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氮气保护下,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钠作为引发剂,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酸接枝共聚。经干燥后制备吸去离子水迭700倍的吸水性树脂。探讨了反应时间、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中和度、反应温度、淀粉用量、干燥温度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树脂,探讨了单体配比(mAA/mAM)、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时,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4:1,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聚合单体(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总质量的0.02%和0.4%。  相似文献   

3.
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微波辐照下合成了凹凸棒复合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质量比、凹凸棒的用量、微波反应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并用IR谱对最佳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凹凸棒的质量比为15:3.5:1,引发剂用量占单体质量0.6 %,交联剂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05 %,反应器功率为600 W,反应时间40 s。  相似文献   

4.
水溶液聚合法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海燕  代加林 《广州化工》2012,40(11):117-119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的吸水树脂,并探讨了单体浓度、单体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吸水树脂吸水量的影响,最大吸水率为799.3 g/g。  相似文献   

5.
用过硫酸钾做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用量比、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木薯淀粉在接枝前和接枝后的结构和性能.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酸/丙烯酰胺质量比1∶3,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是单体质量的0.12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67%.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6.
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硝酸铈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高吸水剂性树脂。研究了引发剂浓度、交联剂用量、单体与淀粉质量比及氢氧化钠用量对产品吸水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浓度为5.0×10-3mol/L;交联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0.20%;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3;氢氧化钠用量占单体质量的30%时,产品的吸水性可达1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接枝共聚法制备超强吸水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硫酸铈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超强吸水剂。研究了引发剂浓度、交联剂用量、单体与淀粉质量比及氢氧化钠用量对产品吸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引发剂浓度为5.0×10-3mol/L;交联剂用量占单体质量的0.20%;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1∶3;氢氧化钠用量占单体质量为30%时,产品的吸水率可达1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接枝底物,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为交联剂,制备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对CMC/AM质量比、MBAM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聚合的最佳条件为:CMC/AM为6/1~7/1,交联剂MBAM为0.003 g,引发剂为单体质量的1%~2.5%,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3.5 h。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玉米淀粉和海藻酸钠为原料、丙烯酸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胺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出吸水性能较好的淀粉-海藻酸系树脂,并进一步通过对海藻酸钠用量、反应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淀粉-海藻酸系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进行实验分析,得出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钠(AA-Na)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微波辐射进行水溶液聚合制备可溶解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探讨丙烯酸中和度、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温度等对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浓度为19%,中和度为80%,引发剂用量为0.05%,交联剂用量为0.002%,反应温度35℃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酰胺(PAM)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郭玉杰 《山东化工》2011,40(3):28-31
以α-甲基丙烯酸和多种丙烯酸酯类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吐温-60为复配乳化体系,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为交联剂,通过乳液聚合,合成出增稠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含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共聚物增稠剂增稠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体配比是影响增稠剂各项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当SMA=1%时。增稠性能最好;随着交联剂的增加,耐盐性下降,增稠黏度先增大后减小,在交联剂为0.3%时出现最大值;引发剂量为0.3%时,所得聚合物的增稠性能最好,为0.4%时,所得聚合物的耐盐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刘淑琼  林秋月 《广东化工》2013,(24):193-195
本实验采用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氢氧化铝作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并探讨了单体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配比率、丙烯酸的中和度、交联剂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单体的配比率0.3~0.4,丙烯酸的中和度60 %~70%,交联剂的用量约占单体0.03 %~0.05%,引发剂用量约占单体的0.2%加.3%,聚合温度为55~60℃时,合成树脂的吸水倍率达最大,为995.35 g/g.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类共聚物超吸水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作原料,以氢氧化铝为交联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共聚物。讨论了其在蒸馏水和NaCl水溶液中的吸液性能,考察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丁艺为:n(AM):n(AA)为O.3-0.4,AA的中和度为70%,过硫酸钾和单体的质量比为0.2%-0.3%,氢氧化铝和单体的质量比为0.03%-0.05%,聚合温度为55-60℃。测得的吸水倍率为1050g/g。  相似文献   

