/mL,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 5.0。对于HS047号菌,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初始发酵液pH 6.0,菌龄和发酵时间24 h,果胶酶活性可达15.66 U/mL,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 5.0。对于HS053号菌,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初始发酵液pH 6.0,菌龄24h,发酵时间48h,加入0.05%的Na~+,果胶酶活性可达11.32 U/mL,最适温度为55℃,最适p H5.0。对于HS053号菌木粉发酵液可以替代果胶底物发酵液。紫外诱导后,酶活均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替代菌丝发酵液进行两种桨型组合(三层平直叶圆盘涡轮,3PY和底层半圆管圆盘涡轮HY及上面两层三宽叶翼型轴流桨KCXu,HY+2KCXu)的功率消耗和体积氧传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功率下,低浓度CMC溶液中上翻操作的HY+2KCXu组合的传质能力更好,但是随着黏度的增加,两种组合的传质能力趋于相同。同时采用两种桨型组合进行黑曲霉产糖化酶的发酵实验,通过调节转速实现两种桨型下发酵罐内菌体的氧摄取速率相近,通过对产酶量、菌形、发酵液流变特性以及反应器内的传质能力对比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装有HY+2KCXu组合的罐内发酵液的表观黏度低于装有3PY组合的罐,HY+2KCXu罐内似乎更容易形成菌球,菌球的形成降低了发酵液的黏度,传质系数增大,从而提高了产酶效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替代菌丝发酵液进行两种桨型组合(三层平直叶圆盘涡轮,3PY和底层半圆管圆盘涡轮HY及上面两层三宽叶翼型轴流桨KCXu,HY+2KCXu)的功率消耗和体积氧传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功率下,低浓度CMC溶液中上翻操作的HY+2KCXu组合的传质能力更好,但是随着黏度的增加,两种组合的传质能力趋于相同。同时采用两种桨型组合进行黑曲霉产糖化酶的发酵实验,通过调节转速实现两种桨型下发酵罐内菌体的氧摄取速率相近,通过对产酶量、菌形、发酵液流变特性以及反应器内的传质能力对比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装有HY+2KCXu组合的罐内发酵液的表观黏度低于装有3PY组合的罐,HY+2KCXu罐内似乎更容易形成菌球,菌球的形成降低了发酵液的黏度,传质系数增大,从而提高了产酶效率。  相似文献   

6.
1,3 丙二醇发酵液电渗析法脱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3 丙二醇发酵液电渗析法脱盐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就发酵液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膜对电压、发酵液过滤与絮凝预处理、发酵液初始pH对脱盐效果的影响及膜的重复使用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发酵液电导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电导率温度校正系数为0.0217;膜对电压1.3~1.5 V为较适操作电压;脱盐过程耗时越长,1,3 丙二醇的损失越大;发酵液通过壳聚糖絮凝预处理后可以明显改善脱盐效果;发酵液pH对脱盐有明显影响,pH越低脱盐速率越快,膜连续重复使用15批次后性能下降明显,需要用NaOH和NaCl溶液进行清洗.  相似文献   

7.
从太湖水系灌溉的水稻田中分离出一株细菌XXG作为受试菌株,通过分析其形态特征表现、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DNA序列确定菌属;对培养基投加比、菌藻体积比、菌密度、藻密度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因素对溶藻效果的影响;选择温度(X1)、pH(X2)、摇床转速(X3)3个主要因素采用Box-Behnken Design (BBD)设计,优化影响溶藻率的环境因素;通过对比菌体重悬液和无菌发酵液对藻液的影响,初步探究其溶藻方式。实验结果表明,XXG菌与Paenibacillus sp. KU573975相似高达99.27%,初步判定该菌株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最佳菌藻体积比为5.6%,XXG菌对处于对数生长期前期的铜绿微囊藻液的6 d溶藻率达77.1%;影响XXG溶藻率的3个重要环境因素具有交叉作用,得出溶藻率与温度、pH、摇床转速的二次回归模型,该模型P<0.0001,R2=0.9727,在最佳溶藻特性下,当温度为30℃、pH=7.5、摇床转速为150 r/min时溶藻率最高,溶藻率可达92.02%;无菌发酵液仍有溶藻效应,推测XXG菌的主要溶藻方式为间接溶藻,无菌发酵液相较于细菌发酵液产生溶藻效应的减弱可能由细菌发酵液中的菌体继续分泌某种溶藻活性物质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提高疣孢漆斑菌的漆酶产量,并且降低成本,使其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还要依赖于成熟的工业化发酵技术,因此实验选用16L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对疣孢漆斑菌菌种进行发酵培养,主要通过对不同通气量、搅拌速率和补加营养物质来研究疣孢漆斑菌发酵罐培养产漆酶的培养条件,以提高菌种漆酶产量。结果表明,通气量为1.0vvm时适于疣孢漆斑菌产漆酶,并且不会对设备产生过高的损耗;搅拌器转速为150r/min时,可以有效提高发酵液溶氧量,控制菌种生长,提高产酶活力;补加营养物质的研究显示,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使产酶量出现二次高峰的效果,但补加营养物质可以延长菌种生长时间。  相似文献   

