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熔体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增强尼龙6预浸料,研究了玻纤初始长度、玻纤含量、增韧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玻纤强度、树脂基体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玻纤含量32.2%,切粒长度为10m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08.4MPa,弯曲强度为269.5MPa,弯曲弹性模量为9.34GPa,缺口冲击强度为29kJ/m^2,冲击强度为63.4kJ/m^2,综合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短玻纤增强PA6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硅灰石/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高性能硅灰石/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硅灰石含量、硅灰石细度、硅灰石与玻纤配比、偶联剂、尼龙6粘度等对硅灰;B/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采用热烘箱法,通过阿累尼乌斯经验式对玻纤增强超韧尼龙6进行热氧老化寿命推算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按照GB7142的原理和方法对尼龙类材料进行寿命推算是可行的,同时表明受试的增强尼龙6具有优良的耐热氧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含量玻璃纤维(GF)增强改性高流动性及线型尼龙(PA)6,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GF增强高流动性PA6材料的熔体流动性明显高于GF增强线型PA6材料,尤其当GF质量分数为50%~60%时,GF增强高流动性PA6材料仍然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综合力学性能明显优于GF增强线型PA6材料.  相似文献   

5.
<正> 世界上应用玻璃纤维(以下简称玻纤)对热塑性塑料进行增强改性始于50年代,1952年美国Fiborfil公司首先开始研制成功长玻璃纤维(以下简称长玻纤)增强尼龙6,并于1956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采用的是挤出包覆法~[1],与电缆包覆法极其相似。国内最先生产玻纤增强尼龙产品的是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阻燃长玻纤增强尼龙-6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烛芯效应"以及燃烧特性,重点总结了适用于该种材料的各种阻燃体系,包括阻燃剂类型、改性研究成果。根据近年来国内外阻燃长玻纤增强尼龙-6的现状,介绍了综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环境吸湿对尼龙6力学性能影响的角度对增强聚酰胺材料进行老化研究。选用增强尼龙6(PA6)进行一系列加速调湿处理的试验。通过对不同调湿环境下增强尼龙6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环境吸湿对增强尼龙6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分子微观结构的变化来分析其机理。通过对增强尼龙材料在自然状态下调湿和加速调湿的比较,确定了增强尼龙材料制品的一个合适的加速调湿的条件,对增强尼龙材料的工业应用提供一个正确的调湿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玻纤增强尼龙6制作电动工具外壳的研究,主要对注塑成型工艺、制品的吸湿处理、解决制品翘曲变形的方法以及老化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玻纤增强尼龙6较好的注塑工艺条件为:原料干燥条件:80℃,8h、料筒温度240~250℃、模温100~120℃、尽可能采用低压快速注塑;采用在60℃热水中浸泡4~6h或在室温水中浸泡一昼夜的方法对制件进行吸湿处理,可使制件尽快达到吸湿平衡,保持性能稳定;严格控制并稳定成型工艺、注塑时保证均匀充模是解决制件翘曲变形的主要方法;由老化试验表明,玻纤增强尼龙6的耐热性及耐大气老化性均较好,可满足电动工具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工程塑料应用》2006,34(12):53-53
上海化工研究院的科技人员以合成高聚合度的聚磷酸蜜胺为主阻燃剂,以自制的阻燃剂为协同阻燃剂,复配成新型无卤膨胀性阻燃剂ANTI-9。研究了不同摩尔比的蜜胺/磷酸合成的聚磷酸蜜胺对玻纤增强尼龙(PA)6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蜜胺/磷酸的摩尔比为1.2时合成的聚磷酸蜜胺的阻燃性能最好,且产率和耐水性也比较好。在玻纤增强PA6中添加25%-30%的ANTI-9时,其阻燃性能可以达到UL94V-0级,且阻燃玻纤增强PA6的综合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长玻纤连续添加和短切玻纤制备了玻纤增强尼龙6(PA6)复合材料。主要考察了玻纤含量、玻纤种类以及挤出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和拉伸断面及玻纤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采用短切玻纤加入时,玻纤含量对GF/PA6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随玻纤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来越高,断裂伸长率变低。加工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影响。采用长玻纤连续添加时,玻纤的添加位置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不大。在玻纤含量相同时,采用长玻纤连续添加得到的材料力学性能明显优于采用短切玻纤时的性能。玻纤能均匀地分散在PA6基体中,玻纤的保留长度和长度分布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玻璃纤维、增韧剂和成核剂对复合材料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添加使尼龙66材料的蠕变变形减小,制品在应力作用下的尺寸稳定性显著提高;增韧剂的添加则使尼龙66复合材料的蠕变变形增大;而添加成核剂后,复合材料的蠕变变形减小。  相似文献   

12.
