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小氮肥行业传统的仅依据煤气温度操作的方法严重滞后;b.排出灰渣温度测温点应规范位置;c.倡导推广测温炉箅,炉箅测温点位置设计十分重要;d.介绍如何依据炉底设备各测温点温度变化指导操作。  相似文献   

2.
6掌握好炉顶,炉底温度 在吹风和上吹过程中,炉顶温度偏高而且上升幅度大,说明炉内火层上移或气化不匀。吹风和上吹时气体带走大量显热,使制气效率下降,产气量少。如果炉底温度偏高,波动幅度大,说明火层下移或局部下移,致使下灰返焦多,炉底设备寿命短,下吹气体带走热量增多,热利用率下降。炉顶炉底温度都偏高,灰渣全是黑褐色疤块,坚硬、质重、无孔、细小渣块少,为炉况严重恶化的前兆。炉顶温度稍高且有上升趋势。炉底温度偏低且有下降趋势,.说明炉内气化不匀,局部结疤,为炉况即将恶化的前兆。所以,炉顶和炉底温度是正常操作中一个重要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二氟一氯甲烷过热蒸汽炉炉底外表面温度严重超温的原因,选用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刚玉浇注料、高铝型耐火陶瓷纤维、高温密封胶泥和绝热浇注料等对炉底进行保温绝热。实施后,在保温总厚度(330 mm)不变的情况下,炉底外壁温度由平均约210℃降低至约98℃,燃料的消耗量由平均约342 m3/h降低至约293 m3/h,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φ2260半水煤气发生炉在运转中,常因为炉底温度高引起润滑油失去润滑能力而造成环与支撑环之间的严重磨损,导致齿圈移位、灰盘出轨、炉内负荷大损坏蜗轮等事故,被迫停炉检修,影响生产。为了解决炉底润滑这一矛盾,我们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原配炉底注油部分不合理,压力小,炉底温度一高便严重降低了润滑油的粘度。为此,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对原有润滑装置改用了活塞式注油器压入黄油的办法进行润滑,同时对环与支撑环贮油孔进行了微量扩孔。使用中做到班班加油,既方便又省力。去年八月份开车使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该院组织设计的3.3m煤气发生炉炉底结构的几点改进措施,即扩大了炉底灰盘和底盘尺寸;炉底齿轮传动部分改用滚动轴承;炉底增加了特殊的防尘密封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1存在的问题我公司2011年5月投产的5000t/h熟料生产线,配置Ф4.8m×70m回转窑,五级双系列预热器,离线型N-MFC流态化分解炉和一台132kW流化床风机(全压11.7kPa, 259.6m~3/min) 。该生产线投产以来,分解炉陆续出现压力高、分解炉进风管道积料等问题。分解炉炉床压力高给操作带来困难,正常生产时压力在4.0±0.5kPa,随预烧温度波动升高,炉床  相似文献   

7.
仝磊 《硫酸工业》2011,(3):40-40
我公司现有1套120kt/a硫铁矿制酸装置,采用弱氧磁化焙烧工艺产黑渣,生产过程中曾出现炉温聚集(最高温度达到1000℃)、净化稀酸氟腐蚀严重等问题,后通过调整工艺指标和技术改进,确保了装置稳定生产。入炉矿w(S)38%~39%时,通过调节风量和炉底压力,使部分矿尘在沸腾炉上部空间燃烧,沸腾床温度可控制在950℃以下。通过调节入炉风量,合理控制沸腾炉出口炉气氧含量,使炉底出渣呈黑色。原设计净化稀酸经板框压滤机脱除污泥后再经膜过滤,过滤清液用作干  相似文献   

