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丙烯酸树脂对铜系复合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对铜系复合涂料导电性能的影响,为开发铜系复合导电涂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水溶”热固性丙烯酸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剂的高成本和减少空气污染的需要,已导致美国许多新型涂料体系的发展。对于工业烘烤磁漆来说,一个重要的例子是用热固性“水溶”丙烯酸共聚物树脂,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交联剂。尽管大幅度减少了溶剂的用量,但由这些系统获得的最终漆膜性能仍大致相当于普通热固性丙烯酸涂料。共聚物的组成制造这类树脂可用的单体很多,一种单体组成的例子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国丙烯酸涂料发展现状我国丙烯酸涂料因受原料限制发展较慢。50年代只有小批量生产,主要是热塑性及纯丙烯酸类用于飞机涂装。60年代发展了热固性丙烯酸涂料及室温固化交联丙烯酸涂料用于轿车、木器等。70年代以来我国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发展十分迅速,研制和生产的品种有丙烯酸改性醇酸涂料,丙烯酸改性聚氨酯、硝基、过氧乙烯涂料,热固性丙烯酸缝纫机  相似文献   

4.
《涂料技术与文摘》2009,30(7):34-35
可以填充不平整表面和形成厚膜的防腐蚀丙烯酸环氧三聚氰胺树脂热固性涂料及其涂装方法;高性能UV固化丙烯酸涂料;对底材附着性、硬度和柔性优异的丙烯酸聚合物涂料组合物;丙烯酸聚合物耐划伤光固化硬涂料及其涂覆的树脂模塑件;一种高封闭性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固低粘的热固性丙烯酸树脂和富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备高固体分丙烯酸氨基烘漆,讨论了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酸性催干扎剂、触变剂、流平剂和有机溶剂等对涂料柱能的影响,此涂料综合性能良好,并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  相似文献   

6.
张柏钦  石钢 《辽宁化工》2005,34(12):518-519,530
采用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硝基纤维素等制成药品包装用铝箔保护涂料。介绍了树脂的生产工艺、漆的制备及性能,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高固体分羟基丙烯酸树脂为基料,将醋酸仲丁酯和碳酸二甲酯配制成混合酯类溶剂作为真溶剂,乙酸-2-乙基丁酯作为慢干剂,并用混合酯类溶剂对颜填料进行预浸泡,制备了一种建筑环保热固性丙烯酸涂料。使用BYK助剂对漆膜进行改善与调节,施工涂装时加入固化剂。实验测试表明,这种建筑环保热固性丙烯酸涂料具有良好的漆膜质量,漆膜"硬而韧",一次成膜厚,施工效率高,溶剂用量少,VOC释放少,同时,涂料和溶剂具有环保优势,适宜在建筑墙体、屋面、钢架结构涂覆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合成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与氨基树脂、颜料和助剂配制一种用于薄铝箔上的氨基丙烯酸卷铝涂料,该涂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附着力和耐溶剂擦拭等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综合性能优异的高装饰性聚氨酯家具涂料。介绍了涂料用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的配方和合成工艺,以及涂料的配制。列举了涂料的性能指标。讨论了影响涂料质量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秀云 《涂料工业》1998,28(12):39-40
丙烯酸树脂具有优良的保光、保色、耐水等性能,由其制备的涂料已广泛用于汽车、家电、卷材、仪表、建筑、皮革、铝制品等许多工业领域。溶剂型丙烯酸树脂主要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大类。丙烯酸树脂清烘漆通常是由带有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备的。1羟基丙...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种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用其配制的热固性金属罩光漆在120℃下,30 min即可完全固化,具有附着力强、硬度高、光泽好以及耐盐水性优异等特点;试验中发现,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对热固性树脂的黏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丙烯酸酯类和铬金属络合染料先配位后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黄色热固性丙烯酸树脂,并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然后用该树脂配漆并对金银丝进行了涂布处理。研究了该树脂与染料的结合方式以及该树脂配漆涂布后的性能。实验和检测的结果表明该树脂与染料的结合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热固性树脂,且配漆后表现较好的柔韧性、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等,达到工业生产要求标准。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固体分、低粘度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的配方和性能,影响树脂合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阻燃热固性树脂及其材料国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2001—2005年阻燃热固性树脂及其组成物的研究进展。值得提出的是,前5年美国化学文摘报道的“阻燃树脂”的文献共有786篇(CA134~CA141前1/3部分)其中有关“阻燃热固性树脂及其组成物”的就有362篇。占所有阻燃材料的46·1%,阻燃环氧树脂的报道量为188篇,排在热固性树脂之首,占阻燃性树脂的51·9%;阻燃酚醛树脂(包括苯并恶嗪)的报道量为35(5)篇,排在第2位,占阻燃热固性树脂的9·7%;随后依次是聚苯醚、热固性/热塑性复合材料、氰酸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含乙烯基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酰亚胺(含双马来酰亚胺),其报道量和所占比例分别为20(5·5%)、16(4·4%)、15(4·1%)、12(4)(3·3%)、11(3·0%)、9(2·4%)、8(2·2%)、7(2)(1·9%)。研究的焦点在于无卤阻燃剂、无卤无锑阻燃剂、无卤无磷无金属氧化物阻燃剂;阻燃树脂组成物聚焦在覆铜板和电子封装上;阻燃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聚有机硅氧烷作为无卤、无磷、无金属氧化物的新型阻燃剂得到世界同仁的注意。自阻燃有机硅涂料成为船舶涂料的热点。氰酸酯作为阻燃、耐热材料成为研究热点。聚芳醚作为耐高温、阻燃材料已经成为工业化的新型材料。本文介绍了11种热固性树脂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丙烯酸酯类单体、功能性单体——丙烯酸β-羟乙酯(HE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合成了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与丁醇醚化的氨基树脂(582-2)、颜填料及助剂配合,制成了适用于铝箔的卷铝涂料。该涂料显示出优异的附着力、耐MEK擦拭和良好的T弯等性能。  相似文献   

16.
周荣华 《电镀与涂饰》2010,29(8):54-57,63
介绍了军用汽车哑光军绿色面漆及其稀释剂的配制,着重探讨了军用汽车哑光军绿色面漆的施工工艺,分析了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和聚酯树脂,氨基比、消光粉、分散剂、防沉剂和稀释剂对军用汽车哑光军绿色面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丁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交联剂,氨基比为28.24∶10.44时,面漆的综合性能最佳,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New 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by addition of epichlorohydrin to the polyamides or poly(amideimide)s derived from the polycondensation of poly(alkylenepolyamide)s with some Diels-Alder adducts of resin acids. The adduct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between resin acids (extracted from rosin) and acrylic acid or maleic anhydride. The obtained polymers, which were investigated by usu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are three-dimensional, thermosetting and fairly thermostable.  相似文献   

18.
In present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resence of nano-silica particles having different surface modifications on curing reaction of a thermosetting acrylic-melamine clear-coat is clarified.Acrylic-silica nano-composites were made by grinding and dispersing of silica nano-particles in a thermosetting acrylic resin via milling. The resulting composi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curing reaction and the final film morphology. The cure reaction of the Neat and nano-particle containing clear-coats was monitor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sence of nano-silica particles, either 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reduces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cure and increases the total heat of reacti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film is also extensively influ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