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烯肟菌酯对葡萄霜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EC90值)为31.797μg/ml;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在100-200μg/ml的处理剂量下,施药2~3次,间隔7~10d,可有效地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危害,并有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4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志念  王力钟  张弘  张宗俭  祁之秋 《农药》2004,43(8):370-371,357
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嘧菌酯、醚菌酯、烯肟菌酯和烯肟菌胺4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其中烯肟菌胺和醚菌酯的活性更为突出。4种杀菌剂的治疗活性也很好.烯肟菌胺对该病害4d的治疗活性明显优于其他药剂。在小麦上,嘧菌酯的叶表渗透性和向叶尖移动能力较为明显。烯肟菌胺和醚菌酯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大于2周。  相似文献   

3.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EC90值)为4.03mg/L;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烯肟菌胺在40-80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施药1-2次,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瓜类白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盆栽条件下烯肟菌胺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EC90值)为4.32mg/L,田间小区试验烯肟菌胺在40~80g.a.i./hm^2的剂量下施药2—3次,能有效的控制瓜类自粉病的危害,烯肟菌胺与戊唑醇组成的混剂对瓜类白粉病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5%烯肟菌胺EC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SC对靶标作物(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5.
肟菌酯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室内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汉成  祁之秋  王建新  陈长军  周明国 《农药》2006,45(11):780-781,789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50%肟菌酯WG对供试的9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孢子萌发法及对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白粉病的活体试验测得其EC50值均低于3.6008μg/mL,EC50值均小于801ag/mL,但对水稻恶苗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较小。除灰霉病菌外,药剂对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抑制作用,尤其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水稻稻曲病菌有特效,其EC90值分别为0.0246μg/mL和0.0446μg/mL,但对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炭疽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不随药剂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6.
创制杀菌剂烯肟菌胺生物活性及应用(Ⅰ)——小麦白粉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小麦白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EC 90值)为4.03 mg/L;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烯肟菌胺在40~8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施药1~2次,对小麦白粉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同时对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7,(3)
[目的]明确烯肟菌酯和丙硫菌唑混剂在防治农业病害上的可混性。[方法]进行室内联合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烯肟菌酯与丙硫菌唑混配,对禾谷类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多个混配比例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在112.5、135 g a.i./hm~2剂量下,25%烯肟菌酯·丙硫菌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对照药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的药效。[结论]烯肟菌酯与丙硫菌唑混剂对小麦多种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病害的综合防治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新型杀螨剂嘧螨酯对柑橘红蜘蛛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测定了新型杀螨剂嘧螨酯对柑橘红蜘蛛雌成螨和卵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处理后24h,嘧螨酯原药与30%嘧螨酯胶悬剂对雌成螨的LC50值分别为4.67μg/ml和5.68μg/ml,处理后48h,分别为1.50μg/ml和1.97μg/ml;处理后第10d,对卵的LC50值分别为1.561μg/ml和1.58μg/ml。30%嘧螨酯胶悬剂对柑橘红蜘蛛具有优异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烯肟菌酯(试验代号SYP-Z071),化学名称3-甲氧基-2-[2-((((1-甲基-3-(4-氯苯基)-2-丙烯基叉)氨基)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隶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烯肟菌酯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与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杀菌活性(EC90值)为11.192μg/ml;1998~2002年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一致表明,烯肟菌酯在100~200μg/ml的处理剂量下,施药2~3次,对黄瓜霜霉病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甲霜灵、霜霉威、苯氧菌酯,与安克、安克@锰锌及嘧菌酯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汪晓红  潘晓皖 《农药》2005,44(7):334-335
防治小麦叶锈病、白粉病的田间试验表明:30%醚菌酯SC对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高防效、低残留、安全性好的新型广谱性杀菌剂。分别在小麦锈病和小麦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使用剂量225~315ml/hm^2(有效含量,下同),连续用药2次,对小麦锈病的防效达到85%以上,对白粉病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嘧菌酯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嘧菌酯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孢量、孢子致病力和黑色素合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嘧菌酯离体活性受培养基组分影响,可酵解碳源具有拮抗作用。SHAM对嘧菌酯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嘧菌酯对稻瘟菌63个菌株的EC50为0.0010-0.0906μg/ml,平均EC50为0.02231μg/ml。盆钵试验表明,秧苗对嘧菌酯的商品制剂25%嘧菌酯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兼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25%嘧菌酯对稻瘟菌有一定的田间防效,且对水稻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及治理多菌灵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恒奎  周明国  王建新  倪玉萍  刁亚梅 《农药》2006,45(2):92-94,103