国内尼龙6增强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士华  熊党生  崔崇 《塑料科技》2003,(4):57-59,63
研究尼龙6材料的增强改性具有重要意义。从纤维增强、无机矿物增强和掺混增强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尼龙6材料增强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行研制的漫润装置,采用一体化结合的工艺路线制备长玻璃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对材料的影响,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利用这种工艺方法制取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杨旭宇 《塑料科技》2012,40(12):55-58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玻璃纤维,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6(PA6)/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表面处理前后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MFR)和断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GF含量的增加,PA6/GF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添加同样含量的GF时,采用偶联剂处理后PA6/GF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增大,MFR减小,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偶联剂KH550有效地改善了GF与PA6间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5.
短切玻纤增强石油发酵尼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周  李相魁 《塑料工业》1994,(4):17-19,24
本文介绍了玻纤增强石油发酵尼龙的制备工艺和方法,考察了玻纤含量,不同玻纤表面处理剂等地所制材料力学性能和热胀性能(线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纤处理剂以A1100为最好;随玻纤含量的增加(10-30%),GRPF尼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相应提高,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在玻纤含量为10-30%的范围内,冲击强度的变化幅度较小,通过用GRPF尼龙制作轴承保持器的应用试验表明,该材料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以尼龙6/玻璃纤维(PA6/GF)为基体材料,加入抗静电剂、无卤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制备了矿用PA6/GF复合材料,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和阻燃性能,以及ADP加入对复合材料抗静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静电剂163及抗静电剂190的加入能提高PA6/GF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当两者复配使用且质量比为1∶2时,材料表面电阻率降低至9.7×107Ω;阻燃剂ADP的加入能提高抗静电PA6/GF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阻燃剂质量分数达到15%时,复合材料阻燃等级达到UL94 V–0级;此外,无卤阻燃抗静电PA6/GF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能均能保持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7.
唐良忠  刘罡  叶淑英  何全国 《塑料》2004,33(5):74-76
采用玻璃微珠/玻纤作为复合增强体系,与PA6共混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制备了高性能增强PA6;主要研究了玻璃微珠的含量、玻璃微珠与玻纤的配比对玻璃微珠/玻纤增强PA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TAF对增强PA6加工及外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微珠与玻纤复合增强PA6大幅度提高了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当玻璃微珠与玻纤配比为1∶1~1∶3时,对PA6的增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作为聚合反应器,进行反应挤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的操作工艺条件探索。结果显示,加入未经处理的玻璃纤维对聚合影响较大,复合材料中的单体含量较纯反应挤出尼龙6的高,处理过的玻璃纤维与尼龙6经反应挤出后,材料的性能各项指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玻纤、粉煤灰增强MC尼龙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杰  熊党生 《塑料工业》2004,32(12):14-15,32
利用铸型尼龙(MC尼龙)静态浇铸的原理,通过阴离子聚合制得了玻纤、粉煤灰增强MC尼龙。研究了不同玻纤和粉煤灰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得的玻纤、粉煤灰增强MC尼龙的机械性能较普通MC尼龙有较大幅度提高,纤维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好,与基体的粘接性也相当好;加入30%玻璃纤维和10%粉煤灰可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13.8%、弯曲强度提高32.8%、弯曲弹性模量提高110%、无缺口冲击韧性提高442%、而硬度提高4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