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色渗彩釉的试制及其着色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波  林营  王芬 《中国陶瓷》2005,41(1):61-64
以铁钴锰铬的硝酸盐为发色化合物、甘油为调粘剂、柠檬酸钠为配合剂和异辛醇磷酸酯为渗透剂,通过大量实验成功地试制出了颜色、渗透深度和色饱和度梯度均较为理想的黑色渗彩釉。采用色度分析和模糊理论对渗彩釉的性能指标进行了表征,通过X R D、S E M和I R等测试手段对渗彩釉的发色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关于玻化砖红色渗彩釉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无机盐、有机盐、络合物的特性及渗彩工艺特点出发,对红色渗彩釉的技术特点及难点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说明,并从理论上推测了红色渗彩釉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目前玻化砖铁红渗彩釉的技术难点的分析,另辟新路,找到一种间接实现铁红渗花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配方、工艺诸方面研究了影响玻化砖渗彩釉呈色及渗透性的主要因素。研制出了颜色饱和度高、渗透深度大、颜色梯度小的高档玻化砖渗彩釉产品。  相似文献   

6.
高档玻化砖渗彩釉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配方,工艺诸方面研究了了影响皮砖渗彩釉呈色及渗透性的主要因素,研制出了颜色饱和度高,渗透深度大,颜色梯度小的高档发玻化砖渗彩釉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渗彩釉在玻化砖坯体中渗入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进行了探讨,并通过XRD、SEM、和IR等分析手段对玻化砖渗透层显微结构及发色剂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Fe—Co—Ni三元系统渗彩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振峰  曾华生 《陶瓷工程》1997,31(4):3-7,23
本文对Fe-Co-Ni三元系统渗彩釉作了全面研究,研制成功了颜色鲜艳、渗透深度大、色饱和度梯度小的亮蓝色、墨绿色、紫红色、褐色、橙黄色、土黄色渗彩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Fe—Co—Ni三元系统渗彩釉作了全面研究,研制成功了颜色鲜艳、渗透深度大、色饱和度梯度小的亮蓝色、墨绿色、紫红色、褐色、橙黄色、土黄色渗彩釉。  相似文献   

10.
铜系色釉的试制及着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波  侯撑选 《陶瓷》2003,(4):24-26
通过大量实验成功地试制出铜系色釉,对试样进行色谱分析并描述了色釉的表观效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较为详细地对铜系色釉的着色机理及呈色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炻质瓷装饰用无公害镉硒大红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成功地制备了一种适用炻质瓷装饰的大红釉。该釉以包裹型镉硒红色料为着色剂,基釉为长石一石灰混合生料釉,氧化气氛下烧成。新的釉料完全无镉溶出,不含铅、铋、钡、锌、锑、铜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符合当前陶瓷装饰必须无公害的新理念。用SEM,EPMA,OM,XRD等对釉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定性与成分分析,研究了其显色机理。对釉的主要性能如分光反射率、热膨胀系数、显微硬度、熔融温度、铅镉溶出量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釉的物相组成主要是玻璃相、残余石英及ZrSiO4-Cd(SxSe1-x)色料;该釉是未熔融的包裹型色料晶体呈色,色料在釉中均匀分布;坯釉中间层发育良好,有莫来石、钙长石类晶体析出。其成熟温度为1150~1200℃,呈色纯正,鲜艳明快,不流不裂,釉面硬度高,耐化学腐蚀性好,铅、镉溶出量完全达到ISO6486-2:1999(E)新规定。  相似文献   

12.
孙莉  赵达峰 《硅酸盐学报》1991,19(6):549-555
研究了表征桃花片铜红釉的3个特征——红釉区、绿苔点和泛绿区的化学成份和显微结构。首次通过实验揭示了桃花片铜红釉的着色剂是小于2μm的细分散的金属铜粒子;初次给出了泛绿区和绿苔点的化学成份和它们的结构特征。阐明了泛绿区是由许多含有硫化铜的微粒所引起的,而肉眼所能分辨的绿苔点实际上是一个绿色环状小圈,是该处基质玻璃釉中局部富二价铜离子而形成的。讨论了桃花片铜红釉的特殊色泽和色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分相呈色陶瓷釉的特性及呈色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R2O-Al2O3-SiO2-P2O5(R2O为Na2O,K2O,L2O;RO为CaO,MgO等)系分相基础釉中引入不等量的Ca3(PO3)2、滑石、石英和方解石,研究了以分相微珠结合基础釉基色获得不同釉色的方法.以四角配料实验法、能谱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分相法呈色的物理光学原理以及釉的组成、烧成温度对分相微珠及呈色现象的影响.研究表明:分相釉的呈色机理符合Rayleigh散射及Mie散射规律,即当分相微珠尺寸小于100 nm时,釉层以Rayleigh散射为主,釉色呈蓝色;而分相微珠尺寸大于入射光波长时,则以Mie散射为主,釉色呈乳白色;控制分相微珠尺寸及分布状态是获得分相色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成,仿制钧红分相窑变釉,基本达到了其深浅不同的青蓝色流纹与紫红色交相辉映的效果。实验中借助色度计、SEM等手段,探讨了Si/Al摩尔比、促分相剂P2O5添加量及着色氧化物CuO和Fe2O3含量对钧红分相窑变釉呈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铬锡红釉呈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X R D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电子探针( E P M A) ,研究了铬锡红釉的呈色机理,讨论了基础釉的组成和烧成制度对铬锡红釉的呈色品位和呈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玉书  刘宁亦 《陶瓷学报》1997,18(3):162-166
本文研究了钛釉的熔块玻璃的组成及其熔融特性,选择了钛乳浊剂的加入量,并且借助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讨论了钛釉的乳浊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不完全燃烧理论在铜红釉烧成气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铜红釉烧成气氛的研究中,应用了不完全燃烧理论,详细推导了其计算过程。结果表明:用不完全燃烧理论确定铜红釉烧成气氛是切实可行的;该理论对实验陶瓷烧成过程,特别是对气氛敏感的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的颜色釉生产指导性意义和控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择K2O-Na2O-CaO-MgO-ZnO-Al2O3-B2O3-SiO2多元系统,不添加或添加少量超细硅酸锆,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使釉熔体在一次烧成过程中形成分相-微晶的复相结构,实现平滑光亮的釉面外观,应用SEM,TEM,EDS,XRD等方法,对K2O-Na2O-CaO-MgO-ZnO-Al2O3-B2O3-SiO2多元系统中所设计组成点的瓷釉物相及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釉层中大量的分相液滴是造成乳浊的原因,研究了添加少量 硅酸锆对分相过程的影响规律,通过设计合理组成及快烧工艺,可得到釉面综合质量良好的固-液复相乳浊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骨灰乳浊白釉的基础釉组成范围;组成、骨灰量、烧成温度对白度的影响。对骨灰乳浊白釉的微观结构、乳浊机理、影响白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骨灰乳浊白釉的乳浊现象是釉玻璃分相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