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处理松花江水的效果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对春季时期松花江水的处理效果,采用流动电流检测技术研究了其电动特性,并用絮凝脉动颗粒检测技术对絮凝过程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春季松花江水,单独投加混凝剂,不能有效去除浊度,投量过大还可能使浊度、色度等指标升高;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对其进行强化处理后,可使沉后水浊度显著降低,对色度、CODMn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使流动电流值SC升高,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是通过氧化作用,降低了胶体颗粒表面负电性,使胶体稳定性降低,从而有利于混凝剂对胶体的絮凝作用;对絮凝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了混凝过程,絮体形成快,絮体粒径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煤泥水快速有效沉降方法,根据兴庆选煤厂煤泥水的特性,选择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为凝聚剂,进行了自然沉降、絮凝沉降、凝聚沉降、凝聚+絮凝联合沉降等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联合使用时,通过合理的加药量及操作方式,处理后的煤泥水上清液清亮,絮团密实,有利于煤泥回收、洗水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金鸡岩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入洗原煤煤质逐年恶化、煤泥水中的细粒含量增多、处理困难等问题,选用新型有机高分子凝聚剂(8103P)与聚丙烯酰胺(PAM)对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使煤泥水中的煤泥颗粒絮凝成较大的絮团而快速沉降,达到节能降耗、创效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煤泥絮凝沉降效果,改善加压过滤机来料特性,通过分析平朔二号井选煤厂入选原煤煤种及粒度组成,研究了不同药剂及药剂浓度、添加位置、添加量对浓缩机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添加药剂量0.8 m L的煤泥水沉降效果基本类似于一次添加1.0 m L的效果,二次添加药剂能使煤泥絮团再次发生作用,加速沉降,避免了澄清水二次污染,同时总药耗量减少。絮凝剂与煤泥混合时间越短,煤泥水沉降效果越好,晃动10次的煤泥水沉降效果明显好于20次和40次,说明过度搅拌会导致煤泥已形成的絮团发生解离,造成煤泥水沉降速度降低。保护箱和走桥分别给药效果明显,入选末煤时,采用多点加药方式,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优于块煤入选,浓缩机澄清水浓度降低,系统煤泥循环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真空抽滤泥饼含水率、污泥比阻、污泥ζ电位,研究溶菌酶辅助壳聚糖调理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提取污泥絮体形态学特征进行二维分形维数(D2)分析,深入剖析污泥脱水机理。结果表明,溶菌酶辅助壳聚糖调理后泥饼含水率下降了约21.3%,污泥比阻下降了约94.5%,活性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分析调理前后的污泥ζ电位和絮体形态,发现污泥双电层被压缩,污泥|ζ|电位降至0.28 mV,同时污泥絮体密实程度增加,D2值提高到1.748,说明溶菌酶辅助壳聚糖调理活性污泥可以促进污泥胶体的脱稳、絮凝,压缩絮体颗粒间孔隙并释放部分间隙水。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聚合物在絮凝过程中作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广明  贺新 《辽宁化工》1998,27(6):304-306
研究了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絮弟剂的使用特性以及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电荷密度,投加量的关系及对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荷密度是阳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对胶体颗粒絮凝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阳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量大小在絮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另外。子量大的高分子聚合在絮凝过程中容易获得大且稳定的絮凝体。混合时间对絮体的表以及絮体尺寸大小,絮体稳定性也起着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高泥化煤泥水难沉降问题,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XRD及XRF对高泥化煤泥水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采用FT-IR和SEM对可溶性淀粉及自制的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CPSA进行表征,通过絮凝剂CPSA和无机凝聚剂聚合硫酸铁PFS对高泥化煤泥水进行了沉降试验。