9.
含青霉素酰化酶的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含青霉素酰化酶的重组菌 E.coli A56 (p P A22)发酵过程中环境因素对酶活的影响,考察了发酵液性质变化与酶活表达之间的关系,获得了酶活较高时的优化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青霉素酰化酶在重组菌生长的平衡期后开始大量表达,苯乙酸作为限制性底物对青霉素酰化酶的合成起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旋叶膜滤机作为过滤设备对光合细菌发酵液为过滤物料进行了动态微孔膜膜过滤特性的研究.将膜技术与动态过滤技术相结合是膜分离技术的一个热点,集两者各自的优点,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其实用价值.作者在实验中研究了操作条件如转速、压力、浓度对微孔膜过滤速率的影响.过滤速率的衰减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即速率下降阶段和稳态过滤阶段.  相似文献   

11.
超滤-醇析提取黄原胶工艺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3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黄原胶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对采用硅藻土过滤预处理法的稀释倍数与硅藻土的用量进行了优化。考察了膜,膜面流速,温度,操作压力及胶浓度对超滤对水透过通量的影响,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溶剂种类,用量及pH对黄原胶醇析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复杂混合液的动态膜滤装置及其膜滤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阻力理论出发,分析了旋叶式动态膜滤装置在对复杂混合液膜滤过程中的各种膜滤阻力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多种复杂混合液的膜滤实验总结,建立了适于描述复杂混合液膜滤速率的数学模型,为工业复杂混合液的分离纯化和浓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动态膜滤技术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鼎五 《化学工程》1992,20(2):37-41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十年来过滤理论及技术的主要进展;扼要回顾了国内开展动态膜滤技术研究的历程以及国外动向,并就动态薄层过滤技术的特点进而应用于膜过滤作了重点阐述;对动态膜滤技术的应用场合和经验也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膜技术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石苟  李奠础  王娟丽 《山西化工》2006,26(3):46-48,71
介绍了膜技术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膜分离和膜生物反应器.重点分析了错流过滤应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比较了板框和陶瓷膜在乙偶姻发酵液过滤中的应用。首先分别优化了板框过滤工艺和陶瓷膜过滤工艺,然后通过3批次的试验,对比了两种工艺的优缺点,其中采用陶瓷膜工艺的产品得率比板框工艺提高了13.3%。  相似文献   

17.
旋叶动态膜分离式酶解反应器的多功能开发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新型酶解反应器 ,它将旋叶动态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其中 ,实现了边反应边分离 ,并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酶反应操作。作者针对旋转床固定化酶反应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发酵液的过滤澄清是头孢菌素C(CPC)分离与提纯的首要环节,对CPC产品的质量、成本和生产进度等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CPC发酵液的膜过滤过程,分别给出了过滤过程评价指标和滤液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对部分评价指标的分析,讨论了影响各指标水平的具体因素,并建立起了有关参量间的量化模型,从而为滤液质量的控制与生产过程的优化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膜分离工艺代替传统的过滤工艺分离长链二元酸发酵液。发酵液经过陶瓷微滤膜、卷式超滤膜过滤后,除去菌丝体、蛋白质、色素及杂质,澄清透明的透析液直接进行酸化结晶,即可得到合格产品。使用膜分离工艺不仅可以简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1,3-丙二醇发酵液金属膜过滤在不同浓缩比下的拟稳定通量、粘度及湿固含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膜的污染机理,提出了有效的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50nm膜适用于1,3-丙二醇发酵液的膜过滤,按料液体积35%加入去离子水、浓缩倍率在9左右时回收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