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K1h27-4油藏为一具边水的岩性构造油藏,储层为高孔、高渗。该油藏自2001年投入开发,2002年8月实施全面转注,基本实现了注采同步,有利保证油藏稳产,但自2007年初油藏含水持续上升,年末油藏综合含水率达到44.1%,本年该油藏含水上升率达到5.45%,稳产难度大。为减缓油藏含水上升速度,保证油藏稳产,对其开展油藏稳产技术研究工作。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中含水期油藏开发参数进行优选,确定该油藏目前合理注采比为1.0,合理的采油速度为1.6%,合理压力保持程度为原始地层压力90%左右。K1h27-4油藏进入中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比较零散,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开展剩余油特征研究工作,同时引入油藏地质因素及开发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大大的提高剩余油认识精度,在油藏剩余油特征准确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取得较好开发效果,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充分认识该区单井产能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对该区沉积环境、储层物性、含油性以及注水开发效果、进攻性措施和含水上升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油藏含油性、物性和含水上升规律是影响单井产能的客观因素,注水开发效果和后期进攻性措施是影响单井产能的主观因素。为同类型油藏寻找提高单井产能富集区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长命山油区主力生产层位为延安组延9油层,目前综合含水高,含水上升速度较快,平均单井日产量低,产量下降较快,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多。针对目前开发中存在问题,在前期大量地质研究工作基础上,主要以油藏特征为指导方向,精细刻画井间砂体展布及微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油藏类型,并结合各类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目前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注水开发井网,提高注采对应关系,编制综合调整方案,提高该区的采出程度及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元城油田H区延10油藏边部油层薄,底水发育,经过3年自然能量开发,油井含水上升呈边部向中心推进趋势,部分采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目前油藏平均含水54.8%,开发形势变差。根据该区开发生产特征,从储层发育状况、构造特征、固井质量、改造强度及开发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高含水现状。并结合目的层见水井含水变化特征,总结高含水成因及主控因素,为下步合理技术对策的提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10西块属中渗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高达96.6%,地质采出程度达到42.8%。针对文10西块含水逐年上升,递减进一步加大的开发形势,结合油藏特点,优选区块内储层发育好且与油井连通性较好的水井,同时筛选出适合区块的调驱剂进行整体调驱。整体调驱实施后,区块产油量保持稳定,综合含水与上年相比从96.6%下降到96.3%,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达到了控水稳油的目的,使得区块开发形势好转。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长8储层开发特征,制定技术上产对策,确定合理注水强度、合理流压,控制区域含水上升速度,提高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7.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是一个长井段、高丰度的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经过16年的注水开发,油藏已经进入中高含水期,注采矛盾日益加大,水淹复杂,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逐年降低,剩余资源分布复杂;复杂断块油藏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关键技术研究是该油藏现阶段开发的必要研究课题,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降低含水上升速度、缓解油藏自然递减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耿271区长*油藏2010~2011年规模建产,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开发,受储层裂缝发育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2013年下半年开始,油藏单井点见水的现象不断出现,综合含水上升速度日益加快,长期稳产难度较大。本文根据耿271区长*油藏储层发育特点,重点分析该区见水方向及见水单井分布规律,结合前期开发技术政策,为下步油井见水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边底水块状油藏在油井见水之后,含水率上升加快,日产量下降迅速。针对这类油藏,开展有效提液技术政策和技术界限研究,提出了油井提液时机以及不同条件下的合理提液幅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这类油藏的开发,采取“初低后高”产量策略既能提高采出程度,又能控制含水上升;通过打隔板可以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开发效果;对于不同隔板半径条件,提液幅度控制在极限产量附近,开发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对这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注水能够提高注水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油藏采收率,在油田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罗36断块为一狭长的封闭性小型断块,储层岩性以生物碎屑灰岩和砂屑灰岩为主,非均质性强,裂缝较发育,原油性质较差,油稠、凝固点高,油水粘度比大。