结果表明,煤泥中5.5μm极细颗粒物含量高达52%,29μm微细颗粒物含量达到90%以上,是煤泥水成为难处理高泥化煤泥水的主要原因。煤泥水自然沉降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煤泥水的物质组成和悬浮颗粒的粒度分布。相对于絮凝剂单独使用,絮凝剂CPSA和PFS结合使用能够减少62.5%的药剂用量,煤泥水沉降速度提高2 mm/s。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处理工艺的混凝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宁夏宁东地区黄河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混凝条件(常规混凝沉淀池、微涡旋混凝沉淀池、反冲洗水回流沉淀池)下三种水处理工艺对混凝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涡旋改造有助于提高絮凝池的混凝效果,絮体的沉降性得到改善,“跑矾”现象得到缓解,絮体颗粒数目较折板絮凝池减少,沉淀池出水浊度明显降低;滤池反冲洗水回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浊度的去除率以及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且絮体颗粒数目较微涡旋絮凝池有明显减少,说明增加水体中颗粒数目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效果;由分形维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微涡旋改造和反冲洗水回流可以明显提高絮体的分形维数,改善了絮体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在序批式反应器中培养50 d的好氧颗粒污泥与同期反应器排出的絮体污泥,在高有机负荷下曝气4 h,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MLSS较初始时分别增加了67.8%和58.5%,单位体积混合液中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的个数分别增加了15.4%和4.8%。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的粒径分布在4 h试验过程中处于动态稳定状态,基本保持不变。曝气4 h后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平均粒重分别增加45.4%和51.4%,可以看出在对有机底物的竞争中,与絮体污泥相比较,颗粒污泥由于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占有优势,颗粒污泥的增长速率大于絮体污泥,絮体污泥和颗粒污泥的密度均有明显增长,但颗粒污泥平均粒重增加比例小于絮体污泥。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壳聚糖盐酸盐对老鹳草水提液的絮凝澄清效果,利用微电泳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及图像法对上清液的ζ电位、粒度分布及絮体的分形维数等微观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考察其随絮凝剂用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盐酸盐最佳投加剂量为0.196 g?L-1,此时杂质絮凝率为90.1%,有效成分总黄酮损失率为0.8%。在最佳絮凝剂投加量下,上清液的ζ电位趋近于零,胶体粒子处于等电态,容易发生絮凝和聚沉;上清液中颗粒的粒径分布在5~62μm,平均粒径值为10.88μm,与原液相比绝大部分大颗粒被沉降;絮凝体的二维分形维数达到最大值1.43,说明絮体结构致密。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某选煤厂的难沉降煤泥水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分析难沉降煤泥水的水质特性、矿物组成、粒度组成、表面电性等。结果表明导致煤泥水难沉降的主要原因是煤泥水中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泥化现象严重,颗粒粒度小,表面带有很强的负电荷,具有胶体稳定特性,从而导致其难以沉降。  相似文献   

12.
袁善录  戴爱军 《应用化工》2007,36(12):1242-1244,1251
综述了煤质特性、粒度分布、添加剂及制浆工艺等因素对气化用高浓度水煤浆制备的影响。制备高浓度水煤浆时,应根据不同煤种,选择适宜的粒度分布、添加剂、制浆工艺或配煤技术,才能制备出适合工业化应用的高性能水煤浆。  相似文献   

13.
周瑶  谢志清  刘长友  潘海洋  赵明 《硅酸盐通报》2022,41(12):4324-4331
煤矸石浆液的流变性能影响注浆的可泵性,可通过调节粒径和水矸比对流变性能进行调控。本文测试了新鲜煤矸石浆液的流变性能、流动度及流动时间,研究了不同粒径(100目、150目、200目、250目、300目,分别对应150 μm、106 μm、74 μm、58 μm和48 μm)及水矸比(1.0、1.5、2.0)对煤矸石浆液流变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流变参数、流动度及流动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注浆建议。结果表明:水矸比是煤矸石浆液流变性能的主控因素,煤矸石浆液在水矸比为1.0时,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颗粒粒径会影响浆液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屈服应力为2.5~3.6 Pa;在水矸比为1.5、2.0时,符合Bingham模型,颗粒粒径只影响浆液的屈服应力,屈服应力为0.1~0.7 Pa。不同粒径煤矸石浆液的流动度均不低于365 mm,流动时间在27~31 s。为提高浆液的可泵性,可考虑采用较大的水矸比(≥1.5)和较长的搅拌时间(>800 s)。  相似文献   

14.
