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岗  张录社  温亮 《辽宁化工》2013,42(3):276-279
从储层宏观与微观非均质性入手,对子长油田中庄区长6储层的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空间分布,以及孔隙结构和孔隙类型的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渗透率以及夹层分布等的影响;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受砂体及沉积微相展布影响较大,沿河道延伸方向非均质性较好。研究区内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研究认为主力油层长61在层内、层间、平面上和微观孔隙上,都存在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任丘潜山油藏测井资料重新建立双重孔隙介质储层裂缝参数解释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储层综合评价指数,对多井进行了储层重新评价;并利用叠后地震资料,采用边缘检测技术对任丘潜山储层裂缝发育情况进行综合预测。综合评价成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度较好,基本搞清了储层裂缝发育规模和展布规律,为三维精细地质建模及潜力分布特点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域BZ油田南块沙河街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主要发育次生孔隙,并发育部分粒间孔,喉道主要为点状喉,局部可见片状喉。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分析化验手段,从低渗储层孔隙、喉道类型及成岩作用特征研究出发,结合喉道分布特征综合评价及沉积微相展布特征,提出了沉积主控、沉积与成岩综合作用的低渗储层成因,进而明确了研究区低渗储层成因。  相似文献   

4.
马琦 《辽宁化工》2015,(1):60-61,65
利用研究区内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高压压汞以及物性特征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及类型、孔渗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做了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主要是水云母和铁方解石;主要发育溶蚀孔隙,特别是溶蚀粒间孔;喉道类型主要为微细喉、微喉。沉积作用控制了储层砂体展布,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孔隙破坏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西W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主要从有效砂体的厚度比例、单砂体分布规模、有效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三个面认识该区盒_8、山_1、山_2段的有效砂体展布规律;并从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组合类型和孔隙结构等方面揭示该区的储层特征。研究认为:盒_8下亚段和山1段有效砂体在全区大面积分布,连续性较好;山_2段有效砂体分布范围广,但整体厚度较小;盒_8上亚段有效砂体欠发育。盒_8、山_1、山_2段储层均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溶孔+微孔型"孔隙组合在研究区最为常见,其次是"溶孔+微孔+粒间孔型"孔隙组合;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大孔隙、小喉道、孔喉连通性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南泥湾采油厂294井区长62油层组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2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孔隙以小孔隙为主。储层喉道主要有两类:其中微喉道占主导,其次是微细喉道,研究区孔隙结构主要受到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影响,孔喉结构类型与沉积相带耦合性高,是控制储层展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相关参数将孔隙结构特征分为3类,即低排驱压力—细喉道型(Ⅰ类);中排驱压力—微细喉道型(Ⅱ类);高排驱压力—微喉道型(Ⅲ类),并认为低排驱压力—细喉道型是研究区长62段的主要的储层类型,孔隙结构受到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岩心、测井及测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南泥湾油田长6储层的非均质特征,研究表明:本区长6储层单砂体内部渗透率的变化复杂,主要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砂体呈带状展布,在横向上连通性差。岩心薄片观察发现储层的微观孔隙分布也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8.
以岩心、薄片、实测物性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开展英台地区沉火山碎屑岩储层特征、储层分类评价及其测井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沉火山碎屑岩储层发育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为辅的多种储集空间类型,其中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组合的储层更为优质。结合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该区沉火山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并分析了其储层测井相特征。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田深层致密砂砾岩油藏具有埋藏深、内幕复杂的问题,开展储层特征研究,对于该类油藏优选"甜点"、实现效益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该类油藏的储层特点,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特征、空间展布特征、物性特征、地应力及裂缝发育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渤南油田义104块深层致密砂砾岩油藏的储层特征,为下一步的优选"甜点"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也为国内同类型油藏的储层描述方法及流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运用岩芯观察、薄片分析、压汞等各类测试资料,分析了志丹探区延长组砂岩的储集条件、岩石学特征、填隙物组分、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对延长组(重点是长2-长6)储层特性进行了探讨,对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沉积相控制储层砂体的展布和物性的好坏;成岩作用和成岩矿物的不同对储层孔隙空间的发育程度有重要影响;后期改造作用对岩石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岩石破碎而形成的裂缝,从而间接地控制着岩石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1.
