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针对燃烧后胺法脱碳工艺捕集能耗高的问题,在普通碳捕集系统中集成级间冷却、机械蒸气再压缩(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MVR)和富液分流解析3项节能技术,建立低能耗碳捕集系统,并将该系统与600 MW燃煤机组热力系统耦合,分析该系统对燃煤机组热经济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_2捕集率为90%时,该碳捕集系统中单位再生能耗从4.09 GJ/t CO_2降低到2.64 GJ/t CO_2,降幅达35.28%。与耦合普通碳捕集系统的燃煤机组相比,耦合低能耗碳捕集系统燃煤机组的电厂效率从30.81%增加到33.53%,提升了2.72%;标准煤耗从398.87 g/kWh降低到366.81 g/kWh,下降了32.06 g/kWh;热耗率从11 674.92 kJ/kWh降低到10 736.53 k J/k Wh,减少了938.36 k J/k Wh,热经济性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还发现,CO_2捕集率每降低1%,低能耗碳捕集燃煤机组的电厂效率增加0.054%,标准煤耗降低0.524 g/kWh,热耗率降低15.353 k J/kWh,降低碳捕集率可进一步改善电厂的热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褐煤提质梯级利用以及褐煤机组大型化,将蒸汽管回转式干燥装置与机组锅炉系统耦合,采用汽轮机低压抽汽作为干燥介质,建立了汽轮机抽汽预干燥褐煤机组经济性分析模型,提出了预干燥所需蒸汽流量与机组经济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与参考机组相比,采用汽轮机抽汽预干燥工艺将38%水分褐煤分别干燥至27%、20%和14%,采用汽轮机第5级抽汽时机组发电标准煤耗分别增加1.99、3.89和5.05 g/k Wh,采用汽轮机第6级抽汽时机组发电标准煤耗分别增加0.84、2.26和3.31 g/k Wh。汽轮机抽汽预干燥褐煤机组发电标准煤耗普遍增加;褐煤预干燥程度越浅,机组经济性越好;汽轮机抽汽品质越低,机组经济性越好。  相似文献   

3.
韩中合  王营营  王继选  周权  白睿 《化工进展》2014,33(6):1616-1623
针对碳捕集系统对燃煤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问题,以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燃烧后碳捕集系统与燃煤机组的热力系统耦合方式,建立了耦合系统热经济性评价指标,利用系统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碳捕集率及乙醇胺(MEA)质量分数变化对耦合系统的热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EA质量分数一定时,随着碳捕集率的提高,全厂热效率呈下降趋势,发电标准煤耗及全厂热耗率逐渐升高;当碳捕集率一定时,随着MEA质量分数的提高,全厂热效率逐渐升高,发电标准煤耗及全厂热耗率呈下降趋势;当MEA质量分数为30%,碳捕集率为85%时机组性能最好,此时,耦合系统的全厂热效率为36.34%,与原机组的热效率43.10%相比降低了6.76%。  相似文献   

4.
碳捕集和封存是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以600 MW机组为例,研究了碳捕集系统的能量流和质量流。提出了碳捕集系统与燃煤机组的耦合方式,计算了参考电站和碳捕集电站的热经济性。建立了碳捕集电站优化模型,以粒子群算法作为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获得了系统的最优解。基于各设备投资成本,建立了碳捕集电站发电成本和CO2减排成本模型,研究了碳捕集电站的技术经济性。利用系统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碳税收和碳售价对发电成本和CO2减排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碳捕集电站的热效率比优化前提高了1.1%;当CO2税收额高于0.33元/(kgCO2)时,碳捕集电站的经济性优于参考电站。  相似文献   

5.