8.
我公司制气厂现有3台Ф3.6m水煤气型两段气化炉,经过一年多运行后,炉底经常发生爆炸现象,尤其是在每次开炉初期,严重时曾将炉底除灰拉转方门炸掉,严重影响生产。为此,我们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并根据原因分析采取了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1改造的指导思想1.1蒸汽质量是煤气发生炉的关键问题,上吹蒸汽带水因炉内的灰渣层对炉况影响不大,蒸汽带水的要害是下吹阶段。所以我们对下吹蒸汽人口进行了改造。1.2我厂原是年产5000T合成氨的小厂,现以实现年产3万T合成氨,有煤气发生炉由2400mm三台rp2260mm一台。因锅炉送来的蒸汽为180C的饱和蒸汽经常带水、蒸汽分配缸排放频繁、蒸汽浪费严重,造成上行出口温度彼动,炉面煤块粉化,影响单炉发汽量,改造前下行蒸汽进口在上行出口管根部(如图)蒸汽带水严重时(下吹阶段)炉压升高,上行温度急剧下降。又从三楼跑到一楼排放,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有限元素法求解二维稳定温度埸,应用迭代技术确定炉底1150℃等温线位置,提供了一种计算高炉炉底温度分布的有效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就几种不同衬里条件的炉底温度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周边厂矿炉底渣作为制备水泥的混合材,研究了炉底渣的基本特性,炉底渣作为水泥混合材对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水泥基本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最大化利用炉底渣的最佳配比(熟料60%、炉底渣36%、石膏4%),其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27.2MPa、49.7MPa,并对最佳配比与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环形加热炉是钢管厂重要的基础加热设备,用混合煤气及重油加热,炉内最高温度1 300~1 350℃。加热炉炉底工作层一般采用超低水泥浇注料或超低水泥浇注料预制块砌筑,炉底上有用于固定管坯的槽位。由于放置管坯时的冲击及管坯氧化铁皮的侵蚀,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方法,在连续、间歇、连续与间歇组合的3种微波功率输出模式下,对胡萝卜丁进行干燥试验。分别采用不同压力(5.1kPa、11.9kPa、18.3kPa)、不同功率密度(1.0W/g、1.5W/g、2.0W/g)、同一开断周期(120s)的不同微波开断时间(90s-on/30s-oft.60s-on/60s-off.30s-on/90s-oy)对产品温度和干燥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2.0W/g、5.1kPa条件下,1h连续与2h间歇(90s-on/30s-off)的组合模式,并比较了3种模式下的产品温度、干燥速率和能量利用率。试验结果显示,压力、微波功率密度、微波开断时间之比均对产品温度和干燥速率有影响,其中功率密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3种模式中,1h连续与2h间歇的组合模式产品温度较低,能量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A电厂410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偏高、运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锅炉一次风量、返料风量、入炉煤粒度等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探索锅炉最佳运行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入炉煤粒度偏细,中位径仅约为1 037.97μm,锅炉底渣中位径仅为375.64μm,表明入炉煤的成灰特性较好;炉膛上部灰浓度差压值高达约2.5 kPa,表明炉内细颗粒组分偏多,循环灰量受到一次风量的影响波动较大。为保证锅炉返料的稳定运行,控制穿过布风板的一次风量仅约为102 300 m3/h,远低于设计值183 000 m3/h,较同类型机组严重偏低。过低的一次流化风量使密相区燃烧缺氧严重,是引起灰渣含碳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过低的一次风量,致使布风板阻力仅为2.1 kPa。与同类型锅炉布风板的阻力相比,布风板阻力偏小,造成锅炉局部流化不良、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建议合理调节入炉煤粒度,控制其中位径在2 000~3 000μm,优化炉内灰浓度分布,提高一次运行风量,可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顺丁橡胶生产装置中两釜凝聚和三釜凝聚工艺的特点以及后者所具有的优势,比较了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橡胶一厂顺丁橡胶装置凝聚系统改造前后蒸汽消耗和橡胶中溶剂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釜凝聚系统相对于两釜凝聚可节省蒸汽25%以上,同时至少能降低橡胶中50%的溶剂残留量。对三釜凝聚工艺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其最佳操作参数为1 号釜釜底温度85 ℃,釜顶压力48 kPa; 2 号釜釜底温度102 ℃,釜顶压力90 kPa; 3 号釜釜顶压力10 kPa。此外,指出了此次改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同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考虑相变传热的炉缸传热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准确地模拟高炉炉缸炉底的侵蚀状况,建立了考虑相变传热的非稳态炉缸炉底传热模型,并对不同的凝固潜热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重点研究了修正温度回升法和潜热作为源项的处理方法,给出了不同潜热处理方法的使用条件.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不考虑凝固潜热的模型相比,考虑相变传热的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炉缸实际侵蚀状况.应用潜热作为源项处理的模型对武钢l号高炉炉缸炉底的温度场进行模拟,并与热电偶实测温度进行对比,模拟结果与实测温度非常接近,平均温差小于10℃.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高炉炉缸炉底的侵蚀状况.  相似文献   

17.
《炭素技术》2023,(1):33-33
本专利阐明了新式带盖环式焙烧炉的结构创新和改革(专利号:ZL201921358283.1)。新式炉与传统的带盖炉相比有以下优点:1)新式炉炉底增设了独特的烟气通道,加热了炉底温度,降低炉箱上下温差50%(新式炉高5.4m,炉箱实测上下温差100℃;旧式炉没有烟气通道,温差200多℃)。2)新式焙烧炉除掉了旧式炉的隔墙(腰墙)内斜坡烟道式排烟方式。设计成火井排烟方式的新装置。该装置可调整整个火焰系统的温度、压力,使之水平运行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18.
《炭素技术》2023,(3):72-72
本专利阐明了新式带盖环式焙烧炉的结构创新和改革(专利号:ZL201921358283.1)新式炉与传统的带盖炉相比有以下优点:1)新式炉炉底增设了独特的烟气通道,加热了炉底温度,降低炉箱上下温差50%(新式炉高5.4m,炉箱实测上下温差100℃;旧式炉没有烟气通道,温差200多℃)。2)新式焙烧炉除掉了旧式炉的隔墙(腰墙)内斜坡烟道式排烟方式。设计成火井排烟方式的新装置。该装置可调整整个火焰系统的温度、压力,使之水平运行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杨赛君  罗仕国 《大氮肥》2014,(3):161-165
通过对一段转化炉炉底的温度检测、数据分析和综合热工计算,分析炉底局部超温的原因以及对工艺系统和设备的影响,提出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本专利阐明了新式带盖环式焙烧炉的结构创新和改革(专利号:ZL 2019 2 1358283.1)。新式炉与传统的带盖炉相比有以下优点:1)新式炉炉底设计了独特的烟气通道,加热了炉底温度,降低炉箱上下温差50%(新式炉5.4 m高,炉箱实测上下温差100℃,旧式炉没有烟气通道温差200多℃)。2)新式炉除掉了旧式炉的隔墙(腰墙)内斜坡烟道式排烟方式。设计成火井排烟方式的新装置,该装置可调整整个火焰系统的温度、压力,使之水平运行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