张文奇 《辽宁化工》2020,49(7):783-786
苏北盆地古近系部分油藏近年来进入勘探开发中后期,老井潜力挖掘成了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为建立苏北盆地古近系油层老井测井解释方法,给老井挖潜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分析了储层岩性及电性特征,建立储层测井参数计算模型,确定测井解释标准。研究表明,古近系储层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溶蚀孔隙次之,属于中低孔、中等渗透率储层,建立的储层的孔渗饱参数经过验证,精度满足国家探明储层参数计算要求。通过二次测井解释梳理出了含油潜力井,有效的二次开发了潜力层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量的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压汞分析资料,对延长区长6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6储层属中-低孔、超低渗储层,在成岩阶段后期的改造作用下,其储集条件明显变好,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储集能力格局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和成岩作用控制,局部发育的微观裂缝对改善储层物性有一定作用。储集性能在平面上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物性最好;垂向演化上受成岩作用控制,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储层孔、渗性,形成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钻探证实,主要含油气层分布在腾格尔一段和阿尔善组,为勘探的主力目的层。利用现有的录井、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对主力含油层系储层的岩性、电性、物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碎屑岩储层的成份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岩石岩屑含量及泥质杂基含量均较高,以微细喉道为主的孔隙连通性较差,储层物性属低孔特低渗,在洼槽纵横向展布上具有变化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4.
榆林气田上古生界储层发育广泛,其上古生界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石炭系包括本溪组和太原组,为一套海相沉积。山西组为一套煤系地层,属于三角洲平原沉积。通过岩心薄片、铸体薄片、压汞测定、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对榆林气田长北区块山1段的砂体展布特征、储层特征以及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榆林气田长北区块山1段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长北区块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隙、次生溶孔、高岭石晶间微孔隙和微裂隙四类孔隙;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榆林气田长北区块山1段的储层特征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榆林气田长北区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卫刚  胡瑞  赵振兴 《当代化工》2014,(7):1348-1352
为寻找鄂尔多斯盆地樊学王盘山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有利储层,应用地质、岩芯及测井资料,开展了小层划分对比,建立了测井相识别模式,编制了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而研究了沉积演化规律、储层砂体展布及物性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储层进行了评价与分类、储层有利区预测,为樊学王盘山地区长4+5油层组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依据所图油田现阶段开发特点,建立三维构造模型和储层参数随机预测模型通过储层构造、断裂特征精细描述、砂体分布及连通状况、油层分布状况等以及储层参数三维空间展布特征研究,为开发部署以及开发综合调整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薄片、扫面电镜等方面的资料对姬塬长6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主要孔隙类型为次生溶蚀孔隙,喉道类型以点-片状、片状喉道、弯片状喉道、点状喉道为主,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昌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3):104-106,152
清水地区沙三段广泛发育湖底扇储集层,储层具有中低孔、低渗特征,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针对研究区砂岩普遍发育,但有效储层的分布及其含油气性难以预测的制约问题,基于岩石物理分析敏感弹性参数优选,应用叠前同时反演预测了砂体的展布特征;并结合试油法确定有效储层界限及储层类型,利用神经网络优化的概率密度约束外曲线反演技术进一步预测了有效储层及油气层的空间展布规律,部署探井1口,为勘探部署和储量上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量岩心薄片,铸体、物性等分析资料,从储集层岩石学、物性、孔隙结构。储层发育以及展布规律等方面,对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一1亚段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内储层主要发育白云岩,硬石膏质白云岩,少量灰质白云岩。储集空间除白云石的晶间孔以外,主要以溶孔为主,物性较差,属低孔、低渗孔隙性储集层。雷一1亚段储集层白云岩均成夹层,产生于硬石膏岩层,或硬石膏岩、盐岩之中,形成“盐下孔隙性白云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岔路河断陷双二段致密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成岩演化史及次生孔隙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气源岩及生烃演化、储层及分布特征,气源断裂形成演化、致密储层充注动力,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机制并建立天然气运聚模型。确定富气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有利区带优选、归纳致密气藏分布规律,指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