韩中合  李鹏 《化工进展》2015,34(11):4114-4119
为解决国内某电厂600MW直接空冷机组5#锅炉排烟温度过高的问题,在锅炉尾部烟道加装低温省煤器,利用烟气余热加热机组凝结水。抽汽被排挤回汽轮机继续膨胀做功,增加汽轮机发电功率,降低汽轮机热耗和机组发电煤耗;同时汽轮机排汽量增加,凝汽器真空下降,机组热经济性变差。本文以TRL工况为例,对该电厂加装低温省煤器后进行了计算,得出凝汽器真空下降1.617kPa。利用热平衡法与等效焓降法,对加装低温省煤器后机组热经济性进行计算。最终结果为:热平衡法得到加装低温省煤器后汽轮机热耗下降25.711kJ/(kW·h),机组发电煤耗降低0.959g/(kW·h);等效焓降法得到,加装低温省煤器后汽轮机热耗下降26.832kJ/(kW·h),机组发电煤耗降低1.001g/(kW·h)。说明加装低温省煤器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也证明了等效焓降法与常规热平衡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碳捕集系统对燃煤机组热经济性方面的影响,以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燃烧后碳捕集的再生能耗,提出了基于碳捕集的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热力系统集成方案,阐述了该集成系统碳捕集的工作原理和吸收机理,建立了集成系统热经济性评价指标。利用系统灵敏度分析法,计算了碳捕集率对集成系统热经济性的影响,并将相关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乙醇胺溶液浓度为30%、CO2捕集率为85%、当地日照达到最佳辐射强度500W/m2时,该太阳能集成系统的热效率为43.604%,此时太阳能-燃煤机组碳捕集电站的发电成本为0.5606¥/(kW?h),CO2的减排成本为0.5557¥/(kgCO2)。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对现有燃煤电站进行碳捕集改造以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化学吸收法在碳捕集技术中发展最为成熟,但其再生能耗极高严重影响了燃煤电站自身的发电效率,因此有学者提出通过清洁能源辅助碳捕集的利用方式,其中光热辅助碳捕集应用最为广泛,但该利用方式未发挥单一光热的利用潜力。通过利用聚光光伏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品位废热辅助碳捕集可以提高光伏系统效率同时对低品位废热进行了有效利用。基于此构思了聚光光伏-光伏余热直接辅助碳捕集的新系统,建立了聚光砷化镓-余热辅助胺法脱碳的能量转化模型,验证了聚光光伏余热在质和量上都具有直接辅助胺法脱碳的潜力,依据热耗灵敏度分析优化了胺法脱碳系统关键参数,其最低热耗可达3.7 GJ/t,分析了电池工作温度及辐照强度对系统碳捕集性能以及光电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电池最优工作温度为140℃。将新系统集成于典型600 MW燃煤电站,并与参比系统比较可得:相较于单一燃煤碳捕集,电站发电效率提升6.01个百分点,同时增加光伏发电185.2 MW;相较于单一光伏发电,光伏发电量降低15.79 MW,但占接收太阳能60%的余热得到了有效利用,可实现CO2捕集461.75 t/h。新系统在典型日的光伏日均发电为61.8 MW,日均碳捕集量为155.6 t/h,为实现年碳捕集保证率达80%以上,需要约4 km2以上的聚光面积。新系统利用光伏余热代替了原本从电站低压缸抽汽,消除了碳捕集对电站的能源惩罚,同时将高品位的太阳能转化为电,并对低品位的光伏余热进行对口利用。系统最终实现了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以及化石能源的并行清洁利用。  相似文献   

8.
系统工艺优化是有效降低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成本的手段之一。本文以1000MW燃煤机组燃烧后烟气化学吸收CO_2捕集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该系统碳捕集能耗模型和成本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各流程参数对碳捕集能耗及成本的影响规律并获得基于正交设计的最优参数组合。结果显示:CO_2脱除率、吸收剂质量浓度、贫富液换热器端差能显著影响系统碳捕集能耗及成本。随着CO_2脱除率的增加(50%~90%)、吸收剂浓度的增大,脱碳系统的CO_2避免成本下降,而对于贫富液换热器端差,存在一个最优值7℃,使得CO_2避免成本最小。本次研究得到的优化方案的再生热耗为3.61GJ/t CO_2,相比基础方案下降10.9%;单位投资为3156.7元/k W,相比基础方案下降12.2%;单位运行成本为177.3元/t CO_2,相比基础方案下降8.0%;CO_2避免成本为315.86元/t CO_2,与基础方案的364.52元/t CO_2相比,下降13.3%。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电厂300 MW CFB锅炉排烟温度较高的问题,通过在锅炉尾部烟道内布置低压省煤器,来降低排烟温度,同时可提高机组热经济性。根据低压省煤器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参数要求,考虑排烟温度降幅受受热面低温腐蚀、管壁磨损、回热系统级间焓升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布置方案,并采用等效焓降法对方案的热经济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方案3机组热经济性较高,额定负荷下,煤耗可降低1.517 g/k Wh。