14.
高吸水性树脂PAMA的超声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辐射下,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合成AM/ AMPS(PAMA)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结果表明:单体中AM的质量分数25%、反应体系pH值为2.0、反应温度为45 ℃和交联剂的质量分数为0.01%时,PAMA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的吸...  相似文献   

15.
魔芋接枝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运  周德海  杨林国  付健健 《应用化工》2005,34(12):763-766
以魔芋精粉(KF)和丙烯酰胺单体为主要原料,在引发剂作用下用水溶液聚合法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多种因素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F与AM质量比等于1∶4,引发剂过硫酸铵的浓度为4×10-3mol/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70℃,pH值为8,交联剂用量为0.04%(占KF与AM质量)时制得的树脂吸水性能最优。本实验条件下,树脂最大吸水量达到230 g/g。通过对接枝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该接枝反应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秦磊  王超  张龙 《塑料工业》2012,40(2):13-16,63
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铵体系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常温聚合工艺制备了磺化腐植酸-聚丙烯酸类吸水树脂。研究了腐植酸磺化过程中磺化剂种类,磺化温度的影响;讨论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对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磺化腐植酸-聚丙烯酸复合吸水树脂,不但有效克服了传统的聚丙烯酸类高吸水树脂耐盐能力差的缺点,而且还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离子交换性能和吸附性能。应用耐盐碱型的高吸水树脂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 new cellulose‐based superabsorbent polymer, carboxymethyl cellulose‐graft‐poly(acrylic acid‐co‐acrylamide), was prepared by the free‐radical grafting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 (AA) and acrylamide (AM) monomers onto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 in the presence of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as a crosslinker with a redox couple of potassium persulfate and sodium metabisulfite as an initiator. The influences of reaction variables such as the initiator content, crosslinker content, bath temperature, molar ratio of AA to AM, and weight ratio of the monomers to CMC on the water absorbency of the carboxymethylcellulose‐graft‐poly(acrylic acid‐co‐acrylamide) copolymer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polymer's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 the bath temperature was 50°C; the molar ratio of AA to AM was 3 : 1; the mass ratio of the monomers to CMC was 4 : 1; and the weight percentages of the crosslinker and initiator with respect to the monomers were 0.75 and 1%,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water absorbency of the optimized product was 920 g/g for distilled water and 85 g/g for a 0.9 wt % aqueous NaCl solution. In addition, the superabsorbent possessed good water retention and salt resistance.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3: 1382–1388, 2007  相似文献   

18.
新型改性高吸水树脂P(AA-AM)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茜璐  陈馥  林集  闫杰 《应用化工》2009,38(11):1638-1641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出原位自交联高吸水树脂P(AA-AM)。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合成工艺为:n(丙烯酸)∶n(丙烯酰胺)=4.5∶1,单体浓度5%,中和度70%,交联剂0.12%,引发剂0.30%(以上均相对AM、AA总量而言);产物的最大吸液性能为:吸蒸馏水最大倍率QW=2 152.4 g/g,吸10%盐水最大倍率Q盐水=28.5 g/g;由于引入适量的AM,产物吸水率和吸盐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产物形态由最初的粘接颗粒变成分散颗粒。  相似文献   

19.
以氧化还原引发剂(NH4)2S2O8和N aHSO3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法合成了丙烯酸钠—丙烯酰胺—疏水单体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聚合浓度、单体含量及引发剂用量等对共聚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实验证明该高吸水聚合物耐盐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辛烷基磺酸钠(NaAMC8S)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引发剂含量、交联剂含量、AA中和度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基单体NaAMC8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吸水树脂的盐水吸收能力,当引发剂含量为0.2%,交联剂含量为0.02%,中和度为75%,加入NaAMC8S为0.5%时,共聚树脂吸自来水的量为601mL/g,吸0.9%Nacl水溶液的量为154m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