从煤质特性、粒度分布、水煤浆添加剂三个方面分析对水煤浆成浆浓度的影响。论述了提高水煤浆成浆浓度的几种常用方法,即合适的粒度分布、高效添加剂、制浆工艺与配煤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用深度萃取脱油硬沥青和尤里卡沥青两种高软化点硬沥青材料,对聚苯乙烯(PS)进行改性。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硬沥青材料的加入能使PS的冲击强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拉伸强度有一定程度下降;透射电镜微观证实,硬沥青在聚苯乙烯材料内主要以约100nm的微粒分布,均匀分散的硬沥青超胶束引起的锚钉效应是聚苯乙烯材料冲击强度提高的原因,但胶束及似晶结构不能有效分散开,导致其拉伸强度等得不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将中浓度煤浆制备成气化水煤浆的主要任务是降低平均粒径和提高煤浆浓度,添加粉煤制浆工艺、部分煤浆脱水后回掺制浆工艺和全部煤浆浓缩后制浆工艺是可供选择的三种工艺方法,其中全部煤浆浓缩后制浆工艺最为简单、经济。采用管道运输中浓度煤浆为煤化工用户提供气化水煤浆原料煤,可以摆脱传统运煤方式的缺点,更为环保、经济。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伊泰煤制油有限公司160kt/a煤制油项目气化装置制浆工艺存在的煤浆粒度级配不合理、煤浆浓度偏低等实际问题,对煤浆提浓工艺及细磨机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了煤浆提浓系统及关键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煤浆浓度和气化炉运行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低阶煤煤泥(LS)和浮选精煤煤泥(LF)为原料,通过成浆性实验并结合两种煤泥煤样的粒度分布、表面特性、灰分特征、润湿特性及对分散剂吸附性的测试结果,对LS和LF制备水煤浆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别使用LS和LF作为原料制备水煤浆,当分散剂添加量(干基分散剂与干基原料的质量比)从0%增加至0.7%时,LS的最高成浆浓度(干基煤粉与煤浆的质量比)从58%提高至59%;LF的最高成浆浓度从51%提高至57%;LF与LS相比,灰分质量分数从37.05%降低至13.62%,有机组成无变化,无机矿物中石英含量降低显著,粒度分布范围较窄,对分散剂的饱和吸附量降低;LS和LF煤样中颗粒的径距分别为2.22和1.51,LF中颗粒的堆积效率较低,粒度分布是造成LS和LF成浆性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LF的颗粒较细且尺寸较为接近,煤样颗粒表面的静电力使LF颗粒容易团聚在一起,分散剂作用于粒度较细且粒径相近的LF时,主要用于抵抗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造成LF分散剂消耗量大,采用LF制备水煤浆,需充分考虑粒度分布的影响,选用分散性能较优的水煤浆分散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水力空化作用机理,利用水力空化技术对褐煤水煤浆的成浆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浆体空化前后不同静置条件下粘度、粒度的变化趋势;通过空化试验前后样品分析,对比粘度、粒度测试数据;结果表明,空化后的褐煤成浆性优于常规处理工艺的水煤浆,空化后的粘度测试数值重现性非常好,浆体的流变特性比较稳定,浆体中细粒级煤增加,颗粒分散程度得到改善,保持了良好的悬浮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 of the interparticle potential on the shapes of the agglomerates obtained by drying slurry drople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queous alumina slurries formulated in the dispersed and weakly attractive (dispersed + added salt) states. For the dispersed slurry, the droplets dried to irregular shapes with hollow centers. When just the right amount of salt was added to produce an attractive, but nontouching, particle network, the droplets dried as solid spheres.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by relating both the nature of the particle network (repulsive or weakly attractive), the slurry rheology, and the consolidation mechanics of the networks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maintaining a spherical geometry and uniform density during droplet dry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