布置低压省煤器后,节能效果显著,可为同类型机组的节能降耗改造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煤制烯烃工程蒸汽动力系统存在的参数低、煤耗高、备用量大、管网不平衡等影响系统大型化的关键性问题,对运行中系统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超临界燃煤机组和总管制蒸汽管路等方法,提出了一种适应于更大规模煤制烯烃工程的蒸汽动力系统设计形式。在120万t/a煤制系统工程蒸汽动力系统设计中,配置2台350 MW超临界燃煤机组,结合8~9级回热和1级再热系统,可以将系统供电煤耗降低从450 g/k Wh降低到320 g/k Wh。利用机组间总管制的蒸汽管道可以实现蒸汽管网的灵活切换,在"零备用"条件下满足年运行8 000 h以上的高可靠性要求。系统发电出力不仅可以满足煤制烯烃工程自用要求,还可以向周围电网输出255 MW。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随煤制烯烃工程规模的变化灵活配置,满足未来更大规模工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陈扬  吴烨  刘兴  刘冬 《洁净煤技术》2023,(4):109-120
利用碳捕集、封存系统(CCS)减排燃煤电厂CO2是碳中和必经之路,但目前较高的碳捕集、封存成本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针对某300 MW燃煤机组,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提出并搭建了基于碱金属基干法碳捕集、封存耦合供冷系统,利用凝结水循环进行深度耦合,达到回收CO2压缩封存过程中冷量的目的,有效降低碳捕集成本。在不耦合供冷过程的情况下,通过回收CO2吸附过程释放的反应热,降低碳捕集系统单位耗电量至413.79 kWh/t(以CO2计,下同);此时CO2压缩封存过程能耗仍巨大。为此,在上述碳捕集封存系统进一步耦合供冷机组。通过模拟计算可得集成后新系统降低了CO2压缩程度,此时加压封存过程的单位耗电量降至247.54 kWh/t,降低了2.3%,CO2捕集封存总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33.77%。此外,供冷机组的引入还会降低额外投资成本,如通过提高CO2吸附床内的换热温差,减少受热面布置量和吸附剂装载量,从而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温省煤器可有效回收锅炉尾部的烟气余热,提高机组效率,以某电厂1 000 MW机组为工程应用背景,根据能源梯级利用原则,优化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提出了4种不同的余热利用方案。利用矩阵法,计算得到各方案的汽耗降低值。通过对比分析,相对于低温省煤器布置于空预器出口的传统方案,采用空预器烟气旁路的方案,可使得供电煤耗降低值由1.85 g/k Wh提高至3.14 g/k Wh,机组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超低排放改造后,CFB锅炉多采用炉内外两级脱硫的方式,这种脱硫方式存在最优的内外脱硫容量分配方案,使整个机组在排放达标的前提下,脱硫、脱硝物料消耗及锅炉炉效的综合经济性最高。为研究炉内外脱硫容量最佳分配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建立炉内外脱硫容量分配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调取大量运行数据,测算不同边界条件下,最优的炉内外脱硫比例。结果表明,按照最优脱硫比例运行,预计实例电厂A全年节约费用108万元,相当于降低煤耗2.66 g/k Wh;实例电厂B全年节约费用140万元,相当于降低煤耗1.52 g/k Wh,说明其是兼顾节能减排的有效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常规燃煤机组碳捕集系统的技术经济性,以基准情景为基础,根据国内某10万t CO_2燃烧后捕集系统的投资情况,利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对5种脱碳情景的投资进行估算。在保证内部收益率为8%的前提下,分析了5种脱碳情景的上网电价、CO_2综合减排成本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CO_2综合减排成本中,厂内碳捕集成本比例最大;随着燃料价格的上涨,CO_2综合减排成本逐渐增加;随着CO_2综合收益的增加,上网电价可以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干-湿冷却系统对空冷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环境温度影响, 空冷机组夏季工况的运行背压高, 严重限制了机组的带负荷能力, 并影响机组的热经济性和安全性。分析了一种干-湿混合冷却系统, 将汽轮机排汽分流出一部分通过循环水冷却, 以降低机组夏季工况背压。建立了干-湿混合冷却系统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数学模型, 并以某33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揭示了机组背压和净功率随主蒸汽流量、湿冷分流量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蒸汽流量为1120 t·h-1、湿冷分流量为175 t·h-1时, 机组出力从326.266 MW达到330 MW满负荷运行, 提高了3.734 MW, 背压由46.8 kPa下降到31.9 kPa, 机组的热耗率降低了110.9 kJ·(kW·h)-1, 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了4 g·(kW·h)-1。  相似文献   

16.
