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氨分解制氢装置在浮法玻璃工业中的应用姜达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233018)1概述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需要向锡槽内连续稳定地供给高纯氮氢混合气体作锡槽的保护气,它的数量和纯度能否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生产出的玻璃质量和成本。氢气的用量视锡...  相似文献   

2.
本标准适用于深冷法分离空气生产的的瓶包装工业用气态氮,主要作保护气用。分子式:N_2分子量:28.0134(按1979年国际原子量)1 技术要求工业用气态氮应符合表1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化工生产中,氮气属于惰性气体,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广泛用作保护气、密封气等。在医药生产中,氮气的使用较多,目前制氮技术主要有PSA变压吸附法、低温法、膜分离法,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制氮技术为PSA制氮技术。从医药化工的变压吸附(PSA)制氮技术,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邢一德 《氮肥技术》1999,20(3):41-43
介绍小氮肥企业能力扩大后,造气炉采用自动加焦装置的改造和运行情况,单炉发气量提高10%以上。本装置不照搬中氮厂自动加焦模式,而是保留原小氮肥厂造气炉供料系统,只增加单炉小料仓以解决造气厂房荷载限制问题,从而实现该厂造气炉加料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王庆春 《川化》2001,(2):29-30
氮基气氛主要应用在保护加热退火,保护加热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中渗碳,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上,早在40年代,国外就进行了氮基气氛热处理的试验,并取得了成果,但氮基气氛真正广泛的应用于生产还是在70年代初期,我国氮基气氛热处理的兴起是在70年代后期,发展速度慢,60年代初仿效工业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了以液化石油气等为原料气的吸热和发热式气氛,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控制设备,由于国内液化石油气商品化程度低以及安全使用等因素,使这项技术的发展受到限制,使得我国的控制气氛热处理设备面临“无米之炊”的境地,这样就放慢了我国控制气氛热处理发展的步伐,拉大了与国外的差距,随着我国工业的发民菜,国家对工业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日益感到控制气氛热处理落后状况的影响,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气源,寻求发展控制气氛的新起,氮基气氛热处理也逐步成为我国热处理行业技术改造的重点,近年来,无论是在保护加热退火,保护加热淬火,还是氮基气氛化学热处理方面,都有长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实用阶段,并在生产上发挥了作用,为控制气氛热处理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研究院特气组开始着手研究制备高纯氮气。  相似文献   

6.
环球信息     
医用手套的未来是中小型厂商据业内专家预测,在未来5~10年间,目前生产规模较小的特种橡胶手套生产厂商中的大部分将成为满足医疗部门和其他部门需要的主力军。这种情况,在北美地区尤甚。大型手套生产厂商将在10年内慢慢减少,10年后最多不会超过20家,而中小型生产厂商则十分活跃,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合成橡胶手套的市场份额,在未来10年内预计达到40%~60%。对目前生产规模较小的生产厂商而言,这是一次真正的机会。市场看好特种橡胶手套。在未来10年内,生产NR胶乳手套的大型厂商将继续搬迁到劳动力成本低、原…  相似文献   

7.
王云杰 《中氮肥》2004,(2):10-13
从造气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上分析影响中氮造气煤耗的因素,并与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小氮工艺流程进行比较,分析中氮造气煤耗高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工艺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溶解乙炔替代产品乙炔—C3气的工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改造原溶解乙炔生产装置生产其替代产品乙炔-C3(Ap)气,装置运转近一年表明,改造设计合理,设备运转可靠,产品质量稳定,符合Q/MHSC01-1995标准,制造成本较原乙炔气下降10%,为金属切割、焊接等散气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改造原溶解乙炔生产装置生产其替代产品乙炔-C3(Ap))气。装置运转近一年表明,改造设计合理,设备运转可靠,产品质量稳定;制造成本较原乙炔下降10%。  相似文献   

10.
陈劲松  李小定 《气体净化》2006,6(C00):152-160
合成氨工艺中串入甲醇生产,或单纯的甲醇生产工艺延伸到以生产合成氨为终端,前者的目的是通过联产甲醇。充分利用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生产甲醇;后者则是将原料气制造时带入的少量氮气与氢生产氨,避免了合成甲醇后排放氮气造成有效气的损失。单醇生产中往往需要较高的CO含量(209/5左右),变换工艺往往只需一段变换;在联醇生产中为保持原料气中有一定比例的CO,变换率的范围要求在65%~80%之间,即出口的CO含量4%~7%。  相似文献   

11.
1用蒸汽转化法制取还原气在焦化生产条件下,可以采用转化焦炉煤气中甲烷和其它炭氢化合物物方法生产含有92%~95%氢和一氧化碳碳还原气。转化过程是在干熄焦装置中,通过赤热的焦炭表面与焦炉煤气和氧化剂的混合物完成。焦炉煤气的甲烷转化方法有两种:第一种用水蒸汽,第二种用高炉煤气的二氧化碳。在这两种工艺方案中,都是在专门的干熄焦装置中利用赤热焦炭作为运动性填充材料完成转化过程。人们认为第一种方法最适合工业应用。可以利用(建筑)特殊结构的干熄焦装置,采用第一种方法制取10万m~3/h还原气。用于生产还原气…  相似文献   