开发过程中,难以建立完善的注采井网,注采对应率率较低,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针对罗36块油藏特点和开发中的问题,开展了不稳定注水周期、注水量等方面的研究,现场应用后取得显著的控水增油效果,达到了改善区块开发效果的目的。该块的实践表明,裂缝型断决油藏实施整体不稳定注水技术对于补充地层能量、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14区为侏罗系延9油藏,边底水发育,2001年建产,2002年全面注水开发,2007年以前一直保持高效开发,2008年以后随着含水上升速度的加快,两项递减增大,开发形势变差。目前该区油藏综合含水68.0%,进入高含水前期采油期,从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可以看出,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含水上升趋势明显,稳产难度大。本文通过对油藏各项开发规律的研究,总结出油藏开发过程中好的方面,为同类油藏延长中低含水采油期采油,提高采收率,降低油田自然递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前人对研究区构造、沉积相、储层特征、油藏特征等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开发现状、包括累计产油、综合含水、采油速度、采出程度、产量递减规律等开发参数进行分析,为研究区下一步稳产及注水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习二区已投入开发30余年,目前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阶段,油井含水不断上升,目前含水高于95%的油井占总井数的59%,但采出程度仅为23%,仍然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因此需要对习二区的开发现状及潜力进行分析。结合油藏静、动态资料重新落实习二区的开发特征,分析油藏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挖潜对策,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确保习二区的稳产上产。  相似文献   

14.
生物灰岩油藏储层特点是生物礁体本身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其介壳、骨骼碎片酸化改造后可形成渗流通道,开发过程中对储层进行酸化改造可以提高单井产能。生物灰岩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油井供液不足,产量递减幅度较大;注水开发油井则面临着含水上升速度较快甚至水窜现象的危险,开发上处于两难的境地。针对官三沙一生物灰岩储层特点结合开发实践认识,逐步形成了注水+调剖+周期注水+酸化改造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区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14井区延9油藏的开发,部分采油井逐渐出现了含水上升的问题,为控制含水上升起势,通过对开发技术政策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油藏合理的注采比、采液强度以及生产压差等,并根据制订的开发技术政策对油藏进行了调整,控制住了油井含水上升的势头,为油藏长期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注水开发油藏储层各小层之间的物性差异会引起水驱前缘的不均匀推进,即形成指进现象。储层渗透率差异、油水黏度差异和储层倾角等都会影响指进的程度。储层渗透率差异和油水黏度差异的增加会加剧孔道内油水流动速度的差异,进而加剧指进现象;而储层倾角的增大则使水驱前缘的含水饱和度增大,移动距离变小,有利于削弱指进现象。在油藏高含水阶段,指进现象十分明显,会严重影响油田水驱的开发效果。通过对指进现象的研究,分析形成指进现象的原因,进而利用指进现象调整油田开发的注采结构模式,为改善高含水期水驱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商25块沙四下属稀油中等渗透率层状油藏,含水上升快成为影响该油藏开发效果的一大瓶颈。针对该油藏油层比较多、井网比较完善的特点从油藏地质特征认识入手,开展单元平面、纵向剩余油分布研究,提出了应用水动力学方法,调整注水结构,提高注水利用率,控制该油藏含水上升率,延缓自然递减率,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二类油层的开发效果,抑制区块含水上升速度,为二类油层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利用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四种周期注水的方式。通过四种周期注水方式,改变油层原有压力场分布,使油层内平面和纵向上剩余油得到有效动用。在有效降低注水量的同时,提高注入水质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最终达到控制低效无效循环,进一步挖掘区块剩余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属注水开发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油藏储层自身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沿高渗透带窜流严重,小层单层突进现象越发严重,致使有些井的主力小层出现水淹的情况,油藏综合含水进入快速上升阶段。目前解决油藏注水中存在的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水井调剖以及高含水油井堵水。本文通过油藏工程的各种方法以及对调剖工艺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对调剖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出一套适合油藏开发的调剖液体系(可动凝胶配方),并为油藏下一步改善水井纵向吸水剖面、控制油井含水提供有效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实际矿场资料进行拟合,对含水上升规律进行了提炼,阐述了靖安油田盘古梁区长6特低渗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初步分析了其控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含水上升与产能关系的研究,为特低渗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