王建勋 《化工进展》2020,39(z1):85-89
介绍了“低压缸零出力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热力系统,并针对运行背压变化对低压缸零出力技术安全性及经济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机组在低压缸零出力工况下运行时,在主蒸汽流量为1961.0t/h情况下,运行背压由0.0049MPa降到0.0029MPa,低压缸容积流量则由3387137m3/h增长到5449587m3/h,供热负荷由862.4MW增长到899.0MW,机组发电煤耗由198.7g/(kW·h)降低到186.0g/(kW·h);在主蒸汽流量为1861.3t/h情况下,运行背压由0.0049MPa降到0.0029MPa,低压缸容积流量则由3391026m3/h增长到5446086m3/h,供热负荷由821.9MW增长到858.6MW,机组发电煤耗由201.7g/(kW·h)降低到187.0g/(kW·h)。可见机组在低压缸零出力工况下运行时,通过增加低压缸的容积流量,会增强低压缸运行的安全性,因此通过适当降低机组运行背压,有利于改善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并且能够降低机组的发电煤耗,提高机组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马有福  杨丽娟 《化工进展》2016,35(12):4088-4095
对电站锅炉排烟余热进行回收,使一部分锅炉冷端烟气热能梯级利用于汽轮机回热系统,是燃煤电厂增效减排的重要途径。以某600MW超临界燃褐煤机组为例,对低温省煤器、送风分段预热和旁通烟道3种锅炉冷端优化热力系统进行了热经济性与技术经济性比较。结果表明,由上述3种系统回收锅炉排烟由148℃降温至90℃余热,机组供电标准煤耗率分别减小4.43g/(kW·h)、5.84g/(kW·h)和6.48g/(kW·h),项目投资分别为2562万元、2348万元和2261万元。以机组在THA工况下年运行5500h计,3种系统每年由节煤增加净收益994万元、1350万元和1514万元,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3.13年、2.00年和1.71年。可见褐煤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可明显提高电厂效率。3种冷端优化热力系统中,旁通烟道系统展示出最优的热经济性和技术经济性,建议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基于钠基固体吸附剂的燃烧后脱碳技术应用于燃煤电厂后综合能耗偏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与供热机组结合的碳捕集/供热双机组系统,利用低温热网回水回收系统低品位余热。依据双机组的抽汽混合与否构建了两种系统流程,分析了两种不同方案下的系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效回收脱碳系统碳酸化反应余热后,独立抽汽方案中碳捕集综合能耗从4.05GJ/t CO2降低至1.26GJ/t CO2,而混合抽汽方案中碳捕集综合能耗降低至1.13GJ/t CO2,同时双机组系统的热网供热量较单供热机组分别增加了67.5%和72.8%,经济效益显著。分析了混合抽汽方案的系统中碳捕集综合能耗随相关运行参数变化的规律,发现碳酸化反应温度和热网回水温度因为能够直接影响系统余热利用程度因而更易对碳捕集综合能耗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化学吸收法碳捕集技术是燃煤电厂脱碳的重要途径,但高能耗制约了其发展。集成MVR热泵的工艺流程改进作为降低捕集能耗的重要手段,现有研究大多以软件模拟优化该流程,存在约束条件选取不灵活、参数优化仅对MVR环节局部优化和模拟流程繁琐等缺点。为弥补以上研究不足,以300 MW机组及年产量200万t碳捕集系统数据为基础,对集成MVR热泵的解吸单元进行约束条件设置灵活、优化过程直观的整体建模优化。首先建立MEA吸收CO2热力学模型及MVR热泵设备数学模型,得到MVR热泵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以最小等量解吸能耗为目标函数,对贫富液换热器小端差及二次蒸汽压缩终压进行优选。之后基于优选结果,在二次蒸汽压缩终压为140 kPa,贫富液换热器小端差为5℃时,对MVR系统闪蒸压力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优闪蒸压力为109.2 kPa,捕集系统最小等量解吸能耗为2.82 GJ/t(以CO2计),相比于常规碳捕集系统节能率(5.61%)节能效果明显。对集成MVR热泵的节能优化方案的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节能方案总投资为708.28万元,年净收益523.55万元,...  相似文献   

20.
商丘裕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315 MW机组原设计锅炉排烟温度123℃,实际运行中夏季排烟温度150~160℃,远高于原设计值,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也给锅炉尾部设备如除尘器的运行带来了隐患.本技术方案,在烟气系统空预器出口、除尘器前加装低温省煤器,与热力系统中的低压加热器并联,回收烟气余热,加热汽轮机凝结水回水,减少汽轮机的中间抽汽,排挤的汽轮机抽汽继续在汽轮机做功,增加汽轮机发电量.同理在机组发电量不变时,降低机组煤耗量,保证除尘器等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回收的余热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采用等效焓降法,经计算当锅炉烟气温度由150℃降低至120℃时,机组供电煤耗将降低1.651 4 g/(kW·h),全年可节省标准煤2 955 t/a,年回收收益23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