12.
1脱碳工艺现状 郴州桥氮化工有限公司有2台Ф2600mm脱碳塔,均采用槽盘式分布器及再分布器,填料以规整填料为主,辅以散装填料,因此吸收装置的能力及填料的装备均比同规模企业有优势,气液冷却及再生设备经过几次改造使冷却及再生效率也有提高,因此该装置在平时生产中(非高温季节)可以满足生产需要,但在高温季节,尾气CO2含量高,有时超过0.8%(体积分数),被迫减负荷生产。  相似文献   

13.
当前煤价上涨,化肥价格下跌,化肥厂经受了比较严峻的考验,降低造气成本成了合成氨生产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化肥厂对造气实施了多种多样的技术改造与革新,如造气流程改造、吹风气集中回收、煤气炉本体改造、降低炉上温度等一系列降低煤耗、提高发气量的改造,综合起来说,改造与革新内容主要是向小氮造气学习。部分小氮企业造气状况还真不错,煤气炉气化强度高达1400-1500m^3/m^2/h,吨氨造气入炉煤耗仅1100~1200kg,而中氮企业煤气炉气化强度一般在1100~1200m^3/m^2/h,吨氨造气入炉煤耗在1400-1500kg。中氮企业造气要达到小氮企业水平应如何改进,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使用ZY-1型NCl3吸收器、密闭减压蒸发装置测定气氯和液氯中的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吸收转化率高达98%。通过控制样液蒸干程度,样品处理无损失,并对奈氏试剂比色测定时样在液酸度进行控制,以获得最大消光值。经大量实验,证明此法完全满足液氯生产对三氯化氮含量频繁控制分析要求,且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高,三氯化氮浓度范围广达0.1-2000mg/kg。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新兴合成氨固定床间歇制气工艺,探求一种新的合成氨造气节能改造之路。该工艺仅有一个短吹风和上吹制气两个阶段构成,制气时采用低浓度富氧空气加氮,既克服了传统五步法间歇制气生产强度低、消耗高的顽症,又解决了固定床富氧连续制气氧耗高、电耗高、半水煤气C02含量高,老厂需要对后系统进行大量改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新兴合成氨固定床间歇制气工艺,探求一种新的合成氨造气节能改造之路.该工艺仅有一个短吹风和上吹制气两个阶段构成,制气时采用低浓度富氧空气加氮,既克服了传统五步间歇制气生产强度低、消耗高的顽症,同时又解决了固定床富氧连续制气高耗氧高耗电、半水煤气C02高,老厂需要对后系统进行大量改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合成氨两步法固定床块煤富氧制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型舍成氨固定床间歇制气工艺,探求一种新的合成氨造气节能改造之路。该工艺仅由短吹风和上吹制气2个阶段构成,制气时采用低浓度富氧空气加氮,既克服了传统五步间歇制气的生产强度低、消耗高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固定床富氧连续制气高耗氧、高耗电、半水煤气二氧化碳含量高、老厂需要对后系统进行大量改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0概述 合成氨生产造气成本要占总成本的60%以上,为此造气生产得到了广泛地重视,人们期盼的造气生产专用控制技术也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达到现代化水平。我公司一直致力于这些专用控制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工作。在上个世纪90年代,造气生产普遍采用的微机油压控制技术,蒸汽压力前馈补偿及调节控制技术,蒸汽流量自动调节控制技术,合成氨氢氮比自调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自动加煤技术,机电一体化自动下灰技术等我公司均开发成功,并得到了大面积应用,给氮肥行业、煤气行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造气生产对先进技术的采用要求更加强烈,希望有一种控制技术能代替人的思维、能总结人的经验对造气炉生产中的炉况进行优化控制。我公司经过努力和探索,在一些先决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使炉况优化控制得以实现,造气操作工梦寐以求的全自动化连续生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海上平台的生产操作需要氮气源为平台设备提供覆盖气,吹扫气等。氮气瓶系统一般都适用于面积较小、设施简单的无人简易井口平台;而大型平台,尤其是综合性平台需要有专门的制氮系统来满足平台上的用气量。本文介绍了海上平台常用的膜制氮技术及氮气系统流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土壤硫的状况和对硫肥的需求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前世界广泛缺硫的主要原因是普遍使用高浓度化肥,随化肥带入土壤的硫减少。从1960年至1985年中国化肥中的氮、硫比逐渐增大(由1增加至10),据南方10省864个县6700个土壤样品测定,缺硫样品占总数的26.5%,估算的缺硫面积为660万公顷。中国目前已有14个省报导旅硫肥有增产效果,增产作物有20种。据1990年南方10省耕地硫素平衡估算,要维持当年土壤硫的收支平衡,需要补充的硫为101.3万吨。随着高浓度化肥的发展,中国含硫肥料的生产和使用将提到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