室内测定了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试验代号:JS399-19)对20个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m)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对所有野生型敏感菌株和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均表现极高的抑制活性,平均EC50分别为0.090±0.021μg/ml和0.097±0.035μg/ml。离体麦穗上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500μg/ml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不能被小麦穗颈吸收或是在小麦穗颈中的输导性较差。进一步研究了氰烯菌酯在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多菌灵抗药群体发展态势的影响,结果表明375ga.i./hm2氰烯菌酯施用1、2次,防效分别达到72.2%和86.1%,562.5ga.i./hm2和375ga.i./hm2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与562.5ga.i./hm2多菌灵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同时发现使用多菌灵处理的小区,抗药性频率从对照的2.91%上升到14.81%,而氰烯菌酯处理的地区,多菌灵抗药性菌株出现的频率只有0%~1.39%。由此可以看出,氰烯菌酯可以作为一种治理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尤其在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柑橘中醚菌酯、唑菌胺酯、肟菌酯和烯肟菌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柑橘中的杀菌剂经乙腈提取,盐析,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分离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醚菌酯、肟菌酯、唑菌胺醇和烯肟菌酯检测限分别为5、5、10、10μg/kg·在方法的检测限与2000g/k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3,在所添加3个质量浓度水平下,方法的回收率为75%~95%,变异系数为4.0%~6.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张斌 《农药》2005,44(6):283-285
采用菌丝生长测定法测定了O.4%低聚糖素(OS)水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立枯菌、瓜类棉腐病菌、黄瓜枯萎病菌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结果表明,OS对这些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活性最高,EC50分别为34.56μg/ml和33.17μg/ml;而对黄瓜枯萎菌的活性最低,EC50达122.87μg/ml。田间试验表明,OS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与井冈霉素相当,可用于田间防治水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15.
创制杀菌剂烯肟菌酯异构体的鉴定及杀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烯肟菌酯异构体进行分离以及4个异构体的杀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柱层析法分离异构体,质谱和核磁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确定了烯肟菌酯4个异构体的空间构型,对黄瓜霜霉病、小麦白粉病的杀菌活性进行测定。[结论]烯肟菌酯的(E,E)和(E,Z)构型的2个异构体表现出很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选用5种药剂对棚栽茄子和黄瓜白粉病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茄子白粉病的防效明显优于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对茄子白粉病,除250 g/L嘧菌酯SC处理防效相对较低外,其余各处理均有较好的防效,尤以50%醚菌酯WG处理防效最高,且残效期最长;对黄瓜白粉病,防效较好的药剂为20%烯肟.戊唑醇SC,其次为15%三唑酮WP和250 g/L嘧菌酯SC。  相似文献   

17.
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防治草莓白粉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0gg/ml蛇床子素在处理草莓白粉菌24h后完全抑制其分生孢子的萌发。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表明,1%蛇床子素水乳剂80~125μg/ml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达68.7%-79.5%,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μg/ml防效达72.9%,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87.5μg/ml防效仅为45.6%。DMRT分析结果表明,1%蛇床子素水乳剂对草莓门粉病的防效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防效相当,极显著高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含毒介质法和活体盆栽法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品种氟肟菌酯(试验代号HNPC-A4008)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氟肟菌酯对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4.3652×10-3,8.985 6×10-2,1.752 6×10-1,8.830 0×10-1,2.261 5×10-1,3.031 8×10-1 g/mL,但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作用很弱,其EC50值为8.7039×101 g/mL。氟肟菌酯对黄瓜白粉病、小麦白粉病和水稻稻瘟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内吸传导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9.
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烯肟菌胺对瓜类白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盆栽条件下烯肟菌胺对黄瓜白粉病的杀菌活性(EC90值)为4.32mg/L,田间小区试验烯肟菌胺在40~80ga.i./hm2的剂量下施药2~3次,能有效的控制瓜类白粉病的危害,烯肟菌胺与戊唑醇组成的混剂对瓜类白粉病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5%烯肟菌胺EC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SC对靶标作物(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明确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方法]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200、100、50 mg/L三个处理喷施,防治梨黑星病,以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00 mg/L、5%己唑醇微乳剂50 mg/L等药剂为对照,另设不喷药的空白对照.[结果]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梨黑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00~200 g a.i./hm2的处理剂量下,间隔10~15 d,在生长季连续施药4~5次,能够有效控制梨黑星病,防治效果优于腈菌唑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常规药剂,且对供试作物安全.[结论]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可有效控制梨黑星病,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